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天下第一鎮
作者:公子許      更新:2020-03-14 23:06      字數:2994
  天唐錦繡最新章節

  房玄齡很是感慨。

  那個自幼懵懂愚笨的兒子,不僅長大之後聰慧出眾能力卓越,更有著如今這等遠大誌向,著實令他老懷大慰。

  更令他欣喜的,則是在長安一聲不響,背後卻弄出這麽一件大事來,可見性格隨著年歲的增長漸趨沉穩,再不似以往那般張揚跋扈鋒芒畢露,這是成熟的表現,是官場上成功的要領之一。

  鋒芒內斂,舉棋若定,之前房玄齡還擔心房俊會因為樂彥瑋的誣陷而對江南士族發動報複,現在觀之,有了這份沉穩的心性應當不至於太過火,這就很好了……

  有細致謹慎才能不凡的裴行儉負責這項工程,房玄齡也沒什麽好擔心的,聽了李靖的話語,不由笑道:“那混小子不經誇,陛下天天揍他尚且時不時的不安分搞出些事情,若是誇得他翹尾巴,還不知弄出什麽無法無天的大錯出來。”

  李靖不以為然,道:“你這是在某麵前炫耀麽?”

  房玄齡很想客氣的說一聲不是,可旋即想起李靖那兩位在他進宮之後便著手等著收屍安排後事,早已淪為長安笑柄的兩個奇葩兒子,若是謙虛的說辭反而會令李靖尷尬,隻得打個哈哈,轉移話題道:“此處海風太盛,濕氣深重,咱倆這副老骨頭吃不消,還是趕緊回轉華亭鎮,好生洗漱一番歇息才好。”

  即便房玄齡轉圜得自然不著痕跡,可李靖何等樣人?

  很容易便聽出言語之中的避諱,繼而聯想到自家那個給自己備好喪事的孽子,胸口猶如堵了一塊大石,鬱悶道:“到了這裏,你便是地主,什麽都隨便你。”

  房玄齡哈哈一笑,也不多說。

  裴行儉命王玄策留在這裏監管工地,自己則親自陪著兩位大佬從島上下來,乘船返回華亭鎮。

  戰船駛離蛇山島,回頭望去,茫茫大海之中的小島宛如滄海一粟,隻是等到日後這座曠古爍金的燈塔聳峙而起,將會光耀百世,千年不朽!

  華亭鎮碼頭停駐,船上的兵卒各個站在船舷一側,對著房玄齡與李靖立正施行注目禮。一行人下了船,戰船這才升帆溯流而上,返回軍港。

  李靖統禦千軍萬馬多年,頷首讚道:“隻看這嚴謹的軍紀整潔的軍容,便知必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強軍。”

  冷兵器時代,戰術、戰略、裝備固然都是影響戰爭勝負的條件,但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軍紀和士氣重要。

  人,才是這個年代戰爭的主力。

  等到一千四百年後,遠隔重洋相距萬裏亦能一發炮彈毀滅一座城市,無論多少人在毀滅性的超級武器麵前,都隻有灰飛煙滅的結局……

  碼頭上自有鎮公署的官吏等候在此,見到王玄策換成了裴行儉,俱都規規矩矩的再次上前對房玄齡與李靖施禮。

  房玄齡笑容溫和,一一安撫,說些輕鬆的話兒,絲毫不自持身份盛氣淩人,不似一個曾執掌帝國中樞十餘載的超級權臣,倒更像是鄉間左鄰的老翁,親切溫和,平易近人。

  李靖不苟言笑,麵容沉肅,落在房玄齡身後基本不怎麽說話,可是誰不知道這位大唐“軍神”?

  官吏們紛紛敬畏……

  裴行儉道:“房相、衛公,下榻之處早已安排妥當,就在之前二郎居住之處,因二郎遣人告知不要大張旗鼓太過靡費,故而卑職僅隻是更換了新的被褥,其餘並未曾多做更換,還望二位寬宥。”

  李靖便似笑非笑的看著房玄齡,你乃當朝宰輔,百官之首,在關中之時前呼後擁權勢熏天,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你兒子這地頭卻經營得鐵板一塊,即便是你這個宰輔老子到了這裏,也得聽人家的……

  房玄齡根本不在意這些,笑嗬嗬道:“如此甚好,不過此時天色尚早,守約不妨陪著吾兩個老家夥四處走走,在關中之時隻是耳聽各種傳聞,看著各式奏報,對於這個掌握著江南商業命脈的華亭鎮早已好奇不已。”

  裴行儉道:“卑職自當遵命。”

  他先是將一眾鎮公署的官吏打發走,都留在這裏時間久了,怕是整個華亭鎮都得陷入癱瘓,然後隻留下幾個衙役官差,這才引著房玄齡與李靖慢悠悠的在鎮上逛了起來。

  整個碼頭到處都是摩肩擦踵的行人,商賈、官吏、衙役、腳夫……人們行色匆匆腳步迅捷,等閑絕對不會再一處逗留太長的時間,似乎耽擱一刻都會損失大筆的財富,必須快馬加鞭的走在所有人的前頭。

  這等節奏,跟悠閑緩慢的長安截然不同,其中之反差令人感觸極其深刻,也極不習慣……

  房玄齡歎著氣,看著行色匆匆的路人、堆積如山的貨物,搖頭道:“此間縱然繁華,然則世俗之氣太重,追逐名利而忘卻生活的根本,不知清淨而無味的真諦,太過市儈。”

  他這人淡泊名利,對於碼頭上搶著賺錢的商賈自然沒有好印象。

  在他看來,生意要做,但生活之中不能隻有生意,人生在世,賺錢隻為活下去,但想要活得更好,顯然不能隻知賺錢。

  裴行儉並未因為房玄齡的備份和地位便曲意逢迎,而是說道:“房相之言,卑職不敢苟同。所謂倉廩足而知禮儀,顯然夫子也認為首要的目標便是要讓人吃飽飯,吃飽飯才有心思讀書,讀書才能明理。華亭鎮的生活節奏較之關中快了不止一倍,財富的累積速度更快了不止一倍。商賈要加快腳步,不然緊俏的貨物便被別人買走,腳夫要加快腳步,因為下一個工作正在等著你,慢了,就是別人的,在鎮公署後麵的那一片新蓋起來的村落之中,百姓夜以繼日的將西域運來的羊毛紡織成線、編織成布,因為這中間賺取的利潤,是種田的數倍……然而他們創造出來的價值,絕非僅僅隻有自己家的錢袋鼓起來,還有海量的稅賦。”

  他手指著不遠處一塊凸顯的屋頂,顯然是一處高大的建築,說道:“那裏是華亭鎮的學堂,所有本地戶籍的百姓,六歲至十二歲的孩子必須在學堂上學,吃用全免。非是本地戶籍的孩子,則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能入學,但是,誰家的適齡孩童不在學堂裏上學而是在外務工,無論緣由,即可驅逐出華亭鎮!”

  房玄齡和李靖都有些瞠目結舌。

  房家農莊的學堂也是強製免費入學,可是對於外來人員卻未有這等強製的手段。

  李靖禁不住蹙眉:“此舉有些過分了吧?既然是前來華亭鎮務工,那必然是遭遇災荒亦或是遭逢變故的窮苦人,生活本已不易,爾等卻來要這等強製手段,立意固然是好的,可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裴行儉卻搖搖頭,道:“衛公之言謬矣,卑職鬥膽問您一句,放眼天下,可有如同華亭鎮這般重視教育的地方?”

  李靖坦然道:“絕無僅有。”

  孩子不上學就給人家驅逐出去,你這重視教育重視得過了頭,天下何處可堪比擬?

  裴行儉又問道:“那衛公可知,今年至上月為止,有多少人湧入華亭鎮,並且主動將家中適齡孩童送去學堂?”

  李靖蹙眉道:“這老夫從何得知?”

  “具體的人數,是十一萬七千人!適齡孩童的數量已經達到一萬有餘,鎮上原本的學堂早已不堪重負……”說著,裴行儉指著吳淞江對岸的山上:“那裏原本是為了講武堂而建成的房舍,現在講武堂搬遷之關中,那裏便即將成為鎮裏的學堂,並且予以擴建,總共花費的資金已經超過三十萬貫,足以容納三萬名孩童同時入學。”

  這一日來,房玄齡與李靖已經不知道驚訝了多少次,然而在聽聞三十萬貫和三萬名這兩個數字的時候,依舊難掩驚訝之色。

  三十萬貫,這是個什麽概念呢?

  縱然是一個中等的州府,一年的稅賦也不見得就能收繳三十萬貫,然而現在,華亭鎮卻將之拿出來建設學堂。

  三萬人又是個什麽概念?

  貞觀以來社會安定、物阜民豐,人口繁衍極快,長安轄下的安、年兩縣具有人口幾十萬,但天下僅此一例。一般來講,如同江南這等繁華之地,一個上縣的人口也不過是在十萬上下,若是邊遠地區的下縣,可能僅有幾千人……

  而華亭鎮的學堂便可以容納孩童人數三萬……

  總人口怕不是得有二三十萬,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