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
作者:兔來割草      更新:2020-11-27 07:54      字數:3257
  第一百五十九章【沒有不透風的牆】

  鼇拜前往黑石寨的時候,朝廷群臣正在為“黃鵬”是忠是奸爭論的不可開交。

  每天都有彈劾的奏折,最近有一大半都是彈劾鼇拜的。

  這是從寧夏鎮總兵官秦飛上疏請功開始的。

  寧夏鎮總兵官秦飛奏道:“黃鵬親帥五千守軍夜襲賀蘭山韃靼部落,用計剿滅三千韃靼人,我軍一人未損,繳獲牲畜五千餘頭,兩千銀兩,此舉緩和了軍中無餉的情況。”

  看戰績,這是一場完勝,看結果,這也有效緩和了寧夏鎮的欠餉問題。但是一些大臣們不是這麽想的,此舉引起了他們大大的不滿。

  一件好事到了文人嘴裏很可能變個樣。東林黨人馬上寫奏折彈劾鼇拜,語氣痛心疾首,理由各式各樣。

  比如這篇——“寧夏鎮軍戶的職責是守城,而不是出擊,這是先皇定下的,不應違背。黃鵬不是寧夏鎮的守將,根本沒有調動守軍的權利,擅自出擊更是無視先皇遺命……(省略字數三千)”

  這彈劾的要點在於寧夏鎮隻守不攻是先皇下的命令,為表示對先皇的尊重,必須嚴格遵守,否則就是有罪。這位大臣顯然忘了爭執了幾個月的《三朝要典》問題。那可是天啟帝親點的“名著”啊,如果鼇拜帶兵出擊打了勝仗都是不敬,那東林黨為了毀書而做的不屑努力,就像是把天啟帝的屍骸從墳裏挖出來,拿他的人頭當馬桶,你拉完了我拉,我拉完了拿去你再拉,最後還問朱由檢一句:皇上,你要不要也拉一拉?

  再如這篇——“帶兵貿然進攻韃靼部落,必會引起韃靼對大明的仇恨,如果對方數萬大軍南下,寧夏鎮將陷入危險之中,對大明極為不利……(省去歌功頌德字數五千)”

  韃靼人南下少則數百,多則上千,至於萬人南下是哪個朝代發生過的事,資料都不好查。有些文人一輩子都不會見到蒙古包是什麽樣,不了解韃靼人是怎麽生活,更不清楚他們為什麽要挑釁大明,但是他們想到什麽就敢說,這就是才華。

  更有甚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黃鵬沒有向朝廷請示的情況下就敢私自用兵,目無軍紀,藐視皇上權威,存心不良,這種人如果有了兵權,日後必反。”

  文人們基本沒看過兵法,什麽“將在外君命可以不受”之類的話,他們不懂。不過他們卻可以在戰場上對武將指手畫腳,這也是明朝一大特色。

  崇禎帝對寧夏鎮的事製止不理,他從心裏覺得鼇拜是有功的。

  然而等江淮鹽場的事爆出來以後,彈劾鼇拜的人更多了,代表南方富人勢力的東林黨官員們群起而攻之,唯一沒有彈劾鼇拜的,大概隻有遠在邊關的孫承宗。

  “錦衣衛在黃鵬的授意下惡意陷害江淮鹽商,殘害忠良,蒙蔽皇上,任人唯親。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黃鵬如果不除,將來定要像魏忠賢一樣控製朝廷,控製皇上,乃是天下第一大患……”

  “此人心狠手辣,抄家晉商就沒有實際證據,如今對江淮奉公守法的鹽商如法炮製,建議立即將其革職查辦。”

  一篇篇奏折詳細的分析著鼇拜幹了多少壞事,甚至還有人拿鼇拜和蘇夢兒一起離京說事,說鼇拜已經成親了,還和其他女人勾勾搭搭,有傷風化,帶女人上路,不是去巡視邊關,而是拋開了夫人">和情人幽會,此舉不是君子所為。

  崇禎看了這些東西一個頭兩個大。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天天都有人彈劾,崇禎也對鼇拜產生了一些懷疑,難道他真的別有用心,有其他目的?但如果他是壞人,少林寺的高僧怎麽會和他關係這麽好,願意出山助他安撫人心呢?

  收到鼇拜托錦衣衛帶回的請餉信後,崇禎更迷惑了,鼇拜說陝西災情已經非常嚴重,到了不救災不行的地步,必須盡快撥款。他還有一條建議是組織全國富人捐款。

  崇禎在上朝時說了捐款的事。大臣們大都持反對態度。鼇拜的捐款計劃在他們看來是斂財的手段,是為了中飽私囊,是罪大惡極。陝西則是窮鄉僻壤出刁民,是為了逃稅而鬧事。

  崇禎腦子越來越糊塗了。究竟是滿朝文官全是壞人,聯合起來對付鼇拜,還是鼇拜確實有私心呢?去巡視邊關,真的像朝臣們說的那樣,能獲得很多好處嗎?

  朱由檢沒有離開過京城,他不知道外麵的世界到底是個什麽樣,隻能憑空想像。他登基後,對老百姓不是很在乎,因為不知道老百姓到底有多苦。為了遼東的軍餉,東林黨勸他加征,他就加了,從沒想過這可能會是錯誤的。

  其實東林黨的建議,就像是釣魚不在乎蚯蚓死活,壓根沒有把老百姓和抵抗金國聯係在一起。基於這種認識,遼餉才又加征了一百四十萬兩。

  陝西老百姓已經餓的隻能在自己家門口吃觀音土了。這種土可充饑,但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吃了以後腹脹,難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盡管不會餓肚子,由於沒有營養,人挨不了多久還是會死,隻是不像活活餓死那麽痛苦。崇禎不知道,他隻知道女真人必須要滅掉,這需要錢。如果老百姓不給錢,那麽,就不能把這些人滅掉。如果不把這些人滅掉,不但江山有危險,而且百姓會受更多的苦。

  鼇拜一離京,崇禎也開始犯糊塗。他覺得官員不幹活,為了讓這些人幹活,他將催征餉銀作為了考核官員的重要依據,幾位官員已經因為催征不力而被他扔進了監獄。

  但是他手下的那群混蛋官員在加征的同時還偷偷地為自己牟利。他要求征收一兩銀子,官吏就跟老百姓征收三兩,其他的二兩就落到了官員自己腰包裏。

  東林的那幫人一上台就加大海禁,廢除了大多數商稅把國家財政壓力全部集中到了農民手裏,農民怎麽受得了?撤了河道監管,基本上治水的錢就都到了文官手裏,撤了收茶稅的太監,茶稅就基本上很多被文官貪汙了,撤了個海關的太監基本上就沒海稅了……這麽下去,國家怎能不完蛋?

  但是要向東林黨開刀,就等於向東林黨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資本家大官僚階級開刀,觸動了這些富人的利益,容易激發民變,是找死的行為。但是不向東林黨開刀,就會像曆史上的明朝一樣慢慢等死。

  抄江淮鹽商的家獲得了一部分錢,崇禎提出去救濟陝西,大臣們又不同意,說是要再等一等,以備不時之需。不時是什麽時候呢?

  崇禎走的是條絕路。他迫不及待的想找鼇拜回京商量一下怎麽辦。

  可是今天,內閣首府李國又上疏道:“山西黑石寨和黃鵬關係密切,整個山西已經落入了黃鵬的掌控。山西在他的授意下沒有實施朝廷的納稅標準,每畝地隻收兩錢銀子,繳稅的錢卻是黑石寨秘密資助的。黑石寨是一群流民組成,黃鵬在山西讓他們大量屯田,卻沒有上報朝廷。在山西,人人隻知黃鵬不知皇上。臣還聽說他前些日子沒有在邊關,反而停留在忻州境內,不知做些什麽。”

  崇禎一拍椅子叫道:“這些事你有什麽證據?”

  李國道:“山西從今年年初開始,湧進了大量流民,全都被黑石寨安置接收。而且在黃鵬離京前,他家中的兩位洋人也到了山西。臣派人暗中調查,才知道了這些內幕。如果黃鵬在山西起兵逆反,距離京城太近,後果不堪設想。”

  何如寵做了禮部尚書,現在也要上朝,他馬上站了出來說道:“皇上,您不能聽這些話,李大人是血口噴人。黃鵬是微臣孫女婿,那兩位洋人,都是因為天主教會長龍華民才認識的,那位安娜小姐">仰慕黃鵬,才住進了何府,這次去山西,是等他到山西時相見,好一同回京,他人一直在京城,從沒有做過任何不利於朝廷的事,晉商賣國,江淮鹽商不交稅,收拾他們哪裏有錯?他去寧夏鎮,幫軍戶搶了些財富,難道不是為的緩解朝廷欠餉的壓力?一群什麽也不幹的人,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幫忙不說,還硬把忠臣說成謀反,你們好毒啊。”

  徐光啟也站了出來,怒道:“皇上,微臣雖然和黃鵬認識不久,但卻是忘年之交,他是我見過的學識最淵博,最有才華的年輕人。文武雙全。在火器方麵,他跟我討論時提出過師夷長技以製夷,學習洋人科技的精華,來提高國力的辦法。他是通過我才認識了洋人,要說逆反,你們為什麽不說老夫逆反?就因為老夫沒權利,擋不了你們財路?”

  李國微微一笑,質問道:“那黑石寨又是怎麽回事?”

  來宗道也道:“難道山西的稅也是他說改就能改的嗎?”。

  崇禎皺起了眉頭,他也有些疑惑了,鼇拜在山西到底是做什麽呢?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鼇拜還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沒有不透風的牆】

  第一百五十九章【沒有不透風的牆,到網址

  uc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