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要開始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20 00:00      字數:2829
  按照原本的曆史,大淩河之戰自後金的突襲開始,然後進入包圍,進而圍點打援,簡單的議和之後,最後攻堅。

  但是原本的曆史裏,多鐸可不會死在這裏,這廝隻會死於天花,絕對不會死於戰場。要說這場戰役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火器的投入情況。大明投入的火器比曆史的要多,最重要的是火器的威力比曆史大明軍隊的火器強大太多了。

  孫承宗完全是打了多鐸一個措手不及,就是欺負後金對火器的不信任,同時也沒想到大明會大規模投入戰場。不能否認的是,因為孫承宗投入了二千多杆火銃的關係,直接使得多鐸帶領的一千人直接陣亡半數以上,這陣亡的後金韃子的首級,可是讓孫承宗發了一筆橫財。

  孫承宗發財了,遼東的將士們自然也會眼紅。當他們發現韃子也不是那麽容易殺死,而且火銃的威力如此厲害,頓時也變得膽大了起來。至少在錦州這邊,孫承宗麾下的火銃部隊又獲得了升級,五千多杆最新式的火銃已經武裝到位,雖然隸屬於幾個將領,而這些火銃原本就是朝廷調撥給孫承宗的,但為了大局著想,孫承宗也隻能默認這樣的情況。

  要說這遼東關寧軍若是不朝著物資和糧餉伸手,那就好比天下的流寇第二天都成了順民,甚至哭爹喊娘的要來遼東打韃子一樣稀罕。

  後金按兵不動這段時間,孫承宗在整合兵力的同時,也是把之前收割了的五百多韃子的首級硝製好送到了北直隸。一次戰役殺了五百多韃子,這也算是一場大捷了。要知道以往後金南下,關寧軍能夠殺死二百真韃子,那也可以看做是大捷了,如今五百多真韃子的首級,這還不算大捷,那還有什麽能夠算是大捷?

  首級那是快馬加鞭送到了北直隸,崇禎親自去驗看,確認是真正的韃子的首級,頓時大笑不已。

  於是又摳出了十萬兩,送到遼東作為犒賞嘉獎孫承宗等人,同時又調撥了二十門佛朗機炮和十門紅夷大炮過去。由此其實也看得出,大明就算虛弱,就算資金貧瘠,但是底蘊還是在的,在不計成本和工匠眾多的前提下,快速製作一批火炮和火銃什麽,還是很容易的。

  得到了物資,孫承宗也是很開心,迅速擴大了火器部隊,並且做好了與後金決一死戰的準備。

  同一時間,後金卻也放棄了圍困大淩河城,隻因為多鐸的仇,需要大明軍隊的血來清洗!已經被他們圍困在大淩河城裏麵的祖大壽部,是最好的祭品。

  更別說,此刻的後金部隊,剛剛運來了十門紅衣大炮待用。

  “祖將軍,大家好歹也是老熟人了,我們也不打算為難你。你看如今你們的援軍未到,但我們的大炮已經對準了你們的大淩河城。如今放在你們眼前的就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便是投降,一個便是死亡。記住,我們的陛下很生氣,因為你們有一支援軍把我們的親王給殺了,你若執迷不悟,那可就得麵對我等滔天怒火了!”不管是出於攻心,還是真心打算招降,後金還是派出了一個使者前去招降。

  祖大壽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看到了那已經對準了城牆的紅夷大炮。再聽使者那番話,先是感慨孫承宗什麽時候那麽能耐,居然把後金的親王給殺了?隨即覺得自己真的倒黴了,後金的親王給殺了,自己還能討好?

  說真的,此刻祖大壽甚至真的打算投降了。崇禎這個皇帝不好伺候,以前自己在毛文龍麾下,也算是吃香的喝辣的,日子過得還不錯,結果毛文龍被袁崇煥給殺了;袁崇煥當督師也罷了,好歹也是一個係統的,而且袁崇煥也允文允武,遼東的將士也服他,奈何最後別人幾句讒言,袁崇煥被淩遲了。好吧,若是自己也被什麽人進了幾句讒言,是不是也會被叫到京城給淩遲了?

  崇禎淩遲袁崇煥,或許的轉移了百姓的抱怨,但同時也是寒了遼東將士們的心。

  “將軍,我們該怎麽辦?”祖大壽的副將詢問到。

  “還能怎麽樣?守城,堅守到最後一刻,若是那幫兔崽子還不來救援,那也怪不得我們了!”祖大壽終於是下定了決心,漢人的血讓他不忍心丟掉祖宗衣冠,但是本心卻讓他愛惜自己的生命。

  很矛盾的一個心情,但也不是不難理解。

  眼看祖大壽沒有反應,黃台吉可不會客氣,立刻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紅衣大炮是16世紀初製造的艦載加農炮,也叫紅夷大炮,指來自荷蘭和葡萄牙人之意,後被大明的工匠仿製。孔有德帶著工匠投靠後金,黃台吉覺得紅夷大炮這個‘紅夷’二字讓人很不爽,至少他們當時也是‘夷狄’,故而取了一個諧音,改名為‘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重達兩噸,運送非常困難,發射前要挖坑加固,這樣才能夠進行射擊。但不能否認的是,這火炮的威力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至少張弘斌沒有出現的話絕對是最先進的,用這玩意轟古代城牆,那效果自然是杠杠的。

  前後二十多響,其結果就是剛剛修起來的大淩河城就毀了,此刻在後金的麵前,裏麵的祖大壽部完全就是不設防的婀娜女子,隻等著後金的勇士去推倒。好吧,到了這個地步,祖大壽也沒什麽好選擇的,雙手一舉武器一放,投降!

  一開始,多爾袞是不太願意接受投降的,按他的意思,多鐸的仇沒點像樣的祭品可不行。黃台吉卻是比較理智,其實是範文程進諫,說“若祖大壽投降,則遼東將領,多有不敢死扛者。”

  正因為這個進諫,使得祖大壽虎口逃生,事後知道這事,也是慶幸不已。

  大淩河城前後不過一天就被攻陷,祖大壽投降的消息,自然很快傳到了錦州正要出發的孫承宗部那裏。聽到後金不日南下,而且祖大壽也投降了,很多遼東將領也開始有了怯戰的意思。也不能說完全是怯戰,隻能說他們又不太敢外出打野戰了,隻想著踞城而守。畢竟他們要麵對的,不是後金的別動隊,而是後金的主力部隊,那可是數萬大軍!

  “爾等食君之祿,豈能不忠君之事?如今大敵當前,爾等安敢怯戰不前?莫非,認為孫某手中寶劍不利?”孫承宗對此也是很火大,直接拔出了崇禎給他的尚方寶劍。

  好吧,這玩意很強大,要知道袁崇煥有這玩意,就可以天沒亮就把毛文龍給砍了,然後再給崇禎去奏折稟報這事。按照這些文人的性子,若是這次不出戰,隻怕還真要被他來個先斬後奏。

  誰都怕死,最怕的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中,到時候沒有撫恤不說,還成為了所謂的罪人。

  遼東將領們也不是傻子,隻能硬著頭皮,不僅把關寧鐵騎準備妥當,火器部隊也是第一時間開拔出戰。最終,雙方的斥候在錦州東北部百餘裏範圍內遭遇,並且開始了大戰前的小規模戰鬥。

  關寧鐵騎的斥候也算是能征善戰,隻要後金的韃子膽敢和他們一比一,那麽他們甚至敢衝出去。畢竟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對遼東這片土地的熱愛更勝別人,也更願意為守衛這片土地拚死殺敵。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他們的裝備遠遠優越於後金的斥候,真正一對一打起來,吃虧的隻能是後金。

  其結果,就是後金完全變成了瞎子和聾子,而大明這邊卻是不斷收到後金的情況。

  終於,雙方在一片草原上相遇,這是孫承宗故意準備好的戰場。在這裏,沒有任何阻攔,卻是火炮和火銃發揮最大威力的地方。而這裏,同樣也是黃台吉準備好的決戰之地,蓋因這裏適合跑馬,適合射箭,也適合炮轟。

  隻是當他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火銃部隊,以及後麵冰冷冷的火炮,他還是有那麽點後悔了。

  然而到了這一步,也沒有他後悔的份,他隻能硬著頭皮,迎接這場有點不劃算的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