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稅收的重要
作者:狂妄之龍      更新:2020-11-19 23:59      字數:3310
  救世軍接管蒲城縣,有意思的是,對外依然是大明麾下,至於原本的縣令則是‘暴病去世’。

  在黃龍山抽調過來的文人,主要承擔縣丞等副職,正規的縣令,則是交給朝廷委任。

  不過按照現在陝西亂成這樣的節奏,朝廷到底會不會派人過來擔任縣令,都值得懷疑。但不管怎麽樣,正式的奏報已經上報給西安府,然後再由西安府逐層上報便是。

  結果不管是誰來擔任縣令,還是把縣丞給提拔上來,結果都隻有一個,那就是這裏必然是救世軍的地盤。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救世軍對蒲城縣、澄城縣和白水縣三地都有了絕對的掌控權,實際上誰都知道這裏是救世軍的地盤,不管是西安府還是朝廷,甚至義軍之中也是知道這點的。

  有意思的是,朝廷並沒有把這裏判定為敵占區,反而熟視無睹的把這裏當成了大明土地。至於救世軍,在大明的許多人眼裏,不過是一群流寇,還算不得上的一群起義軍。

  會發生這樣現象的原因,張弘斌也知道一些,主要還是知府和朝廷的軍部不希望這件事被崇禎知道。畢竟按照崇禎那火爆的脾氣,這若是曝光了,得多少人掉腦袋或者被罷官?誰都會眷戀自己的官位,所以隻要能夠捂住,誰也不會自作聰明把這件事曝光出去,更別說,至少三地明麵上還是大明地盤。

  至於張弘斌為什麽那麽做?

  張弘斌麾下的救世軍不是反賊,是一股以奪取天下為己任的軍隊。這就意味著,他必須要考慮民生和後勤,而不是如同那些所謂的義軍一樣,通過搶掠來獲得發展所需要的物資。

  在征兵的時候,張弘斌必須要考慮到後勤的壓力,還有士卒占據百姓的比例問題。流寇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他們上至青壯,下至老弱婦孺都可以是戰鬥員。

  在這個基礎上,張弘斌目前隻有大概四個縣的地盤,而這四個縣本來也不是什麽富裕縣。再說這裏經過了災荒和災,在占據這裏之後,還需要大概一到兩年的修複期。這也就意味著,這段時間沒辦法獲得稅賦。

  現階段,就算是他私下貿易獲得的資金,也隻能夠供應一萬人規模的軍隊。當然,還有下麵合計兩千人左右的民兵隊伍的基礎開銷。想要擴招,必須要想辦法提高錢糧的獲得。

  張弘斌已經有了腹稿,遲一些就會去撈一筆。但現階段,把這一萬人訓練得更加的精良才是最關鍵的。

  士兵的數量提升不上去,這就意味著張弘斌有可能會麵臨被義軍和朝廷的兩麵夾擊。如今不公開表示占領四縣,結果就是朝廷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陝北等地的反軍身子,而選擇性的忽略了他的存在。

  這可以為他換來兩年左右的喘息時間,到時候他自信可以擴編五萬大軍,到時候就算要硬拚也有一戰之力了。

  為了這個階段性的目的,就算別人說自己懦弱又如何?成功和一時的痛快,那是必須要區分開來的。

  攻打蒲城縣的士卒已經陸續回來,按照以往的習慣,張弘斌給他們三天的假期,哪怕這次一個人都沒有陣亡。倒是有幾個崴了腳磕著了頭的,都是無傷大雅的小傷。

  士卒可以休息,但是所有的軍官,卻是被叫了過來。所有人聚集在了軍議室之中,按照各位的職位坐了下來。

  “各位辛苦了,此番攻打蒲城縣,又為我救世軍占了一個地盤,同時也在那些世家身上收了不少的稅賦,緩解了領地的財政問題。”張弘斌先是對這次戰鬥做出了肯定的評價。

  “為少爺開疆擴土,乃是我等的職責所在。”幾乎是習慣了,所有人都統一口徑的回答到。

  “淩河,這次我們的收獲如何?”張弘斌隨口問了句。

  “根據剛剛清點完畢的數目,我們這次獲得了白銀五萬兩,這是蒲城縣世家繳納的商稅。另外還有三成合計兩千石糧食的農稅,正常情況下是五千石,之所以那麽少還是因為蒲城縣被大紅狼給糟蹋了一番的關係。”淩河據實回答。

  此刻他幾乎已經成為了文官第一人,畢竟他是真正體製內的文人,比起那些投降了的縣令更能夠獲得信任。如今整個救世軍的錢糧征收和管理問題都交給了他,當然也安排了一些下屬文人負責監督,省得監守自盜。

  “看看,一個縣就收上來那麽多的東西,若整個西安府呢?再進一步說,整個大明又會是多少稅收?另外還有鹽鐵專營的那些費用,若是解了海禁設置海關對來往的船隻收稅,這又是多麽大的一筆收入?

  若是大明那麽做,我們也不用起義了,乖乖等死就好。因為迎接我們的,是投入上億兩銀子,打造出來的強軍。

  很慶幸的是,我們的對手很傻,或者說統治者很傻,下麵的官卻很自私。

  如今逐步占據朝廷主流的東林黨,其根據地是江浙一帶,哪裏有數不盡的大商人,甚至不少商人家都有出海的海船。他們的錢加起來比三十多個內庫的錢還要多,也就說,他們比皇帝還有錢。

  這些商人有錢了,他們都幹了什麽?

  扶植東林黨,讓他們向皇帝訴苦,甚至可以說是在威脅那個可憐的孩子,和我一個歲數的孩子。

  一個萬惡的‘祖宗家法’,直接導致大明朝一年的稅收居然才有二百多萬兩。鹽稅甚至被一幫官員和鹽販子欺上瞞下,數千萬兩的銀子,就隻肯在裏麵摳出一百萬兩銀子給朝廷,甚至還需要朝廷連番催促才能啟運。

  朝廷沒錢,皇帝也沒錢,這就導致了陝西亂了差不多一年多了,實際上朝廷卻沒辦法派兵過來清剿我們。甚至於,當我麽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朝廷的稅收會進一步的縮減,朝廷就更加沒錢征討我們,到最後我們壯大到了極致,這個江山,也就是我們的了。哈哈……”張弘斌沒有進入正題,反而圍繞著大明朝的稅收問題侃侃而談。

  “哈哈哈……”大家不知道張弘斌說這些是幹什麽的,隻能稍微賠笑。

  “你們也別笑,我剛才說了那麽多,到底要表達一個什麽意思,你們可明白?”張弘斌卻是立刻發出了提問。

  “這個……”很多人果斷沉默了下來,他們都是武夫,對政治不明白。

  “少爺所言中心,可是稅收二字?”淩河卻是聽明白了一些。

  “是的,就是稅收。稅收是一個國家的營養,少了就要挨餓,沒有就會被餓死。我之前強調過,國家就是為少數人提供利益的一個存在,這所謂的利益其中之一就是稅收。國家就是一個暴力機構,而暴力機構的維護就要依賴稅收,同時國家也不是純粹的暴力機器,它必須要付出一些義務和責任,這些義務和責任履行的基礎,也是稅收。

  本質上,災區的救濟款,其實很有可能是來自我們的稅收,也就是本來就是我們自己的錢。不過這不需要我們認識得那麽通透,我隻要強調的隻有一點,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忽視稅收。”張弘斌認真的說道。

  “少爺,你就饒了我們這些粗人吧,有什麽事情直說便是,我們上到山下油鍋都奉陪。但是這樣繞了好幾個彎子的說話,我們聽得很累啊!”王二苦笑著說道。

  他的意思代表著很多軍方的意思,實際上哪怕是楊洪,也覺得此刻聽得很累。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白水縣、澄城縣和黃龍山三地今年的稅賦,誰還記得?”張弘斌隨口問了句。

  那一瞬間,所有人都低下了頭,大家都覺得解放了三地是一個莫大的功德,好歹讓超過七十萬的百姓,可以衣食無憂,可以在這個苦難的時節,依然安居樂業。

  至於稅收什麽的,那一直都不是他們負責,所以自然不會去管。或者說,他們這些大部分百姓出身的將領和官員,最討厭的就是稅收這兩個字了。

  隻是如今張弘斌卻不得不讓他們意識到這兩個字的存在,而且必須要存在的意義。

  “絕情,一萬人帶得舒服不?”張弘斌隨口問了句。

  “太少了!”絕情冰冷冷的回答道。

  “每三天一頓肉,吃得舒服不?”張弘斌又問李定國。

  “為什麽不能每天一頓肉!?”李定國似乎意識到了什麽,立刻回答道。

  “軍餉每個月二兩銀子滿足了沒有?”張弘斌又問了問劉若錡。

  “為什麽不是五兩銀子!?”劉若錡也不傻,也明白了。

  “錢在哪裏來?”張弘斌笑著問道。

  “稅收!”這下子大家都明白了。

  “那麽,我讓你們去收稅,你們去不去?”張弘斌隨口一問。

  “去……”回答得不是很整齊。

  “老子規定的稅率很高嗎?”張弘斌有點火大了。

  “不高!”這個必須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那麽,白水縣、澄城縣和黃龍山三地的稅收,由當地官府負責收取,這是你們的職責所在,別給我忘記了!至於我們地盤以外的地方……你們這一萬人我也不打算白養著,給我出去收稅,崇禎皇帝那個白癡既然忘記收了,我們幫他收一下!”張弘斌大手一揮,定下了基調。

  “遵命!”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