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203
  最近,每天都可以聽到好消息。

  比如基金會支援了多少多少貧困對象,做了多少公益事業什麽的;要麽就是共和國的財政情況不斷提高,今年似乎有望創新高,同時下一年度的鈔票發售量將完全可以翻倍處理什麽的;再則就是兩個在外麵的藩王,勢力範圍又擴大了多少,麾下人口又增加了多少多少之類的事情。

  國內和平,國外無人膽敢與共和國對抗,對大魏的滲透進一步進行,預計在三年後,也就是國會第一批議員退休的次年,大魏就可以和平演變,成為共和國的領土。不需要戰爭獲得華夏的土地,這才兵法最高級的境界。為了展現武器的強大什麽的,不應該在出現在內戰上麵。

  大明正在忙著對付國內層出不盡的博彩業,這玩意利潤大,故而很多聰明人都在想辦法模仿共和國的福利彩票牟利。奈何大明也好,還是大順也罷,暫時都不具備那麽強的社會監控力度,故而暫時還沒辦法組織境內博彩業的泛濫。同時,雙方也在為山東那塊地盤不斷的準備著戰爭,內戰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最多,僅僅一統江山的,一個是小插曲。

  用常說的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你走路的時候,會留意過踩死的螞蟻嗎?”

  對於崇禎等保留著封建時代思想的統治者來說如此,依然保留著很重的流寇作風的大順就更加如此。不過大順朝至少做對了一件事情,在確認了葡萄牙勢力已經不會過來搗亂的情況下,派人收回了澳門的所有權。實際上,是他看上了葡萄牙人的造船技術和造炮技術。隻是,他不知道的是,葡萄牙不生產火銃和火炮,他們隻是在意大利等地購買了這些東西,然後買到華夏這裏牟利而已。不過和這些玩意打交道了那麽久,要仿造還是不成問題的。

  隻是,那種明顯已經落後於共和國的火銃和火炮,真的有必要仿造嗎?

  還是說,李自成看重的,僅僅是葡萄牙技師的研究能力?至少,得到這份情報的張弘斌,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有點可惜,原本澳門他是打算自己出兵拿下的。

  話又說回來,李自成或許就是知道了這個可能性,所以幹脆提前拿下澳門,省得給共和國在廣東地界插入一個釘子吧?但按照這個時代的說法,海南島不也是歸廣東管轄的嗎?!

  本來一切都風平浪靜,張弘斌也等著大明和大順的金融被鈔票滲透,甚至逼迫他們也發行紙幣。然後一步步的,控製他們的金融,最後一步步的逼迫他們,選擇不斷靠近自己,自我進行深入改革,最後完全被共和國同化,並且消化。

  除非是逼不得已,張弘斌不想要把屠刀,揮舞到自己人的頭上。

  不過,對外人,卻是可以!

  澳門的葡萄牙人被趕走了,他們乘坐著僅存的一些海船,先是來到了南洋,然後再想辦法回到印度。那裏暫時還屬於葡萄牙人,張弘斌也還沒有那個精力和兵力去把這個預定的地盤拿下來。

  但是他們帶走了一樣東西,那是在他們離開緬甸的時候,才由專門的情報係統傳遞到張弘斌手中的。

  在他們的離開的時候,似乎到處張羅收購了不少的茶種。張琉覺得很奇怪,所以把這件事匯報了上來,不過或許在他看來,這種事情匯不匯報其實也沒什麽意思。這樣吊兒郎當的態度,使得這個消息遲了不少來到張弘斌的禦案上。

  張弘斌看到這個情報的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問題,這些葡萄牙人,打算在外地扶持茶樹種植。實際上後世的茶葉已經不是華夏專有,不少東亞地區都有種植。

  甚至於英國為了減少茶葉的運輸距離,特意在印度試種成功,使得印度紅茶在一段時間內搶占了華夏的茶葉市場。更有甚者,後世印度那混球,還在千方百計不知羞恥的表示自己才是茶葉的原產地。

  不僅如此,後世日本在華夏引進了蠶種,大量發行生絲,很大程度來說國民經濟就是依靠生絲出口來維持的。華夏真的是仁慈呢,別人強有了自己的專有物,還笑著讓對方多拿一些,否則就彰顯不出自己的禮儀之邦一番。

  美利堅的資本家,尤其是洛克菲勒財團還知道要壟斷石油產業,這些被扭曲的儒家學術毀掉的一代卻是犯二了。

  甚至,他們在別人一副得逞的笑容下,還覺得對方心中是對自己慷慨的無限感恩吧?

  這樣的事情,放在張弘斌的身上,能忍?

  有人說過“清穿不造反,菊花套電鑽”。那麽對於張弘斌來說那就是“華夏一天不霸皇,就是穿越也枉然。”

  第二天,張弘斌就派遣密探,甚至海軍追趕這群逃走的葡萄牙人船隊,隻希望在他們把種子送到印度以前追回來。奈何張琉非常惶恐的告訴他“按照航速和時間來推斷,對方應該已經把種子,帶到了印度。”

  張弘斌那一瞬間,真的很想直接給張琉一腳。不過還是算了,這個時代的人,眼界依然存在局限性……怪不得誰。

  “即可通告華夏全境,我華夏的物產,隻能由我華夏出產。不管是茶葉也好,蠶種也罷,這種原產物,不允許落入任何人的手中!任何膽敢把原產物的種子或者樣種送給外國者,從即日此以漢奸罪……誅連三族!通告大順和大明,當然還有大魏,別試圖挑戰我的底線。”張弘斌大手一揮,對張琉宣布到。

  張琉第一時間下去安排了下去,第二天《日報》就開始大量宣布了這件事情,一時間很多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麽,皇帝陛下會那麽看重這些東西?

  國會也帶著這樣的疑問,故而希望張弘斌給一個準確的理由。他們不會阻止這個命令,因為這是為華夏好誰都看得出來,但是作為華夏禮儀之邦,像個吝嗇鬼一樣真的好嗎?他們,需要一個可以讓他們安心的理由。

  張弘斌無所謂,直接來到了國會上,不,直接從國會把所有人帶到了廣場上。

  這不是對國會的人解釋,而是要對共和國,甚至全天下人解釋的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