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3683
  張弘斌現階段非常滿意,他的計劃已經初步達到了自己預想中的目的。

  幾年前,他宣布建國,然而這個政權並沒有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在很多人的眼裏,所謂的大秦和滿人的後金其實沒什麽區別,不過是偽政權。硬要說的話,不過是一個地方軍閥勢力。

  張弘斌沒什麽威望,再加上他貫徹的是軍工立國,故而不被文人歡喜,文人不喜歡輿論就不喜歡,自然會悲催。

  的確,他可以不介意任何人的看法,畢竟一個國家的強大,是靠自己去爭取的。依靠別人的施舍,隻能是弱者的無奈之舉。然而哪怕是弱者,都會有一顆強者之心,更何況已經當了秦王的他。

  天下人不認可,那麽就要讓天下人認可。

  神跡出現,張弘斌讓白晝在黑夜之中出現,這可不是隨便能夠隱瞞的事情。實際上不管是商人還是來到長安的學子,在夜晚看到主幹道仿如白晝的情況之後,心中都有種‘莫非張弘斌真的是天命之人’的想法。而這個想法一旦壯大,商人會故意把這件事散播出去,文人墨客也會幫忙,目的很簡單,不過是應了那句‘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在秦王張弘斌還沒有稱帝以前,率先討好,甚至為他效力,那將來秦王真的得到了天下,自己這些從龍功臣豈非封侯拜相?甚至對於商人來說,賭天命在這個時期也是他們經營的項目之一,當他們看好張弘斌的情況下,他們會適當花費一些代價,幫助張弘斌稱王稱霸,最後換取一個紅頂商人的身份。

  經過這些‘有心人’的宣傳,如今就算大明依然不承認,但可以說上至各地的士紳,下至各地的商人士子,都已經承認了大秦並非一個軍閥勢力,而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王國。或許此刻,還有不少人都在期待著,秦王張弘斌稱帝。

  其實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自從開啟了電力之後下麵的臣子們也開始紛紛上書勸進。

  內容千篇一律,不過是表示張弘斌乃是天選之人,當取明而代之。秦王殿下恩澤眾生,大秦國的百姓已經受惠,是否也該展望天下,去拯救一下那些生活在苦難之中的黎民百姓了?

  張弘斌比較喜歡李定國他們寫的勸進文,他們說得很直白,直說若是不稱帝,那麽辛苦打天下為了什麽?

  相對而言,那些取了一大堆理由的勸進文,一看都是留用的那些大明官員們。他們不少因為有才華的關係,也逐步嶄露頭角,成為了自‘家丁派’、‘科舉派’之後的第三股勢力。對於這幫家夥拉幫結派的行為,張弘斌不予承認,但也不反對什麽的。人都是群居動物,互相抱團隻為了不受欺負,尤其是那些大明舊官,他們心中一直都害怕張弘斌會對他們進行清算,同時心裏也希望能夠拉近和張弘斌的關係。

  公元1636年三月初,由張弘斌提議,議會審核通過後,張弘斌正式在議會上宣布“大秦將進入帝國時代!”

  這個宣布,不僅使得所有參與會議的議員和旁聽的官員集體歡呼起來,隨後在《周刊》上公布出來之後,大秦的百姓們也開始沸騰了起來。所有人自發的組織起來,載歌載舞慶賀這一天的到來。在若幹年後,這一天成為了固定的狂歡節,雖然它並不是張弘斌正式稱帝的日子。

  既然要稱帝,那麽國號、國旗、國徽也要開始進入議程。但這不是張弘斌關注的問題,他告訴所有的議員,新朝成立的同時,其配套的《憲法》必須也要被製定出來。至於政體問題,他也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議員們都隻是在思考,並沒有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但看得出來,不少人還是讚成這個想法的,最多是如何完善。

  說難聽一些,就是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權力……

  關於修訂憲法的事情,張弘斌把已經基本上不出門的徐光啟請了出來。

  自從開始默默接受現狀之後,徐光啟都在家裏研究儒家經典,爭取讓大秦的儒家學風恢複起來。他的確接受過基督教的洗禮,但是他本身是一個明代的文人。身為一個文人他就有義務,也必須要讓儒家在大秦也能夠開枝散葉。

  也多虧了張弘斌給了他不少的保健措施,使得他如今是老而彌堅,身子骨還算硬朗,否則若是按照以前的生活水平,外加低劣的醫療水平,隻怕早兩年就沒了。

  如今他的身子骨還算健朗,和一般的六十歲老人沒什麽區別。頭腦也清晰,至少老年癡呆沒有在他這裏發現過。

  無論是他的輩分,還是他的學識,尤其是他對新鮮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決定了他有這個資格參與到《憲法》的編寫之中。老人家對於這種可以名垂青史的事情也挺感興趣,甚至還打趣道“我給你修訂《憲法》,但你要把天下給我打下來,我老了,我可不希望我死了你的勢力也被大明奪了回來,到時候大明挖開我的棺材鞭打我的屍體,那我就算死了,也要和您沒完了。”

  老人家其實心裏通透著,大明不是大秦的對手,就算所謂的改革,就算所謂的進步,也隻是減緩毀滅的速度。大秦有一個看不見的怪物,在背後默默的扶植著張弘斌。誰也沒有見過那怪物到底是什麽樣的,隻知道在那怪物的扶持下,張弘斌可以弄到最先進的機器,最先進的技術,最先進的一切東西。

  按照張弘斌的話來說,就是開了掛。別人已經超越了規則範圍,這要讓那些隻能遵守規則才能夠存活下去的勢力,怎麽活下去?所以他這句話隻能是打趣,最多是對張弘斌多多少少的一絲不滿的表現。

  《憲法》的修訂,足足調動了三百多人,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討論,然後才確定初稿。在這個初稿裏麵,確定了三權並立的局勢。即君王、執政黨、監督黨三大勢力並存的基本原則。同時,君王的權力依然很高,畢竟誰也沒辦法想象,君王的權利被限定的局麵,擔心會因此得罪張弘斌。

  於是,又是十多天的討論,第二稿才確定下來。

  張弘斌的權利被限定,但執政黨也不能夠肆意妄為,否則君王有權與監督黨聯名製止。君王也不是完全沒有特權,每年可以享有一兩次的乾綱獨斷權利。換言之就算是錯誤的決定,國會都得履行,然後想辦法給君王的這個決定擦屁股。實際上若沒有這個權利,君王給人的感覺就不像君王了。

  同時君王一年也具備一定的赦免權,對於一些犯有罪的人或者事情,每年享有特赦他們的權利。在這個特權下,就算是對方必死的罪名,也必須要無罪釋放。當然,若下次繼續犯,而且君王已經沒有特赦權,那隻能抱歉了。

  二稿之後是三稿,也是終稿。

  《憲法》確定執政黨負責開展全麵的政治工作,除非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必須要經過君王的許可,否則一般情況下可以自行處理政務;監督黨隻具備監督執政黨黨員的工作情況,對於有貪汙現象的要予以依法處置,否則就是失職,失職的監督黨在三次警告未改的情況下,將被遣散,更換別的監督黨。

  同時,執政黨若是貪汙現象嚴重,而且有明顯打壓異己,獨斷獨行罔顧帝國利益的,監督黨可以拿著證據向君王申請更換執政黨,證據被確認的情況下,執政黨就要下台,由監督黨擔任下一屆的執政黨。

  換言之,監督黨屬於備胎,在執政黨出現嚴重過失的情況下,迅速取而代之,確保國家的行政機構的清廉。同時執政黨下台後會獲得一次警告,同時允許執政黨成為新的監督黨,除非違反了監督黨的職業操守,必須撤換的情況。若是新的監督黨能夠重新變回執政黨,卻被監督黨再次揪出存在嚴重的違法違紀情況,該黨派必須要解散。同時,主要的黨領導者,不允許重新組建黨派,或者扶植黨派,否則最嚴重者可以經過審理之後處決。

  其他還有基本上公民權利,確定道教為國教,儒家為國家學派的主體構成等等主要組成部分內容。

  終於,在公元1636年,始皇曆1856年五月一號,張弘斌登上了政務中心的天台。

  這是五層高的建築,在上麵完全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而此刻,幾乎所有的長安百姓,都圍在了中心的周圍。在百姓和中心之間,則被警察劃開了一個區域,誰也不知道是幹什麽的。

  “奏樂!”天台上,傳來了張弘斌的聲音,顯然是使用了麥克風。

  一陣介於打擊樂和古典音樂的曲子被奏響,不知道為什麽,所有人都聽出了曲子裏麵的金戈鐵馬,卻不失俠骨柔情。一時間大家都好奇,這好聽的音樂是什麽曲子,又為什麽會播放出來。

  剛想著這個,卻不想一陣齊唱的聲音卻是傳了出來

  五千年的華夏,五千年的榮耀。

  華夏人勿忘記,血脈中的自豪。

  我們曾被壓迫,脊梁無法壓彎。

  我們曾被侮辱,氣節無法抹消。

  團結起來,我們傲立於天地之間,無人可敵。

  團結起來,我們縱橫於四海之間,遍地朋友。

  ……………………

  《華夏人》就是這首歌的名字,當然不是現代某個歌曲,而是集合了大秦不少的音樂高手共同創造的歌曲。歌曲表達的意思也很明確,新的政權代表的是華夏,是不屈的意誌和堅挺的脊梁骨。我們歡迎朋友,但不會懼怕敵人。華夏人民一起團結起來,我們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巔!

  說真的,曲種不是常見的模式,其中稍微加入了一些打擊樂。故而有些人聽得不習慣,但更多是聽得熱血澎湃。

  “各位長安城的百姓,各位大秦的國民,各位華夏的子民們!今天,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今天,是一個值得高興,值得紀念的日子!過去的歲月裏,我們華夏人分分合合,或強大,或被異族欺淩……我最後宣布的是華夏人民共和國,在今天成立了!”張弘斌渾厚而激昂的聲音,傳遍了長安城。

  那一刻,整個天地仿佛都沸騰了起來。百姓們都激動了起來,大家都紛紛看向天台,看向站在那裏的張弘斌和議會的一幹成員們。他們要記住這一刻,記住這一天張弘斌的那一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