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自成反擊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3834
  對於別人來說,傳國玉璽就是雙刃劍。

  一方麵鞏固了自己的君權,畢竟有了傳國玉璽,就意味著自己的皇權乃是合法繼承。但同時有了傳國玉璽,也意味著正統的證明又再次出現,血統的珍貴性也會隨之下降。畢竟既然有了傳國玉璽就代表皇權繼承的合法性,那野心家的眼裏,當代皇室的血統,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就比如李自成,他覬覦華夏的正統繼承權,但當時華夏沒有傳國玉璽,所以正統權的繼承要麽就是得到大明皇室的認可禪位給他,要麽就是武力奪取然後通過數代經營獲得。正因為當時的條件,李自成若是用後一種方式獲得繼承權,則很容易陷入極度的被動,甚至在角逐天下的棋局之中落敗(雖說現在的情況下,他的敗勢已定)。

  他選用了前一種方法,但前提就是傳國玉璽不要隨便出現。

  奈何張弘斌卻是光明正大的,把傳國玉璽亮了出來。這下子就給人一個錯覺別說他李自成的政權,隻怕就算是大明帝國這個政權,似乎都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意味。

  以至於,就算他能夠順利在大明帝國手中‘合法’的奪取天下,在名義上都挨了共和國一頭。

  那對於共和國呢?傳國玉璽是否也是一把雙刃劍?!

  恰好相反,對於共和國來說反而是一個大補之物。

  首先,共和國既然叫做共和,那就是一個相對民主的國度,這個國度首先排除的就是君權的神授意味;其次,共和國雖然叫做共和國,但卻有著皇室,這的確是很矛盾的一個存在,但是什麽是共和?若皇族也算是一個獨立的種族,那就姑且算是共和好了,可以看成,皇族是這個國家天然的形象代言人嘛,說穿了其實還是牌位。

  傳國玉璽在共和國,就是一個印鑒,皇室的印鑒,除此之外誰也不會把它看成什麽神鬼的賜予。唯物主義的普及還是很有效果的,大家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鬼神,所以敬畏的是皇家,皇家的血統的珍貴性就得到了鞏固,所以在共和國就算得到了玉璽,也不算是正統,至少共和國的人不會承認。

  所以,在共和國,玉璽就是提升皇室血統威嚴性的一個裝飾品,除此之外不會有別的意義。哪怕張弘斌就這樣當眾摔毀或者毀掉,也不會對共和國有什麽影響。

  說真的,張弘斌一開始也打算毀掉它的。這玩意其實就是曆朝曆代皇室的噩夢,一方麵不想失去他,一方麵又擔心別人得到它。但他也不能毀掉,一則這是華夏的國寶,是千人存在的一個證據。二則,李自成很快就會回答這個問題。

  自張弘斌亮出了傳國玉璽之後,更是宣布全國大慶三天。

  這個時候本來不應該奢侈浪費的,但是本國得到了傳國玉璽這等大事,若是不慶祝也的確說不過去。

  同時財政部的人也稍微計算了一下,確定大慶三天不會對財政有什麽影響,也就同意了這個決定,這在開會以前就已經確定了,否則張弘斌也不敢說這句話。

  三天的大慶,最高興的自然是商家,共和國的百姓都沉浸在歡樂之中,消費額那是大大的提高。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就在這三天,各大商會就賺到了相當於半年的利潤。很多商家都開始提出建議,每年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大慶三天?要知道,他們也是要交稅的,三天就可以上繳半年的稅金,國家應該重視吧?!

  奈何,張弘斌卻不想這種日子變成共和國的傳統節日,所以這個決定被駁回。不僅僅是張弘斌,國會的人也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都認為這樣的日子,慶賀一次就足夠,每年都慶賀一次,豈非把傳國玉璽的重要性無線的放大?

  隨著三天的結束,一切又恢複了正常。就如同張弘斌預料的一樣,傳國玉璽並未給共和國帶來多大的波動,大家對共和國的認可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這樣一個有了大片地盤,大量人才,龐大的國力,富足的民生的國度,本來就是天命所歸的象征。傳國玉璽什麽的,可以讓人高興,畢竟有了它,皇上的身價又提升了許多,但也就是這樣而已。

  時間進入了1644年,在青春之際,趁著共和國宣布擁有傳國玉璽這個消息,尚未徹底冷卻的時機。

  大魏帝國宣布並入華夏人民共和國,羅汝才通過全國廣播,向全世界人宣布“華夏人民共和國,乃是華夏人的共和國,我大魏帝國雖然早些時候是獨立的一個帝國,但本質上,我們大魏帝國的百姓,也是華夏人民。共和國乃是真正的華夏正統,也是真正有資格統禦華夏,帶領華夏人民走向輝煌的國度。我身為大魏皇帝,在此鄭重宣布,大魏帝國至今日開始,正式並入華夏人民共和國。自此,天下之間將沒有大魏帝國,而我本人,也會以人民黨的身份,從最基層開始做起。”

  羅汝才的話還是很有煽動意義的,哪怕隻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年大魏其實根本就是在共和國的統治下,隻是沒有更換名字而已,奈何合並一天沒有到來,一切都都存在變數。卻不想,這一天到底還是來了,失望者或許不是沒有,但更多的是高興的。

  正如羅汝才所言,大家都是華夏人,不要打內戰了,能夠和平解決,那就是最好的。

  羅汝才在退位的同時,也向大明帝國呼籲停止內戰,一統華夏。

  但是這個呼籲,似乎並沒有得到李自成的呼應。

  這自然不是羅汝才可以管的,他隻知道,他可以休息了,他可以見到自己的幾個兒子了。同時,也該好好打打他們屁股了,三個人居然還搞不定一個公主,搞得這個公主居然喜歡上了一個比她大了十幾歲的怪蜀黍。

  至於李自成這邊,他不是不想回複,而是他舍不得這花花江山。一個人從郵差打拚到到帝皇,其中坎坷曲折誰能明白?陰謀算盡到頭來還要把江山拱手相讓,這樣的憋屈他可接受不了。

  “準備得怎麽樣了?”李自成抬頭問了問下首處的宋獻策。

  “已經準備就緒,反擊可以立刻開始。”宋獻策恭順的回答到,他已經和李自成成為了親家,也算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自然要陪著李自成一路走到黑的。

  “實行吧!什麽狗屁正統,且讓它見鬼去!”李自成大手一揮,雙眼之中滿是暴戾。

  六天之後,李自成也召集了大量的臣民,並且打造了一座高台。

  他來到了高台上,看著下首處看著自己的臣民,心中有點複雜這些人之中,多少是希望自己宣布加入共和國的?

  是的,這次李自成設置高台,而且距離羅汝才宣布大魏帝國並入共和國不久,很多人都以為,李自成是真的要結束內戰,加入共和國了。

  卻不想,李自成大手一揮,高聲宣布到“宣傳國詔書!”

  自然有太監拿出了來自皇宮的詔書,同時幾個衣著華貴的婦女,也就是崇禎的幾個妃子,也來到了高台。當一切準備就緒,高聲誦念聖旨,其中大意不過是崇禎一幹老弱婦孺自認沒辦法把大明的江山看好,故而經過一致協商通過,決定把皇帝之位傳給李自成,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李自成必須要消滅華夏人民共和國。

  這就是李自成的手段,讓大明帝國退下不說,還讓它最後充當了一次惡人。

  你看,這不是我不想結束內戰,而是禪位給我的皇室要求我內戰,身為繼承人的我,若是連這點都滿足不了,那個人信譽還存在嗎?就算到時候我說要加入共和國,你們也不會相信了吧?

  這傳國詔書,讓很多人措手不及,李自成不是一直打著大明忠臣來執政的嗎?怎麽突然就有那麽一出了?

  明眼人算是看明白了,李自成是被共和國逼到了角落,不得不做出激烈的反應。除非,他真打算合並。

  他要合並嗎?自然是不可能的,若要合並,何必玩出這招?!

  “諸位應該已經明白了吧?從即日起,由本人李自成,正式繼承大明帝國,大明帝國改名大順帝國,由本人擔任大順帝國皇帝,除此之外,一切照例不做改變。本人也會繼承大明帝國的夙願,平定犯上作亂的共和國,一統華夏!”李自成接過聖旨,舉過頭對下首處的眾人高呼。

  隻是,似乎沒什麽人回應他,心有不滿的隻怕更多,但是看著周圍磨刀霍霍的親衛門,卻是不得不閉上嘴巴。

  “或許你們以為,我李自成是名不正言不順吧?”李自成掃了掃下首處的眾人,然後示意讓人拿來一個錦盒,“我就讓你們知道,我李自成才是正統!”

  隻見李自成在身邊錦盒之中,拿出一塊玉石,高舉過頭,在眾人麵前展示起來。

  “看到了吧?共和國自稱自己得到了傳國玉璽,但我在今天就要告訴你們,傳國玉璽一直都在大明帝國的國庫裏麵,而如今也隨著大明帝國的傳國詔書,由本人掌控。昔日為什麽大明帝國一直沒有拿出這個東西?那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個帝國的正統,不應該放在一塊玉石上麵,大明皇室就是正統,除了大明皇室以及大明皇室親自承認的勢力,其他的都是偽政權而已!

  我為什麽要把它拿出來,那是因為很多人還以為,有這玩意的就是正統。我不希望你們被一個偽政權蠱惑,所以我不得不把它請了出來,讓各位明白,正統一直都在大明,而隨著大明的傳國詔書,這個正統也傳遞到了我的手中!

  大明一統華夏三百年,如今順利過渡,我希望各位能夠在過渡的傷痛之中擺脫出來,眾誌成城,共同抵禦偽朝!

  再則,各位難道不奇怪?偽朝從一開始就有那麽的科技,那麽多的書籍,那麽多的技術,這些東西都是怎麽來的?華夏以前,就有過這些東西?!若是沒有,那豈非可以證明,這些技術和書籍,都來自外國?

  大家明白了吧?共和國其實是外國勢力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一旦他們一統華夏,那麽我們華夏隻會淪為別國的奴隸,外國的孩兒國!你們就願意,向那些金發碧眼,或者皮膚黝黑的人種稱臣?

  不!這樣的事情,我李自成絕對不會讓他發生!

  所以,我李自成在此宣誓,有生之年,必然要抵抗到底,讓我華夏子民,不做外國奴仆!就算我死了,我的子子孫孫,也會一直堅守著戰線,為我華夏子民的獨立,為我華夏民族的崛起而奮鬥!”李自成慷慨激昂的對眾人說道。

  那一瞬間,的確很多人都被渲染了,激動了。

  同時一個問題也浮出了水麵共和國開掛式的崛起,到底背後是不是有什麽別的什麽勢力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