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朝鮮淪陷
作者:兔來割草      更新:2020-11-27 07:54      字數:3139
  第一百八十章【朝鮮淪陷】

  曆史上的霸主往往心狠手辣,這樣的人更容易成就大業,因為他們可以克服自己的弱點。無論事業是正義還是邪惡,都需要有堅強的意誌、果斷的魄力。麵對危機,任何的婦人之仁都會把自己和自己的支持者送向死亡,而英雄和奸雄的區別則在於他處理事情是否超過人們道德的底線。比如劉邦,劉太公在劉邦跟項羽爭天下時被項羽捉了去,說要烹了他。劉邦卻不以為然,說煮好了分一杯肉羹我吃吃。

  鼇拜深知這一點,邁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在婦人之仁。他把女真家人的命運交給了上天來決定,他要決定的是自己的命運。

  強者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弱者則會祈求別人,比如現在的朝鮮。朝鮮國內根本沒有能拿的出手的將領,唯一有點本領的隻有一個李舜臣,也已經死很多年,如今他們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十月三日,多爾袞、阿濟格、豪格等人率領大軍從寬甸入長山口,以牽製朝鮮東北諸道的兵力。命馬福塔、阿克敦等人率領三百精銳偽裝成商人,日夜兼程,潛往朝鮮都城,準備采取突然襲擊。接著又派出嶽托、碩托兩兄弟率領護軍千人,繼馬福塔等人之後趕往都城。就這麽一點人,就讓朝鮮境內陷入了一片混亂。

  嶽托率領的先頭部隊兵力太少,豪格又命楊古利等人率三千人馬,速往增援。十一日,大軍駐營定州,杜度,阿濟格等人率精騎長驅直入。

  如果是以前,八旗軍還需要派人往攻皮島、雲從島、大花島、鐵山一帶,以阻止和切斷明軍對朝鮮的援助。但這一次簡單的多,大明把東江鎮的士兵都撤走了,表明了立場,絕不出兵,朝鮮軍隊迅速潰敗。

  當八旗軍向漢城推進,朝鮮國王李倧率群臣已逃往南漢山城,十五日,八旗軍陸續到達,十七日,阿濟格、嶽托等人率領的兩支八旗軍增援部隊,亦相繼到達南漢,共有兩萬餘人,立寨圍城。

  朝鮮國王李倧被圍困在南漢山城以後,不斷以蠟書下諭於諸道求救。南漢山城,地勢險要,城牆堅固。朝鮮人一邊加強城防,一邊再祈求大明出兵。

  李倧寫信道:“我國跟著天朝混了二百年了,一直感謝天朝大恩大德,幫助之情。丁卯之變,出於猝迫,我們才和女真人簽訂兄弟之盟,隻是為保全國家的百姓。現在他們翻臉不認人,又打過來了,難道你們就真狠心不幫忙嗎?現在大明內部非常安穩,邊關也占據主動,為什麽要將大好形式拱手讓人?”

  李倧的意思是,朝鮮缺糧食,大明是年年救濟,白送他們多少錢是應該的,從來不用感恩。別人去打他們了,中國不出兵,不替他們死些人就是狠心。

  朝鮮之前對大明敲竹杠屢屢得手。萬曆皇帝為了麵子,一味的拉攏朝鮮,為了他們和日本作戰犧牲了很多明朝大好青年,把自己國家經濟都快搞垮了。結果呢?女真人一打過去,他們立刻扒了當年陵園裏明軍烈士們的墳墓,給金國朝貢,停止對東江鎮供糧。這是什麽樣的超級無賴?這不是友邦,隻是一群白眼狼。

  孫承宗聽了鼇拜的建議,堅決不予理會,喜歡打就打,要亡國就亡國。反正朝鮮從來沒有和大明前後夾擊過八旗軍。

  除了向大明求救外,李倧也要求各地部隊集合。臣民們紛紛起兵勤王,但是勤王之師,皆為金國圍點打援,朝鮮全羅道沈總兵、忠清道李總兵,率兵前來解圍,被八旗軍痛擊,死者甚眾。城內兩次突圍亦以失敗告終,城內糧草缺少,不斷有人逃亡投降。

  朝鮮君臣看到救援無望,糧草日缺,提出投降,卻不願出城。他們不是傻子,發現了情況不對。金國如果接受投降就不會打來,這次是想實施全麵占領,讓他們亡國。

  南漢山城被圍了一個多月,多爾袞,豪格拒絕了朝鮮投降的請求,城內人心更加動蕩不安。

  八旗軍不擅攻城,如果強攻,難免傷亡慘重。多爾袞這時提出了計策,分兵去攻江華島,那裏藏了一群皇親國戚。十日後,八旗軍占領江華島,俘獲朝鮮王妃,王子二人,大臣無數,以及群臣妻子家口等。八旗軍用這些人的生命來要挾李倧。最後李倧沒辦法,隻能出城投降。

  女真人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輕取朝鮮。他們的軍隊還不如毛文龍有戰鬥力,可謂不堪一擊。如果拚死抵抗,還能讓八旗軍多些損失,偏偏大部分人都抱著一絲希望,就是議和的情況下,八旗軍還能撤走。不過他們想錯了。八旗軍沒有了撤走的打算,而是直接占領了朝鮮王宮,國王、皇後一群大臣們全都成為了俘虜。

  多爾袞、豪格等人進入了朝鮮王宮。見過這裏美景以後,他們都明白了為什麽上次阿敏不想走。雖然朝鮮軍事能力很弱,但是隻看蓋房子的本事,並不比漢人差。王宮要比沈陽好了不少。而且皇宮內生活非常奢侈,朝鮮的經濟構成就是一群吃不飽的老百姓養著幾個肥頭大耳的皇室成員。

  皇太極之前已經說明白計劃,下一步,他會讓在金國的部分女真人,漢人搬移到朝鮮來,同時,八旗軍分批悄悄的回師。用居民搬往朝鮮來麻痹明軍的注意,然後從喜峰口繞到,聯合蒙古喀拉沁部落一起進攻中原。

  和談,皇太極也想要。但他不想讓金國成為大明的附屬,隻想讓大明承認他們的獨立地位,如果能打的大明給他們年年納貢,那就更好了。他認為當年宋朝金國能夠在戰爭中占據上風,現在當然也可以,大明是文臣當家,是沒有嶽飛那樣的人物的。唯一有點威脅的滿桂、毛文龍也撤走了,進軍中原已經萬事俱備。

  這些日子,鼇拜一直待在京中,對邊關的戰爭充耳不聞。他要的就是金國占領朝鮮,當然不會派出援兵。如果當年萬曆不去無條件幫朝鮮打仗,大明也不會陷入經濟危機。

  當年建州女真就是在李成梁的幫助下慢慢壯大,朝鮮隻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如果有天他們的軍事力量得到提高,研究出什麽威力強大的武器,第一個威脅的肯定就是大明。什麽兄弟,番邦都是些廢話,隻有實力能決定一切。萬曆皇帝是個蠢蛋,才三天兩頭去給朝鮮送好處,鼇拜可沒有巴結弱者的興趣。

  朝鮮戰爭一起,東林黨們又活躍了起來,天天沉痛的上疏訴說著邊關的情況,彈劾鼇拜把毛文龍、東江鎮的兵力撤回是錯誤的。不幫朝鮮,將來金國實力會更強,等聯合了蒙古、朝鮮後一起進攻大明,將會構成極大的威脅。這些人這會兒都特別明白,有意思的是,如果八旗軍不去攻朝鮮,最希望毛文龍死的也是這幫人。現在倒好,他們連孫承宗也一起彈劾上了。如果不是鼇拜勢大,皇帝又不上朝,不把他們當回事。他們真能鬧翻了天。

  很多東林黨都說“崇禎”變了,比原來懶了,而且也不聽他們的諫言。鼇拜擔心這幫人狗急跳牆,所以早早讓崇禎下旨任命官員,把兵權牢牢掌握在了手中,並派兵進駐南京城,以防這幫文人哪天吃多了,拉攏商人建立個南明政府什麽的。隻要有了防備,他們就不會發動政變了,因為這幫人暈血,煽動別人他們樂此不疲,要自己去造反,那是絕對不幹。

  哈日查蓋也回到了京城,邊關減員,也沒他什麽事了。帶著妻子回來待命。他的金鍾罩練到了第二層,聽說鼇拜在衝第六層時羨慕的不得了。

  聊了一會兒,哈日查蓋正色道:“有兩件事要通知師傅。第一是孫大人找到合適的人選了。他最近正在做你交代的那件事,應該是可以成功的。”

  鼇拜點了點頭,問道:“第二件呢?”

  哈日查蓋苦笑道:“第二件是我陪孫大人去寧遠城的時候,遇到了了一個練金鍾罩的小子,他也已經練到第二層了,而且還會少林寺的破戒刀,我問他誰教的,他怎麽都不說。”

  鼇拜笑道:“哦,他會不會是少林寺的弟子啊?他叫什麽名字?”

  “是寧遠城參將的兒子,叫吳三桂”

  吳三桂竟然是這個反骨仔?鼇拜立即想到了一件事,瘋狂恐怕就在寧遠城。他早看過金鍾罩後幾層需要的藥材,尤其是第十層需要的幾樣東西,在中原根本就沒有,就算是在遼東也是稀有物。現在禁止和金國通商,瘋狂如果想繼續練金鍾罩,就必須到遼東去尋找藥材。

  鼇拜不知道瘋狂為什麽要找上吳三桂,如果是讓吳三桂想辦法找藥無所謂,隻要別為了藥材領八旗兵入關就好,前世吳三桂就是幹這活的啊。要是他們幫助皇太極,可就要出大亂子了。。。

  更多到,地址

  uc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