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幣製的改革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3742
  沉默,實際上當所有人看到了《日報》對這次事件的處理之後,很多人都保持了沉默。

  對於共和國來說,張弘斌的解釋已經非常清楚,國會兩黨一帝的態度也非常的堅決,想來就算有什麽局部的抗議,也掀不起什麽風浪,甚至連造成些微影響都不行。

  帝皇張弘斌,代表著皇族對這件事情的判定;執政黨代表著天下寒門和工農的根本利益;監督黨代表著老舊士紳、大地主,以及大資本主義階級的利益,若是二黨一帝都沒有任何意見,那麽還能有誰會有意見,大概就是那些不入流的無黨派人士,或者有利於這些受益階層以外的某些特殊人群了吧。

  至於共和國外麵的勢力,他們悲催的發現,自己根本對共和國造不成任何的影響,畢竟共和國如今國土麵積已經遠遠大於他們任何一個勢力,不否認大部分都是夷狄或者蠻荒之地,但好歹也是國土,再加上共和國的武裝勢力,以及對輿論,對各階層的絕對控製,完全就如同鐵桶一般,外人根本沒辦法對其施加影響。

  如此,何必白費口舌去職責別人,別人有自己需要的火器、商品和技術,自己隻能是求著別人賣給自己東西的那一方,所以不僅不能夠職責對方,還要適當讚同對方的觀點,否則一個商品禁運,造成的影響可是巨大的。

  比如說,貴族買不到可以符合他們的奢侈品,或者大商人大地主買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他們就會調查,為什麽自己買不到了,然後調查的結果,就是自己所在的勢力惹火了共和國,別人對他進行商品禁運,技術封鎖了,共和國還好,別的勢力尤其是南直隸和大明兩地,隻怕隨時會掀起巨大的暴動。

  就算是張獻忠,李自成之流也沒辦法忤逆這股洪流,因為他們也需要一些奢侈品,也需要一些更好的技術。

  但總的來說,歸納起來就那麽一句話弱者沒有任何話事的權力。

  再說,屠殺什麽的,張弘斌那個時空的米國或者歐美國家,對非洲和美洲原住民幹了什麽誰不知道,又比如西班牙他們在東南亞對華僑們做了什麽,為什麽他們沒有被指責,因為他們的強者,強者才有屠殺別人反而成為英雄的可能性。

  島國為什麽搞屠殺就不行,他們一開始人為自己是強者,所以打算用屠殺來以殺止殺,威懾華夏軍隊想要活命的話,最好不要抵抗,否則勢必會有第二、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屠殺,但他們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其實是弱者,而且最後還成為了失敗者,失敗者的屠殺就是罪惡。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個時空發生的事情給張弘斌太多的影響,所以他來到這個時空,並且成為上位者之後,自然而然的領悟出了這樣的結論。

  關於吐蕃地區的時期,自此也算是完美落幕。

  剛剛成為共和國領土的吐蕃地區,會實行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但喇嘛教隻能是精神寄托而不能夠是精神領袖這個基調必須要下達,一旦發現喇嘛教有煽動吐蕃的行為,那麽將會立刻別列入邪教組織,徹底粉碎,不僅僅是喇嘛教,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各個宗教,在共和國也可以自由信仰,但同樣必須要在一定的規範下傳教,否則也會被取締。

  但隻有少數人才知道,張弘斌在秘密扶植道教,隻是暫時還不明顯,所以超過99的共和國人還不知道這件事。

  吐蕃地區經過一年的軍管之後,會進入宵禁時期,從軍管改為由武警來處理當地的治安情況,也可以看做是半軍管狀態,兩年後才開始恢複為警察來處理,然後一切恢複正常。

  新的行政係統,新的機構會建立,新的官員也會任免,有了緬甸的那次經驗,這次相信會有不少人願意去任職了。

  看著吐蕃的事情已經完成,張弘斌也開始忙活這段時間他一直關注的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幣製改革,當然還有中央銀行的成立,以及支行的鋪設。

  早在很久以前,張弘斌就新幣製和銀行的事情,與何陵商量過,當時張弘斌的意思,是新朝新氣象,這錢幣是不是應該改改,大明缺銅,但金銀還不算缺,以金銀銅三種金屬作為貨幣,應該可以降低銅料不足的麻煩。

  他又和何陵說了銀行的好處,隻希望何陵能夠為他參謀參謀。

  誰知道,何陵的一番話,仿佛冷水一般,直接讓他從頭冷到了腳後跟。

  當時,何陵是那麽說的“若要組建銀行,那支行應該如何鋪設,如何更好的管理各地支行的賬麵,若要采用金銀銅三種金屬打造為貨幣,那麽舊錢是否要廢除,若要廢除的話,又要如何讓百姓都能夠兌換到新的貨幣,再說,我們要開設銀行,開通貨幣兌換政策,又需要準備多少預備金才夠用,”

  是的,就是預備金的問題。

  共和國的確是有錢,這個誰都知道,不僅朝廷有錢,百姓都很有錢,但百姓有錢很多人都習慣藏在家裏,而不去消費,很多人還保持著隻有需要的東西,才會消費的習慣,其他的錢,都是存起來,哪怕發黴變質了都不會拿來用。

  沒有流通,銀行能夠多少儲備金可以無休止的給百姓兌換。

  可以給利息,這自然也是一個辦法,但還是牽扯到鋪設範圍,以及運輸條件的問題,比如地方某個分行,被人兌換太多的貨幣導致存貨沒有,他自然要把之前兌換回來的金銀和銅錢,派人押運到總部進行重新鑄造,但聯係總行是需要時間的,總行派人過去也需要時間,運輸需要時間,鑄造需要時間,可以說一來一去,說不定一個月就過去了。

  一個月沒有新的貨幣進行兌換,還不給百姓使用舊貨幣,這不是存心要讓百姓暴動麽。

  再說,雲南四川那麽落後的地方,道路運輸更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如何從他們那裏把東西運回總部也是一個問題,總不能授權給地方鑄幣權吧,若張弘斌打算在十年內亡國,可以試試那麽做。

  幾年前的情況,就是這樣。

  但隨著係統等級的提升,隨著大量一級公路的修建,以及少數鐵路的鋪設完畢,共和國如今已經初步具備了修建銀行,以及改革幣製的條件,故而張弘斌打算,把這個迅速提上議程。

  國會對於改變幣製也是非常的讚成,但考慮到如今運輸還是差了一些,所以要求暫時允許新舊貨幣混用,同時對於存了銀子在銀行裏麵的客戶,準許按照其儲蓄的錢財,開具相同麵額銀票的業務。

  張弘斌也很希望百姓能夠最大限度的使用銀票,這樣好歹可以減少不少運輸上麵的麻煩,不過如何監管銀票的發行,卻是不能夠忽略。

  所以,到底還是要創建一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出來才行。

  剛好,共和國的執政理念,本來就是二黨一帝製度,銀行交給國會也就是執政黨把持,銀監會交給監督黨把持,如此倒可以很好的規範銀行業的運行。

  至於通訊問題,當張弘斌拿出了遠程呼叫器的時候,基本上也默認了通訊問題得到解決的事情,不過為了慎重考慮,允許使用驛站也是一個臨時舉措,除非有更好更穩定的聯絡手段。

  這個遠程呼叫器,是二十一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產品,主要構成是一個接受器和一個呼叫器,通過呼叫器,把那本的聲音傳遞到接收器這裏,而操作接收器的人,也通過接收器實現與呼叫器的單對單聯係,有意思的是,這種呼叫器有特定的頻率,所以可以確保不會有插線的可能性,而且呼叫距離幾乎涵蓋了大半個地球,還不需要通訊衛星協助。

  不能說這玩意就可以代替電話,但是通過這個,二線城市也就是城鎮裏麵的支行,可以與縣城州府之類的城市分行取得聯係,確保貨幣的互相運送,在分行裏麵中轉之後,統一與首都長安的總行獲得聯係,再一起運送過來。

  有點麻煩,但可以確保第一時間進行反應,就算地方百姓要等,也不需要等三天以上,甚至每一個銀行,都會預留一批緊急儲蓄金,以以應付必須要取錢的特殊情況,當然,取錢需要寫申請,獲得同意之後,才能夠準許動用這筆錢。

  貨幣采用金銀銅三種錢幣,但同時也允許銀票輔助使用。

  規定三年的時間裏,百姓依然可以使用舊錢,但允許出現一定比例的火耗,這個火耗的比例必須要限死,免得發生什麽不開心的事情,若是直接在銀行兌換貨幣,則進行一定的折舊之後再兌換,畢竟要避免那40含金量的金子來兌換足額的金幣這樣的情況。

  基本上的政策製定完畢,但這樣還不行,還需要把這項政策寫到《日報》裏麵,發下去給百姓進行投票。

  百姓若是不喜歡這樣的製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若被錄取,還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獎金。

  通過這個方法,把民間的智慧也給調動起來,群策群力,把各項製度給完善起來。

  前後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眼看秋收就要到達,這才進行統計,並且開始分類整理,並予以回函。

  過程枯燥無味,甚至讓人厭倦,但為了銀行可以健康安定的誕生,卻是不得不麻煩點。

  終於,在秋收完畢之後,各項製度修改完畢,銀行開始進入選址建設階段,同時,新貨幣的鑄造也隨之開始。

  新貨幣的設計,有徐光啟這個依然健康的老人來負責,這是張弘斌對他的敬重,而且他見過西方的貨幣,對於如何設計三種貨幣有點心得,花費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徐光啟完成了初稿,不過卻是最終成為了終稿。

  三種貨幣前後的圖案都是一樣的,正麵的張弘斌這位開國皇帝的側臉像,反麵則是中華龍這個華夏人的圖騰。

  張弘斌實際上對這個設計多少有點意見,畢竟他不想要把自己的臉,刻在貨幣上。

  但徐光啟明確說“不刻你刻誰的,共和國裏麵,除了你誰有資格被刻在錢幣上麵,再說,這貨幣版式一直,這樣鑄造起來才簡單,若是不刻你,那隻怕三種貨幣正麵都沒辦法一致,也就是需要是個模具,印製起來也是費時費力,耽擱時間不說,還浪費成本,你就願意看到,”

  好吧,張弘斌就這樣果斷選擇了閉上了嘴巴。

  於是,三種貨幣順利造模開始鑄造,務必要在銀行開業前,儲蓄足夠的預備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