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給崇禎的一封信
作者:兔來割草      更新:2020-11-27 07:54      字數:4219
  第一百六十二章【給崇禎的一封信】

  一進何府,鼇拜馬上讓人把李富貴帶到屋裏藏了起來,然後和蘇夢兒一起進了客廳。家裏的人都在,海藍珠、鳳凰、姚芊羽三女看到蘇夢兒和他一起回來,也沒有說話。

  何如寵急著問道:“大鵬,到底怎麽回事啊?現在很多人都彈劾你,就隻有我和徐光啟、李標是幫你說話。皇上讓我通知你,隻要一回來就上朝和文武百官對峙,你……你是不是真的和黑石寨有聯係,控製了山西?”

  果然這事已經傳到了京城,鼇拜歎道:“有,但黑石寨根本不是什麽組織,也不是流寇。他們就是一群吃不上飯的百姓,魏公公沒死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山西確實沒有加稅,那裏的官員很多是魏公公的人,我保了下來,我讓他們維持了以前的稅收,不要管那些流民屯田。就這麽一點改變,山西人現在生活的多好。”

  何如寵苦笑道:“山西人是因為你活的好了,可是你怎麽辦?你真是糊塗啊。皇上就算在怎麽信任你,也不會允許你越權做事的。在寧夏鎮的事還好辦,因為你打了勝仗,陝西三邊總督武大人也為你說好話,但是現在皇上迫於文臣壓力,很難不罰你。你上朝的時候,要有麻煩了。”

  鼇拜笑道:“我明白,如果上朝上和他們對峙,我肯定會被他們群起而攻之,皇上也很難保我,說不定會丟官,是這樣少字”

  “丟官是小事,現在江淮鹽場的事,還有一群人說你任人唯親,對姚家百般排擠,針對的不隻你一人。”何如寵指了指姚芊羽,搖頭道:“她們本來想去江淮看看,迫於壓力也不敢動身了。”

  鼇拜苦笑道:“怪隻怪我升職太快,來京城一年多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想不遭人妒忌難啊。”

  何如寵語重心長道:“這也怪我,我平時沒有好好教你官場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否則你也不會這樣鋒芒畢露,做官要懂得明哲保身,不是隻為百姓著想,效忠於皇上就行了。你上朝的時候主動請辭吧,不做官沒關係,隻要抱住身家性命,一家人也能活的很開心。”

  何如寵不看好他。鳳凰卻對他很有信心,問道:“夫君,你是不是還有別的辦法?”

  海蘭珠也說道:“是啊,我看你還笑得出來,肯定已經留好後路了少字”

  本來沒有,去了趟山西已經有了。鼇拜笑道:“我一點不後悔自己鋒芒畢露,如果沒有我這樣的人,朝廷會被一群貪官奸臣弄的烏煙瘴氣。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去打擊晉商,不讓孫爺爺和滿桂鎮守邊關,說不定這幾年八旗軍都能打到中原來。為了大明,我要賭上一把,看看皇上是信那些隻說不做的東林黨,還是我這個做起實事來不計後果的人。”

  何如寵忽然有種感覺,自己遵循了幾十年的禮數,君臣之道也都是錯的,也許天下早就該有鼇拜這樣的人出現了,東林黨在辦事方麵還真不如當年的市井流氓魏忠賢,至少魏忠賢懂得體恤百姓的疾苦,做壞事的時候也做好事。東林黨卻是爭來爭去什麽也不做。

  “大鵬,我支持你。大不了我也辭官不幹了,本來我也是因為你才被召回六部的。”

  何如寵不知道,如果鼇拜這次的計劃成功,他不但不會丟官,還會變成皇親國戚。

  鼇拜笑道:“爺爺,謝謝你。我想皇上不是那種不明事理的人。我也不打算到宮中和那些官員們對峙,東林黨把持朝政,我在上朝的時候很難解釋的清楚,麻煩你帶一封信給皇上,我在信裏會給他一個解釋,讓他明白朝廷在這麽爭下去,大明就完了。信我已經準備好了,隻要他信我,就會來何府和我單獨見一麵。”

  何如寵接過信道:“可是皇上已經下旨讓你回來就去上朝了啊。”

  鼇拜輕道:“就說我在外地染了病,所以才在山西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是不會給那幫人攻擊我的機會的。”

  “好吧,反正你一直也不上朝。我明天就把信給皇上送去。”何如寵說著,看了看蘇夢兒,苦笑道:“你和蘇小姐">一起回來了,就沒什麽要說的嗎?”。

  “有……我想說……沒通知你們很抱歉,家裏要添個新成員了。”鼇拜看了看三位夫人">,拉起蘇夢兒的手道:“我們的事說什麽的都有,這個……”

  海蘭珠歎道:“唉,我們都清楚了。你還沒走的時候,京城的人都說你們是一對了,還說你們兩個年輕才俊多麽相配。我們早知道會有這麽一天。不過你們怎麽可以不說一聲就一起走了,不帶上我呢?”

  蘇夢兒看鼇拜臉色尷尬,動了幾動嘴都說不出話來,施禮道:“三位姐姐,是我不好,是我偷偷跟去的。”

  鼇拜感動的差點哭出來,讓蘇夢兒性格這麽傲的人說軟話,多不容易啊。鳳凰笑道:“你不用叫我們姐姐的,用夫君的話來說,我們家一向都是沒大沒小,一視同仁,是不是啊?”

  鼇拜笑道:“對,說的太對了。家和萬事興謝謝你們接受她,夢兒,也謝謝你,你們都是我的心肝小寶貝。哈哈,咱們去看看孩子吧。”

  三女都知道鹽幫對鼇拜的重要性,不接受蘇夢兒是不可能的,聽說了兩人結伴去邊關,本來她們也有點生氣,但是思前想後,蘇夢兒的武功很高,待在鼇拜身邊對他是有幫助的,漸漸也就放下了同仇敵汽的念頭。再後來,每天都有彈劾鼇拜的奏折,他的情況越來越危險了,他們又希望蘇夢兒可以幫上鼇拜。

  這會孩子剛剛睡下了,看了幾眼後,他們一同進了書房。三女焦急的問有沒有什麽對策,鼇拜胸有成竹的表示已經有了萬全之策,但是要先賣個關子。能不能成事,就要看皇上信不信他了。

  鼇拜討厭寫奏折,不過這一次,他寫了很長的一篇。他想讓崇禎帝弄清楚大明的現狀,處於困境的原因。

  有些淺顯的道理,未來人都懂,但這個時代的人意識不到。明朝本有機會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可惜他們把精力花在了無休止的黨爭內鬥上,沒有去摸索正確的途徑。

  第二天,鼇拜稱病沒有去上朝。很多文官叫囂他做賊心虛,有人建議立即將其革職,永不在錄用,然後更換山西的官員,瓦解黑石寨,讓山西人把稅收補上,包括擅自開墾的土地。

  這一次,沒人再提鼇拜說話。何如寵也隻是在退朝的時候,和崇禎說了幾句話,並將信交給了崇禎。

  回宮後,崇禎讓下人離開,打開了鼇拜的信。

  親愛的皇上:

  其實在提出打擊江淮鹽商的時候,微臣就料到自己將被文官們彈劾,因為我極大的觸動了他們的利益。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我的做法,將會影響他們盡情貪汙,中飽私囊。我在沒有通知朝廷的情況下,秘密讓山西百姓進行了屯田,並且沒有增收農業稅。這麽做的確超出了我的權限,但皇上發現什麽問題了嗎?陝西和山西是鄰省,一省餓死了無數百姓,一省湧入了大批流民,百姓依舊安居樂業。我知道再這樣收稅,百姓會無法承受。但是那些文臣們不會管這些,他們隻關心自己的仕途,關心能得到多少好處。彈劾我最凶的人,將來也一定是貪汙最多的人。在我和這些文臣之間,你要選擇誰呢?

  如今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製。在我看來,大明的文官們一直是鐵板一塊,皇上也無法進行分化,控製。萬曆皇帝不上朝,正是基於此,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還是那回事。這些信奉四書五經的文官們,鄙視一切非科舉出身的人員,他們把持朝政,壓抑皇權,為了他們的信仰與教條不怕流血犧牲,隻知空談,滿嘴放炮。皇權受到抑製的結果,是朝廷的政策不是從全局考慮,不是為百姓考慮,而是從文官集團的利益考慮,也就是從江南商人的利益出發。

  由於明太祖出身寒苦,深知民情,明朝初年太祖與民休養生息,其直接結果就是明朝賦稅一直很低,商業稅更低,所以國庫一直很困難。可是,明初的時候為什麽打仗,水利,賑災朝廷都有錢,後來就不行了呢?因為種田的人少了,經商的人多了。商人成了國家經濟的主體,而稅收仍然是以農業稅為主。東林黨阻擾提高商業稅,萬曆皇帝實在沒辦法,於是開征礦稅,結果大臣們唆使地方官殺稅使,這都是我在紅樓看到的,有記載的事。所以,這幫空談誤國,禍國殃民,自以為是,打擊報複,隻知逃稅的東林黨才是明朝的奸臣,而得到天啟帝授意,打擊東林黨的魏忠賢是真正的忠臣,他完全對得起自己的名字。

  如今各地大規模種植經濟作物,不種糧食。大批的農業人口進入手工業或從事商業貿易,張居正的賦稅改革使得實物稅轉變為貨幣稅,人們不生產糧食也可以交稅。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糧食少了,陝西遇到了災情都無糧賑災。想象一下,如果江南加大糧食生產,提前調運糧食儲備於北方各省,一遇災害,開倉賑濟,情況是不是要好很多?

  我認為,是張居正的賦稅改革使得明朝往商品經濟邁了一大步,也是他的改革造成了今天的不利局麵。以前農民收割完了糧食就可以交稅,賦稅改革後還要拿到市場上去賣,換了錢再交稅。這改革等於是鼓勵種植經濟作物而不種植糧食。農民手中是沒有銀子的,而收割糧食和賣糧食的季節都一樣,大家都賣糧食,糧商就會趁機壓價,於是農民又被盤剝一次,變相的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西北很多地都荒了,老百姓有地也不敢種,種了賣錢一繳稅什麽也剩不下,這就是現實。

  從古至今的朝廷始終存在著兩權分立,要麽皇權過大,要麽文官集團過大,它的結果最終會使得財富分配嚴重不均,最後導致農民起義,推翻一個王朝,這是王朝的規律。而大明,已經到了完結的關口。唯一的解決方法,是進一步的權力製衡,權利限製。

  如今不隻是皇帝,大明地方官員都可以集立法、執法、司法大權於一身,濫用權利。人人向往權利,大明已經壞了根基。所以在我看來,朝中百官皆可殺。如果不徹底改變治國的策略,大明二十年內必亡。不是亡於八旗軍鐵騎,而是亡於大明王朝號稱第一能臣的張居正。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由於商業的過渡擴張,耗盡了資源,最終會拖垮這個國家。

  如果皇上信我,就到何府和我單獨一敘,我可以說的更詳細,並在朝廷付諸實踐,使大明避免亡國的結局。如果皇上選擇信那些擅長空談的文臣,就下道聖旨,罷免我的全部職務,我會帶著家眷離開京城,找個清淨的地方隱居,從此不問世事。我在家等你的答複。

  崇禎放下了信,坐在椅子上,心中異常忐忑。大明已經到了將要亡國的地步?真的向他說的這麽嚴重?為什麽他說的和朝中百官的看法完全不一樣?黃鵬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鼇拜沒有否認山西屯田的事,說的理直氣壯。他這麽做是違反了規定,但規定真的正確嗎?陝西多次請餉,朝廷誰為這些事情爭論過呢?他們爭論的隻是該重用誰,不該用誰。

  崇禎決定明天去何府見鼇拜。他不可能把朝中百官都換掉,但聽鼇拜說什麽還是可以的。他知道鼇拜有才能,所以即使朝中百官一齊彈劾,還是想要聽聽鼇拜的意見。他卻沒有發現,鼇拜信中所寫的不是輔佐他,而是要親自做。去何府,等待他的將是一條死路!

  第一百六十二章【給崇禎的一封信】

  第一百六十二章【給崇禎的一封信,到網址

  uc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