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藩王始解封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670
  大明改革,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

  很多地方都是山寨共和國的的確有點對不起,哪個落後國要追趕先進國家,不是從模仿開始的。

  先進的行政模式,先進的軍事模式,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戰鬥技巧。可以說大明每年都在創新,勢力每年都有新高。但也正因為模仿得太認真了,以至於共和國不對外擴張,他們也不對外擴張。

  當然,就算共和國對外擴張了,大明也沒有錢對外擴張。大修海軍已經浪費了他們國庫大量的稅收,奈何還沒有看到收獲就胎死腹中,無奈隻能專心發展陸路。前後左右,最軟的一個柿子似乎就是北方的那位了。

  不僅僅是因為它軟,最重要的是他投降又反叛,而且又是蠻夷國家。

  大明完全可以用國戰的名義對其發動攻擊,那麽誰在這個時候打過來,會被第一時間加上一個‘漢奸’的名號。或許這個勢力本來隻是打算占點小便宜,但誰不希望有一個擴大地盤的借口?所以一旦冠上了‘漢奸’稱號,那麽別說共和國會打,別的勢力也會群起而攻之,哪怕隻能擴大一兩個縣的地盤。

  故而,對滿清作戰,是現階段最合適,也是最節省軍事成本的目標。

  確定了基本方針,國會獲得通過,財政部開始撥款,士卒開始進行調撥前的基本磨合。錦衣衛也開始忙活起來,此次為了讓戰果最大化,故而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為了確保不被滿清探子知道,錦衣衛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具體來說,就是黎落在辦公場所足足工作了三天多,才第一次返回家裏,次日清晨簡單吃過早飯又開始了工作。

  如此付出還是有不錯的效果,大明的領地內,他國的細作幾乎被全部拔除。為什麽說幾乎,那是因為幾個共和國的低級細作,被故意放過了。誰也不知道黎落到底安什麽心,是放長線釣大魚,還是僅僅為了向共和國示好。

  為什麽要示好?隻因為他的三個結拜兄弟,都在為共和國服務,而且眼看越做越大。若是因為他而去職,那就是自己不義,不過這其實也說不太通,畢竟自古忠義不能兩全,按黎落的性格一般都會選擇忠誠而忍痛放棄義氣才對。故而是否還有別的想法,這個誰也不知道。

  黎落的工作非常出色,出色到滿清最多隻是抱怨怎麽大明的反間諜工程那麽變態,卻不會懷疑大明是否會有大動作。正因為這個疏忽,以至於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陷入了很大的被動。或者說,最終失敗的原因,就在這裏。

  “準備得怎麽樣了?”崇禎此刻真的需要一場大勝仗,讓之前航海失敗的負麵影響減少一些。

  “輜重已經準備妥當,分批運到了製定的地點。我們的炮兵也通過秘密路線,以商隊的名義悄悄運到了前線,到時候隻需要把輜重裏麵的炮彈拉過來,就能夠直接使用。士卒分批便裝出發,至今已經出發了三個師的士卒。按照他們的行程,大概會是六天後抵達指定的戰略要點。到時候盧象昇、滿桂、馬祥麟會帶領部隊發動攻擊,而孫傳庭、洪承疇,福王以及唐王殿下會帶領炮兵隨後進行掩護……陛下,把兵權下放給藩王真的沒問題?”黎落擔心的問到。

  大明的策略,藩王不能夠離開封地,甚至不能夠掌軍政。要出門祭祖甚至都要得到當地官員的許可,平時見到他們還得恭恭順順的,省得別人一個心情不好,給皇帝打小報告,結果自己就倒黴了。可以說,在後期朱元璋這些龍子龍孫們過得還不如一個小地主,更別說有一些甚至已經淪落為庶民,甚至乞丐的地步。

  福王就藩洛陽,奈何那裏是曹操的地盤,城破的時候差點淪為俘虜,還好家丁拚死抵擋,福王這才僥幸或者逃脫。當乞丐一樣磕磕碰碰來到了北京,崇禎以前也見過福王,也算是比較親的一個兄弟,故而接納了下來,好生招待。

  很巧合的是,唐王也是在差不多的時間來到了北直隸。當然這不是老唐王朱器墭,而是小唐王朱聿鍵。老唐王在南直隸獨立的時候,就當成了精神領袖,實際上就是傀儡拱了起來。後來地方的總兵建國了,唐王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老唐王固然難逃一死,小唐王及其家人正常來說隻怕也是難以幸免。

  奈何朱聿鍵機靈,眼看手掌重權的總兵要稱帝,便立刻與下人互換衣裳,讓下人大魚大肉了幾天而自己卻是餓了幾天。結果在處決唐王一家的時候,下人臉色飽滿紅潤,一身綾羅綢緞。而他這個小唐王麵黃肌瘦,身穿粗布麻衣。結果就是下人被當成了小唐王被殺,而他想辦法避開了看守,小心翼翼的逃了出去。

  也是差不多磕磕碰碰,像乞丐一樣乞討過日子,好不容易才摸到了北直隸,和福王當了一對難兄難弟。

  兩人原本按照國會的意思,就繼續以王爵的身份,在大明的地盤裏麵,賜予一塊土地給他們過日子就算了。但兩人卻不想繼續被圈養,隻說願意從軍報國,哪怕是戰死沙場也在所不惜。

  國會和崇禎討論了一下,國會的意思有點含糊,沒說不給也不說給,隻看崇禎的意思。

  崇禎也在猶豫,擔心王爵掌權會推翻他。不過黎落的一番話,還是讓他放手了“如今的軍隊製度,還有誰會跟著他們造反?就算造反,彈藥炮彈從何而來?隻要管好下麵的小軍官,以及彈藥的補給,那麽別說是兩個地方小藩王,隻怕就算是成祖再世,太祖轉生,也是無計可施。”

  崇禎醒悟,暗道這個世界的確已經不一樣了,既然大明已經改了那麽多的規矩,那麽多改一個規矩又如何?再說這《坤輿萬國圖》他也看過,覺得這個世界真的非常的寬廣。若大明要前朝所未能達到的文治武功,那麽除非把整個世界都打下來,否則隻怕是不會停止用兵的。

  既然不會停止用兵,那麽軍官就不必擔心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再說,到時候就算封他們為藩王又如何,全部分封到外國去,給大明開始散葉也不錯嘛!

  出於各種考慮,崇禎通過《大明日報》發布了新的詔令允許朱家子孫中,有能力者參軍、當官。但一旦出仕者,不僅要解除藩王待遇,而且還要適當收回一些以前下發的田地什麽的。

  饒是這樣,還是很多人前來報名。

  看著這些衣衫襤褸,已經淪落為比乞丐還可憐的親戚,崇禎也覺得以前的製度,果然還是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

  這些龍子龍孫們,大多都是沒什麽文化,故而隻能當兵。不過他們不會得到任何優待,他們必須要從最低級的士卒開始做起,這是解封的先決條件。對此,也沒什麽人會有意見,畢竟能夠出來溜達已經不錯了,意見太多讓崇禎惱火了,一切又回到開頭那樣的話,誰來負責?

  此刻,討伐滿清的部隊裏麵,福王和唐王就有參與。兩人之中,唐王擅長火炮指揮,福王擅長參謀,都以優異的成績在訓練營提前畢業。讓他們去前線,也是為了磨礪磨礪他們,然後酌情重用。

  說到底,軍隊這玩意,不再兩黨控製下,隻在皇帝陛下的掌控之中,故而身為大明的皇帝崇禎,也下意識的希望,自己的親戚可以幫忙看著點軍隊,省得出現山頭和派係,進而無法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裏。

  至於理想和現實是否可以一致,這就隻能讓時間來證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