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傳統與迷信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504
  張弘斌忙著和顧炎武討論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情。

  經過一番的商議,張弘斌也不得不重視思想上的宣傳和引導,畢竟若是讓百姓變成自己後世那樣,開始信仰金錢至上的話,那對於整個華夏來說,絕對是一個災難。當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那道德這層遮羞布也會被無情拋棄。

  這輩子,可不希望再聽到什麽‘寧願在寶馬車上的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之類的發言了。華夏就應該有華夏的樣子,有著自己的傳統,有著自己的矜持。

  就這個問題,張弘斌在第二天拿到了國會上進行討論,經過表決,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同意了這個意見。

  於是,國家機器迅速調動了起來,在未來的一個月時間裏,無論是報紙還是別的媒體,又或者每個縣才有的廣播喇叭,都會不斷傳出類似的宣傳。在娛樂和精神享受短缺的現今,國家對輿論的掌控還是非常牢固的,而且能夠確保絕大多數的百姓會關注,會重視這些宣傳。

  同時,張弘斌麵見了少林寺方丈,以及武當派掌門,以及龍虎山天師。

  早些時候開始,張弘斌一直致力於宗教改革,其實說穿了,就是適當扶持道家,但不排斥本土化的少林寺。對於外來的天主教、基督教之類的教派,雖不打壓但也不支持百姓信仰。

  說到底,就是希望本土的教派爭氣一些,能夠將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教義進行修改,最好將其符合共和國統治需要的教義。最重要的是,還是迅速占領百姓信仰,不要讓百姓缺乏了信仰。

  隻是這些年來,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似乎都沒有把他的這番話真的當一回事。或許是當時覺得張弘斌還不成氣候,又或者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關係,所以謹守著本門的教義,卻是死活不肯變通,更是不肯好好當他們的信仰引領者。

  這次會議,張弘斌也想通了,就是給他們最後的一次機會,若是再冥頑不靈的話,就徹底禁除這些教派。至於信仰什麽的,大不了另外設立一個共和國的國家教派,取道家精髓另立門戶,以此來帶動百姓的信仰引導。

  “三位,本次找你們過來,隻因為各位乃是道家和佛家的領頭羊,相信在各位的領導下,佛教或道教都能夠團結一致,積極進取而不是固步自封。

  朕也不和各位打禪機,朕的要求隻有一個,那就是如今物欲橫行,百姓多少有點迷失了自我。為了不讓他們沉迷於金錢的誘惑之中,不讓他們空虛的信仰,被金錢所侵蝕,所以希望各位能夠助朕一臂之力,在共和國規定的範圍內,引導百姓們的信仰,這也是為了讓三位各自的流派,能夠在華夏大地擁有更強的影響力。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共和國的喉舌,也就是媒體會努力為大家宣傳。同時,朕也會半公開的支持你們,甚至在取得一定成果後,表現得最出色的那一家,朕將會成為其記名弟子。”張弘斌招呼三人坐下後,直接進入了主題。

  說真的,他的這番話的確很誘人。尤其對於道家來說,近年來大家信佛不信道,道家衰落得緊。尤其大明太祖爺曾經出過家,所以佛教也因此積累了不少的人氣。道家的日子不好過,而如今顯然是他們趕上並且超過佛教的一個機會!

  隻是他們也明白,要得到這個機會,必須要付出些代價。早在很早以前,張弘斌就這個問題已經找過了道家,隻是那個時候局勢還不明朗,而且他們也基本上不在張弘斌的政權內,所以也就選擇了無視。說穿了,就是對更高祖宗之法這件事情,多少還是很排斥的。

  道家不同於佛教,佛教可以在皇帝一紙詔書下就更改教義,更改習慣,從一個西方來的蠻夷教派變成了本土宗教。如今華夏的佛教到了印度,隻怕印度那些老祖宗級別的教派,都會認不出這個從自己這裏傳播過去的後進了。

  “阿彌陀佛,陛下一心向佛,老衲豈能不由一番作為?隻是不知道,這教義又如何才適合共和國的需要,而這規矩,又大概在什麽範圍內?”果然,少林方丈卻是完全沒有忌諱,對於能夠壯大佛門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

  “無量天尊,貧道腆為武當正統,也算是道門中人,能夠為道家和華夏百姓做點事情,也算是無上功德。”武當掌門自然不能夠繼續沉默,隻能夠果斷出手。

  “我龍虎山乃正一教正統傳承,在道家多少也有點影響力,既然陛下需要,我等自當勉力而為!”龍虎山天師也毫不示弱,緊隨其後表露立場。

  “很好,有三位幫助,相信很快就能夠引導華夏人民的正確信仰了。其實朕的要求很簡單,不要刻意描繪地獄天堂,六道輪回,以此來利誘或者威脅信徒相信教義。而應該從實際出發,從修身養性,華夏傳統上麵下功夫。說穿了,就是要做到重傳統反迷信的這個基本要求。”張弘斌微笑著說到。

  “何為傳統,何為迷信?”武當掌門提問到。

  “就如同神鬼之事,隨著科技的發展,當這個世界徹底展露在人們的麵前,神鬼之說開始站不住腳跟,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它們的存在,故而就不要繼續宣傳。這年頭,總有人借助鬼神之事,行騙害人,根據近段時間的統計,每三天裏,就有一個華夏百姓,因為信仰迷信而橫死,這樣的事情以後朕希望不要在華夏大地出現。

  而傳統,就是華夏自古以來的傳統,比如端午這個節日,目的就是紀念屈原;比如鬼節,不過是出於對逝者的祭奠,也就是善意的行為;甚至超度亡靈和葬禮做法,扣除些許迷信色彩的行為,主要也不過是一種對死者的尊敬行為。

  說到底,就是由國家進行宣傳,劃分迷信和傳統的定義,允許的是傳統,禁止的是迷信,朕主要就是希望各位,能夠正確的界定二者之間的區別,不要一竿子打死,也不要玩什麽擦邊球。”張弘斌給出了自己和國會的初步意見。

  傳統就是傳統,迷信就是迷信,實際上華夏上下五千年,許多傳統都帶著迷信色彩。但因為要禁止迷信,就直接把傳統給去除了,若幹年後,華夏也不知道因此喪失了多少傳統……這其實才是華夏最大的不幸,張弘斌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的國家裏出現。

  “這個……還需要陛下提供準確的一個範圍規範,我等才能夠給出答複。”對於張弘斌的那番言論,三家並沒有反對的意思,隻是這話說得還是太籠統了,規定又那麽的嚴格,所以沒有準確的規範條例,還真不敢隨便答應。

  “這個簡單,稍後三位可以拿到一份,由我和國會相信討論之後得出來的明文規定,隻希望各位能夠好好借鑒,好好帶動我華夏宗教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引導華夏人民的正確信仰!”張弘斌做出了總結。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