第四十三章 嶺南三絕的對弈(三)
作者:盼夏小師弟      更新:2020-04-23 09:27      字數:2380
  嶺南不同於其他內陸諸道,這裏自唐初起,就開始常年與海外諸國通商貿易,僅廣州城就聚集了近十二萬大食藩客,雖說這幾年海貿事宜有所減少,但攜帶回幾十船糧食還是綽綽有餘的。粗算下來,三月一個來回,在一定程度來說,完全可以滿足嶺南物資所需。

  隻是……拿什麽去換呢?銀錢的話,又是誰來出?以韋氏這幾年的衰退跡象來看,縱使韋瑜如當年才冠雙絕的韋宙一般,也不敢如此大放厥詞。

  節度使府出?那就更是開玩笑了,自劉崇龜上任後,在他曹舉的謀劃中,幾次下達政令,想要添補節度使府的銀錢虧空,都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阻。譚弘玘之所以敢跟盧琚反叛,就是認準了劉崇龜沒有銀錢發給清源軍,與他們所帶人馬一較高下。

  至此,曹舉已經推斷出韋瑜剩餘的三成把玩,至於另外兩成,他還真是一點頭緒都沒有。可觀韋瑜胸有成竹的樣子,顯然是有十足的把握,曹舉思量間,目光移向韜光養晦的劉謙身上,沉著良久,終是明白其中一成來自何處。

  果然,韋瑜漫步貼近劉謙,溫聲細語道:“劉刺使就不想為嶺南百姓做點什麽嗎?”

  劉謙輕笑一聲,依舊細嚼慢咽,終於等嘴中食物吞咽下去,才喃喃道:“為夫何德何能呢?全憑夫人馬首是瞻!”

  “那好,夫人我就廢些氣力,代夫君起草一封檄文,告知嶺南西道諸州,三日內聚齊一千石糧食運到封州,以作馳援潮州疫情,如若不然,立即斷絕一切貿易往來,他日一旦潮州瘟疫退去,立即整兵揮師西進……”

  韋瑜說道最後幾個字時,刻意換了一波聲調,言語間顯然是想激起劉謙的熱血,不想他的這位夫君已經將忍之道修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任由她如何挑釁,隻淡淡然道幾個不疼不癢的字,以表對朝朝暮暮數十載娘子的愛意:“全憑娘子做主!”

  雷厲風行如韋瑜是也,當即換仆人取來筆墨,洋洋灑灑間,一封告誡嶺南西道的檄文運筆而生。曹舉捧讀時,見其字裏行間頗有一股唐初顏體的韻味,其中又夾雜了一種十分雄壯的氣息,幾乎很難看出是出自一個女子之手,或許這也正是韋瑜能夠才冠嶺南的原因吧。

  恍惚間,曹舉想到了一首漢時的歌賦:北方有佳人,絕世而X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隻是不知道,韋瑜此番費盡心機,不惜與相互倚重的夫君反目成仇,這一顧再顧究竟是為了什麽?想來不會單單隻是為了讓韋氏一族重現當年在嶺南的威望吧?

  讓曹舉更不解的是,劉謙竟然也來了興致,提筆運勁,將韋瑜所作檄文又抄寫了幾封,封蠟後,有府中仆吏送往刺使府,隻待雨停,立即發出。

  一番折騰,已是幾近酉時,廳內眾人心中都算是有了盤算和目標,唯有吃瓜吃到臭蟲的蘇章如坐針氈,單項思維的他雖然沒從這群老奸巨猾口中判斷出什麽貓膩,但很明顯這群人已經默默達成了狼狽為奸的姿態,自己在這裏多呆一刻,都會有道不盡的危險。

  不等他言說,韋瑜再度發難而來:“蘇校尉對我的部署可有什麽見解啊?”

  “蛤?見解?”突如其來的發難,讓本就緊繃的蘇章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隻能諾諾地奉承道,“夫人部署天衣無縫,小校佩服!”

  不想此話正中韋瑜下懷,既而送上金玉良言:“那就請蘇校尉回去轉告兩位牙將,請他們務必管製好麾下兵馬,待此番疫情退去,我與劉刺使及韋氏一族特為兩位牙將擔保,竭力化解先前種種恩怨……”

  說到此處,韋瑜突然急轉話鋒,淩厲之勢震蕩蘇章耳畔:“若二位牙將信不過,大可舉兵來犯,我封州與韋氏當鼎力協助節度使絞殺叛軍!”

  在一陣陣‘絞殺叛軍’充斥耳畔的同時,這一場拉攏封州之行,已經十分明朗,眾人無論是假意奉承,還是真心聯合,都不約而同舉杯共飲。

  次日未時飯罷,隨著群鳥嘰響徹府內,雨勢也漸漸退去,初夏的烈陽很快灑滿封州,劉謙退還了蘇章來時帶的幾箱珍寶,親自將其人馬送至五牛村驛館,臨走時囑咐蘇章道:“回去後盡快歸還搜刮來的珍寶,以免變中生變,屆時端州局勢,神仙難救。”

  這時蘇章已經從昨日的驚恐中緩過神來,回道:“恐怕搶來容易,送還難吶!”

  二人相視無言,窗明幾淨的碧空算是劉謙作為回禮,送蘇章的最後一程。

  為了商談韋瑜部署中的細節,曹舉又多停留了一日,於第二日午時,由韋瑜母子親身送別至五牛村驛館,多番囑咐後,韋瑜奉上一枚巴掌大的黃蠟石雕刻的金雞報曉,作為調動廣州韋氏的信物,這才目送曹舉人馬向東南駛去。

  母子打道回府後,曹舉又莫名折返回來,停在殘敗的五牛村驛館,頭頂皎陽烈日,好似在等候著什麽人。

  許久不見四周有任何蹤影,隨從經不住日曬,近前問道:“曹司馬還與故人有約?”

  “當然是劉刺使!”曹舉信然道。

  隨從倒是口直心快:“小人不解!”

  不想曹舉亦是回道:“本司馬也是不解啊,這對恩愛夫妻到底再玩什麽把戲?”

  說話間,西北方向隱隱露出一個孤單的身影,驕陽下那人竟是徒步從封州城前來,曹舉當即斥馬挺進,待到近前,果然是他要等的人,不由加快馬步與他相會,打趣道:“劉刺使好雅興,這是出來視察民情嗎?”

  “是啊,雨後的封州別有一番韻味,特出城尋覓有緣人一起共賞美景,不知曹司馬可有這份閑情逸趣。”

  聞言,曹舉輕笑一聲,下馬與劉謙並排同行:“曹某急於趕回廣州與節度使好作部署救災之事,不過,若是劉刺使執意邀請,曹某倒是倍感榮幸。”

  二人相視一笑,不做多言,隻管漫步在鬆軟的大道上,靜心賞析雨後人間美色,直至五牛村驛館時,劉謙忽然脫口吟詩道:“晴空萬裏排雲避,赤日炎炎雨來澆。紅粉佳人枕邊臥,老來寶劍誌未消。”

  吟罷雙手附後,眼含憧憬癡癡地望著西南方向的容州,靜候曹舉回話。

  解析完劉謙詩句的曹舉恍然大悟,這對恩愛夫妻正在圍繞劉謙新納的段氏做一場生死較量,什麽仁心援救潮州疫情,什麽大義挽救嶺南於水火,都隻不過是夫妻二人這場角逐中的籌碼。

  梳理完此次封州之行後,曹舉算是大徹大悟,他看著癡情段氏的劉謙,心中不由泛起一波漣漪:“若段氏腹中沒有孕育子嗣,劉謙敢跟韋瑜拉開這場角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