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建黨那些事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628
  在如今的華夏人民共和國裏麵,存在兩個黨,身為執政黨的人民黨,以及監督黨的共和黨。

  一開始,兩個黨派的建立者,也就是何陵和馬玉兩人,都以為建黨,不過就是把誌同道合的人拉攏到一起,達到維護黨員利益的共同目的。

  事實上在作為朦朧級別的政黨來說,這的確可以那麽解釋。但是張弘斌可不會允許類似東林黨這種黨派出現,於是把建黨的基本要點,程序一一告知了二人。於是兩人才赫然發現,這建黨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兩人本來就因為工作的關係忙的要死,那裏還有能夠確實組建黨派的空閑?

  於是建立者,兩人依然繼續擔任,但負責真正組建政黨的人,卻變成了別人。

  兩人甚至於,連黨主席的身份都沒有掛,隻是作為一個引路人,一個指路人的身份存在。

  很巧合的,何陵選擇的他的一個旁係親戚,肖家的小子肖遙。這小子政治頭腦不錯,看問題也透徹,實際上在眾多何家以及何家親戚勢力裏麵,肖遙的能力最好,何陵嚴格來說還是肖遙的表舅,所謂的舅甥親,何陵和肖遙走得很近,也打算把他培養成為自己的後繼者。

  自從建黨以來,肖遙給出了不少的建議,後來張弘斌給出了要求,肖遙也能夠很快吸收消化。按照他的意思,人民黨應該堅持站在百姓的立場上,以共和國百姓作為依托,積極發展民生,進而帶動社會的進步。至於士紳和地主階級,則可以適當改造,從共和國的現狀可以看出,純粹收取地租已經沒什麽出路,應該鼓勵地主投資工商業才是正道。

  同時給出了消費才能夠帶動社會發展的事實,以前有錢就存起來,結果錢其實就相當於一堆廢品,完全不具備價值。不得不說,這廝的想法有點超前,搞得何陵轉述給張弘斌聽了之後,張弘斌還以為又遇到了一個穿越者。

  事實上隻能說,何陵給肖遙開小灶開得太超越了,把不少內部翻閱的資料也給透露了一些。也多虧了這次情況,否則張弘斌還不知道有這件事情。何陵也悲催了,被罰了一年的薪水。

  至於肖遙的情況,張弘斌的意思你的黨派你做主,但給我立刻構建起來,相應的黨規也給我製定出來便是!

  於是,肖遙成為了第一屆人民黨的黨魁,開始在幾名老黨員的幫助下,積極發展新黨員。隻可惜進度很慢,一則百姓對黨派還不了解,二則根據張弘斌的意思,發展黨員必須要嚴格篩選,寧缺毋濫,否則被查出來,他這個君主有權利勒令政黨下台,甚至解散。

  見事情如此危機重重,肖遙這個後生就算再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得履步維艱了。

  另一方麵,共和黨建黨人馬玉同樣沒時間,畢竟好歹他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日理萬機也不為過,哪裏有時間幹這事?於是,自然是要把事情下包出去,尤其他知道自己的敵對黨派人民黨,已經開始下包給了別人。

  隻是馬玉放眼自己認識的人,有這個能力,而且有空閑的真心不少。剛好,有故人弟子顧炎武來當,當時他的名字叫做顧絳,字忠清(這表字,放在清朝那就是大大的忠臣)。雖然不是親戚,但還是招待了一下,順便考校了一下其學問。誰知道不考還好,一考卻是發現顧炎武天資聰穎,卻是難得奇才!

  聊著聊著,索性把建黨的事情拿出來問了問,結果發現顧炎武對建黨也稍有心得,隻是他沒有當過官,所以經驗不足,但這並不影響他的見識。兩人聊了一個通宵,然後馬玉就把建黨的事情交個了顧炎武。

  在分別之前,馬玉鄭重的告訴顧炎武“天下士紳、地主與文人,乃君王之手腳。天下黎民,乃帝王之身軀。一個人的身軀固然重要,但是沒有腳身軀焉知該如何走路?少了手,身軀又如何覓食抗敵?

  若有機會,必須要讓陛下之後,我們共和黨才是最忠實站在他一邊,最得力的助手。至於黎民百姓,則是一群有奶就是娘的白眼狼。今天你對他好,他會對你笑,他日別人對他更好,他可以反過頭來咬你一口。養不熟的狗崽子真的要依靠他們的話,有一天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反過來,跳到我等頭上作威作福?所以,人民黨一開始就走錯了路線,我等不好反駁什麽,但這執政黨的身份,我們必須要想辦法爭取過來!”

  顧炎武出身於文人世家,本身也算是士紳階級。

  故而馬玉的話,也算是契合他的想法。按照他的一起,聯合士紳、地主和大資本家等社會上層人士,至上而下帶動國家繁榮富強才是正途。而身為執政黨的人民黨,走的是自下而上的道路,讓顧炎武多少有種看不太習慣的感覺。

  不多時,顧炎武也正是擔任了共和黨的第一任黨魁,開始了共和黨的組建工作。

  三天後,顧炎武和肖遙再次聚會,這個時候兩人依然是朋友。

  “聽說你加入了共和黨?而且,還擔任了黨魁?”肖遙落座,給顧炎武斟了一杯酒。

  “老師的故人如此看重與我,我也不好拒絕。話又說回來,你不也是人民黨的黨魁?”顧炎武笑了笑,舉杯致意。

  “表舅看重,不好推脫。”肖遙舉起酒杯,和顧炎武碰了一杯。

  說真的,這一杯酒,卻也是喝得百感交集。

  曾經雙方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成為了好朋友。雙方對對方的學識和思想都很佩服,但總覺得有什麽不對勁。

  如今想來才發現,原來是本源思想出現了分歧。

  肖遙出身寒門,他見慣了百姓顛沛流離,尤其那幾年陝西災難連連民不聊生,他看得卻也是非常的心痛。從本源出發,他是一個站在百姓陣營裏麵,為他們說話的人。

  顧炎武出身士紳之家,衣食無憂思想也基本來自幾個父輩和老師。士紳階級意識已經烙印在了他的骨子裏麵,尤其大明的愚民政策,使得百姓總需要一些領頭羊一般的存在,所以顧炎武甚至以士紳的身份為榮。從本源思想來說,他覺得士紳就是君王手中的工具,用於管理百姓的工具。君王不能夠沒有工具,沒有工具的帝王百姓會不聽話,甚至反噬君王的。

  兩人不同的出身,就有了兩個不同的思想。

  於是注定了兩人,走向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你我還能是朋友嗎?”肖遙笑了笑問道。

  “政治思想和個人交情是不同的概念,公示自然要公辦,但下班之後難道就不要私情了?”顧炎武想了想說道。

  “說得有理,正是場合我和你作對到底。但私下,不談工作的情況下,你我是朋友!”肖遙認可這樣的看法。

  “為了友情,幹杯!”顧炎武舉杯。

  “為了友情,幹杯!”肖遙舉杯。

  兩個傳奇黨魁的傳奇一生,從今天開始。在公務上,兩人可以吵架甚至打架,但私下卻可以喝酒聊天無話不談。這樣的情況,在整個華夏政黨史,甚至是世界政黨史裏麵,也是絕無僅有的情況。

  而身為傳奇君王張弘斌的點評,則是品格之高潔,當真前無古人。但鬧成這樣,很容易讓人以為他們人格分裂!

  後世,這句話也寫在了共和國的曆史文獻之中,當然春秋筆法自然少不了,後麵那句話果斷被和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