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變革之戰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182
  公元1633年,始皇曆1853年,後金趁明朝分崩離析之際,動員五萬精銳南侵。

  大明崇禎皇帝廣發《華夏國戰詔》,舉二萬大軍即兩個師北上支援遼東,歸老將孫承宗調配。兩個師長分別為盧象昇與孫傳庭,洪承疇則作為總參謀長隨軍征戰。

  自山西被擒,洪承疇也不好意思說自己能力卓著,最重要的是他的兵都給滅光了,也硬不起來了。

  之前是以副將的身份,在盧象昇麾下,如今改組之後,自請結束軍職回歸文職。奈何如今大明的文職已經滿員,而且洪承疇的軍事素養也是毋庸置疑的。故而經過黎落提議,崇禎首肯之後,洪承疇出任總參謀長一職,算是屬軍旅文職體係。但就權利而言,僅次於盧象昇和孫傳庭,算得上是三號人物。

  甚至在關鍵時刻,就連二者也不得不聽從洪承疇的戰略部署。

  “你們就是最近崛起的三大名將?”孫承宗是第一次看到這三位新秀,自然要好好親近親近。

  他也不年輕了,說不定就是這兩年駕鶴西去,以後大明的安危,到頭來還是要交到這些後生身上。遼東那邊的將領,也屬於中老年時代,也需要後起之秀去補充。滿桂在大明花費十萬兩銀子之後,在大秦那裏贖了回來,他正值壯年倒也可以多征戰個二十幾年;遼東那邊吳襄的兒子吳三桂也是難得將才,就等他們慢慢成長起來了。

  這一次,實際上真正投入戰鬥的隻有三萬人,這是孫承宗一開始就定下的。

  其他的將領不直接對外征戰,固守幾個重要據點不要讓後金鑽了空子才是關鍵,隻要守住這幾個要點,就是大功!

  至於出征的幾支部隊,其中由洪承疇和盧象昇兩人帶領一萬五千人的火銃部隊,五千由本家孫傳庭帶領的火炮部隊,最後是吳三桂帶領的一萬關寧鐵騎。

  如今關寧鐵騎也基本上配備了騎槍,而且是一長一短兩把。長的在最初的衝鋒之中,作為威懾和壓製敵人使用。隨即使用短銃的轉輪六發銃通過遊鬥的方式射殺敵人的有生戰鬥力,當然第一目標是對方的武將軍官。到了最後六發子彈都打光了,這才拔出腰間的馬刀,做最後的戰鬥。

  實際上若是調配得好,這樣的戰鬥模式可以最快的擾亂對方的軍事部署,甚至運氣好的話可以殺死幾個主要將領。若帶隊的是黃台吉,說不得還會直接把賊首給滅掉。不管結局如何,一萬人七發子彈,那就是七萬發子彈,就算浪費了90,那也是會有七千人殞命。再則,戰場之上,後金采用的是舊式的軍隊模式,部隊陣型密集,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打出10的命中率,吳三桂可以被撤職了,嚴重來說完全有資格拿下砍了。

  “長伯,你要記住,戰爭模式已經改變,你不能夠適應新的時代,那麽就就得被這個時代所淘汰。我老了,腦袋轉不過彎了,學習起來非常吃力,所以我隻居中統籌調度,不幹涉你們的戰爭。我希望在出征前,你答應我,為大明帶回一場曠世大勝吧!”孫承宗在出征前,單獨把吳三桂叫到了自己的營帳之中。

  “老帥放心,這段時間小將也在不斷攻讀偽秦那邊的著作。雖然沒有實戰經驗,但總不會是一個因循守舊之人。”吳三桂先是謙虛了一句算是安撫孫承宗,“老帥放心,區區後金韃子,末將還不放在眼裏。隻請您放心,不日定有好消息傳回!”

  “恩,大膽行動,小心防備,為將者當如此!”孫承宗笑了笑,最後提醒了一句。

  吳三桂自然虛心受教,再客套了幾句話後,告辭離開。他看出了,孫承宗就說了那麽幾句話,已經露出了疲態。

  這不奇怪,孫承宗今年已經七十歲,已經是古稀之年。再則遼東苦寒對身子骨最是折磨,他能夠支持到現在,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身為一個文人轉職而來的武將,孫承宗得到了遼東將士的認可,其中也是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次日,大部隊已經集結完畢,火炮也主要選擇了仿製的拿破侖炮和仿製的迫擊炮。至於弗朗機炮和紅夷大炮沒有帶上,隻因為二者在隻能用實心彈的情況下,實用性還比不上前麵二者。唯有攻城戰的時候才有意義。

  為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黎落可是千方百計,以150的價格在張弘斌那裏買了足夠的炮彈,都是原始的開花彈。自此有了新的炮彈之後,這類炮彈也在處理的範圍之中,不過對於敵對勢力,自然不可能優惠,加收50那還是看在國戰的名頭上麵,否則隻會以後金250的價格出售。

  不得不說,這種開花彈很受歡迎,不僅南方的勢力爭先購買,就連後金和周邊一些國家也是紛紛購買一些回去。畢竟一炮就能夠造成一定範圍殺傷的炮彈,不管其研究價值還是實用價值都是很大的。

  全軍北上,每天的行程不超過三十裏。畢竟不少士卒都來自華中地區,他們對於遼東的嚴寒還有點不適應,就算如今是夏初時節也不行。所以必須要讓他們一點點的移動,慢慢的適應這裏的氣候,否則打起來說不得就會影響戰鬥力。

  後金卻是沒有這個顧忌,畢竟他們本身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麵。

  但就算這樣,他們每天也是走六十裏路。畢竟在他們的身後,有超過二百門大炮在隨軍而來,不少都是弗朗機炮,少數紅衣大炮。每一門火炮,都有足夠的開花彈,這是黃台吉花費了不少的代價,才從張弘斌那裏買來的。不過不要緊,隻要南下成功,打進北京那就有錢了,而且其意義甚至還是錢都買不到的!

  雙方最終是在大淩河城附近相遇,或者說是雙方的斥候相遇。

  還是熟悉的戰場,還是熟悉的氛圍。

  後金五萬大軍,大明三萬大軍,在這裏展開了一場改變世界戰爭史的戰役。

  他們不知道的是,自這一仗之後,華夏將率先進入熱武器時代,遙遙領先於世界!

  並且,永遠的領先下去,一直被追趕,卻永遠不被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