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3397
  借助當地土著的幫助,張弘武不僅在美洲大陸初步站穩了腳跟,甚至還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襲擊了三個小型部落,又收獲了一批俘虜。不僅又俘獲到了一大堆的物資,還在過程中繳獲了二十多匹初步被馴化的野馬。

  據點被初步建設了起來,第一次住進木屋,並且享受到初級的華夏美食的土著人,歸順起來變得非常的容易。

  張弘武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點點的把自己的勢力建設起來……

  同一時間,華夏本土。

  距離張弘武離開也有三個月的時間,張弘斌剛剛和往年一樣,來到烈士墓園,親自祭奠了為共和國捐軀的烈士們。在返回家中的時候,卻是收到了一份最新的情報。

  內容隻有一個,但絕對是震撼級別的吳國滅亡,馬守應作為吳國部將,聯合大順發動了政變。

  事情,可以直接追溯到當年馬守應被趕出湖廣,並且投入大吳之後的第二年說起……

  當時,馬守應帶著五千殘部,卻也是最精銳的部眾來到了大吳,並且表示投誠。本來對於這種低級的遊寇賊首,在大明分裂出來的大吳應該是要全麵剿殺的。奈何當時大吳皇帝剛剛作出全線的整改,清理出了一批與文人關係密切的將領,正是缺乏主力大將的時候。同時李自成也在南方虎視眈眈,讓他不得不防。

  再則,或許大吳皇帝也認為,自己既然已經脫離了大明,而且馬守應完全沒有禍害過南直隸,那麽接受也不是不行。故而,委任其為參將,安置在南方第二道防線進行駐守,目的就是對付很有可能會北上的大順朝。

  馬守應作為降將,在南直隸非常不受待見,尤其是老牌將領和文人,對他這個流寇出身的武將,也是多有諷刺。

  在任上當了兩個月的參軍,但馬守應卻是受到了比曹操給他的更大的恥辱。他很不甘心,算是徹底把曹操、張獻忠和南直隸的上上下下都給恨透了。

  某天,他剛剛完成了日間的操練,早早的回到了家。此刻的他已經沒有了當時在陝西意氣風發的樣子,反而顯得有點頹廢,頗有一種過一天是一天的意味。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親兵前來稟報,說是外麵有自稱是他的故人來拜見。

  馬守應也奇怪,自己身處異鄉哪裏有什麽故人?但也直接讓親兵放人進來,卻不想進來的人把鬥笠拿掉,卻是讓馬守應嚇了一跳,因為眼前的來著,不正是李自成的金牌軍師宋獻策麽?

  或許也是飽經滄桑,宋獻策顯得比當時在陝西碰到的時候要老了許多,但也成熟了許多。以前的他可以說是鋒芒畢露,但是此刻的他,卻是彷如陳年烈酒,香醇卻不嗆鼻。

  “你也挺大膽的,居然敢來這裏。怎麽,就不怕我把你抓了送上去?像你這種重要的存在,抓上去,隻怕我都可以官升三級呢。”兩人落座,馬守應饒有興致的說到。

  “你不會,因為那個條件對你來說,還是太低了。再說,那種不把人當人看的政權,以您的眼光,隻怕也看不上。”宋獻策卻是仿佛已經看透了馬守應的本意,非常平靜的回答道。

  “嗬,別說得好像你什麽都知道一樣。”馬守應冷笑一聲。

  “我知不知道,這沒什麽意思……我來隻是有一件大大的好處,想要和您討論討論。若是這筆生意您覺得做得過來,那麽我相信,你不會為今天的選擇後悔的。”宋獻策笑了笑,也不客套,直接進入了主題。

  “生意,就你和我還有什麽生意好做?別說,你以為我就猜不到?無非,是讓我當內應吧?”馬守應好歹也是一個當過老大的人,若是一點觀人的手段那還不像話了。

  “和聰明人說話,有時候就是那麽省心。”宋獻策完全沒有被拆穿的恐懼,反而打定主意馬守應會妥協的一般。

  “我好不容易安定下來,豈會甘心當你大順的炮灰?”馬守應眉頭一挑。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忠誠,隻是背叛的籌碼不夠。再則,您對大吳,有忠誠嗎?”宋獻策笑眯眯的說到。

  馬守應沒有回答,但是他的樣子已經出賣了他。

  “很簡單的,隻需要配合我們,把邊關拿下來,那麽您至少可以成為福建總督,主管福建的軍務。若是您可以配合我們奪下南直隸,那麽在我大順進行大規模整改之後,您將成為軍部部長,主管天下兵事與陛下平起平坐。”宋獻策給出了自己的籌碼。

  “聽起來卻是挺誘人的,但你家的皇帝,就願意別人和他分權?”馬守應諷刺道。

  “閣下應該知道,大明也好,共和國也好,都采用新型的政體。通過這種改革,他們不僅沒有喪失對兵權的掌控,甚至更有效的控製了兵權。最重要的是,在這種政體的推動下,兩者的實力也在不斷的進步。我們陛下不是因循守舊之人,既然是好東西,他沒有理由不拿來用。故而,在拿下南直隸之後,我們也會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宋獻策笑道。

  “可照你那麽說,我豈非成了光杆司令,就算得到了那什麽軍部部長的職位,對我有什麽好處?”馬守應不幹了。

  “第一,就是封爵,您將被封為開國侯,這在我們的勢力裏,也是第一無二的存在,倍享尊榮;第二,我們組建的商會,您將免費獲得15的利潤。別小看數量少,要知道我們的商會每年都會有數十萬兩的收入;第三,軍部部長,您將處於軍事的最高位,全國的軍隊都是您的部下,您也可以直接以這個身份,加入到國會的討論之中;第四,您根本不必擔心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想想吧,比如那想要把你處之而後快的大明,比起聯合起來把你趕走的大魏和大西,比起你不屑或者也看不起你的共和國,我大順是你最佳的助力,也是你後半身最佳的依靠。”宋獻策給出了條件。

  “為什麽,不是一方鎮守,或者裂土封王?”馬守應試著問了句。

  “封王什麽的,已經不再是主流,或許可以封為公爵,但封王卻是再也不可能會有的。你環視一下四周,哪怕是張獻忠那廝,不也沒有把自己的幾個義子封為王嗎?再看看共和國,幾個兄弟兒子,沒有一個封王的。又或者我們大順,封王者也是從來沒有。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誰也改變不了。再說,舒舒服服的享受無上權力,以及擔驚受怕的為了自保而渾渾噩噩過一輩子,不知道您更喜歡哪個?就算到時候我們封你為南京王,到時候的你,環顧四周,難道就沒有一點危機感,一點寂寞感?”宋獻策似乎是吃定了馬守應。

  馬守應不語,實際上他也知道,當今世界上,封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又如同宋獻策所言,就算自己封為什麽南京王或者別的什麽王,有了絕對的軍事政治能力。但到了那個高度,還有誰能夠接受他?繼續封王,那為什麽本土那些為他們打江山的老將就沒有封王的?若是不封王,誰能保證他的忠誠?

  幾乎不需要考慮,都知道這年頭所謂的封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敗筆。

  其實進一步說,在馬守應的心裏,這些年顛沛流離,他也有點累了。若是真的可以舒舒服服過後半輩子,而且不需要擔心被人秋後算賬的話,那麽宋獻策的提議,也未必不能夠接受。

  剩下的,無非是討價還價的問題,誰都知道,宋獻策給出的條件,未必是最終的條件。

  雙方就這樣討論了半天,從一開始的針鋒相對,到後麵的和和氣氣,到最後,就是稱兄道弟,顯然是達成了協議。

  就這樣,馬守應潛伏在了大吳國,小心翼翼的往上爬。終於,在討伐魏國結束之後,他被調了回去,因為表現出色,而且這兩年給上麵‘進貢’得也多,終於成為了第一道防線的守將。官職也從參將變成了總兵,好歹也算是一方重將。

  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守應反了,帶著新招募並且已經訓練成軍的五萬大軍,憑借著這些年小心翼翼探聽到了各地守備情況,順利的帶著大順軍一路北上,幾乎是沒有給大魏和大明一點反應的餘地,就把主要地盤都給占了過去,最後更是配合大順,一起奪下了南京城。

  大順朝第一時間宣布改革,憑借著這幾年的積攢,培養出了一批合格的公務員,以他們為主,召開第二次公務員開始,並且大刀闊斧的,學明和共和國進行政治和軍事改革。

  馬守應,如同李自成答應他的,成為了軍部部長。看似明升實降,實則權力依然還是有的,而且還得到了25的商會股權,成為了第二大股東不說,甚至還讓自己的兒子和李自成的女兒訂了親。

  至於大順為什麽改革,或許他也意識到了,如今再不改革,就要挨打的局麵。眼看大西被共和國所滅,大魏也打得艱難無比甚至戰後還立刻進行了改革,他也意識到,自己再不改革,隻怕就要被大魏或者大明給吞並。更別說,南邊的海南島,以及東邊的台灣島,此刻還是共和國的地盤,他們若是登陸作戰呢?

  大順不得不改革,李自成也不得不放棄一部分的權力。

  新的大順朝廷最終是建立了,首都定在了南京城這個昔日的南方都城,多個朝代的國都。

  改革熱火朝天的進行,但是,他還是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改革得太晚了!

  大明,似乎已經把下一個目標,放在了新生的大順朝上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