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燦宇成名
作者:美那裏      更新:2020-11-12 07:50      字數:2886
  這個暑假,韓好一隔幾天就去向尹金平老師借一本書,自從他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他瘋狂地迷上了蘇聯小說,一口氣又讀了《青年近衛軍》、《日日夜夜》和《靜靜的頓河》。

  這天,他又來到尹老師家,還沒進門,就聽見屋裏有拉手風琴的聲音。

  他走進屋,尹老師沒在,拉手風琴的是尹老師的父親,以前鎮中學的尹校長。

  韓好一蹲下身來,仰頭著頭問:“尹爺爺,您拉的這是什麽曲子?”

  尹校長停下來,笑著問:“你愛聽?”

  韓好一說:“真好聽!”

  尹校長又問:“聽懂了?”

  韓好一搖了搖頭,笑了。

  尹校長說:“這是蘇聯歌曲《喀秋薩》。”

  韓好一問:“‘喀秋薩’是什麽意思?”

  尹校長說:“喀秋薩是蘇聯年輕姑娘的名字。”

  韓好一笑了,又說了一遍“真好聽。”

  尹校長說:“它的歌詞也很好聽。”說著,尹校長邊拉邊唱到: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喀秋薩站在竣俏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駐守邊疆的年輕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薩愛情永遠屬於他。”

  韓好一從書包裏拿出來鉛筆和一個筆記本坐在炕上的小桌前,把歌詞記在了小本上。

  尹校長放下手風琴走過來,問:“記下來了?聽一遍就記住歌詞兒了?”

  韓好一點了點頭,雙手把筆記本遞給尹校長。尹校長拿過來看了一遍歌詞,驚訝地發現整個歌詞一個字都不差,隻是有幾個字是用拚音標注的。

  尹校長抬起頭來看著韓好一,說:“你這記性怎麽這麽好呢,字寫得也不錯呀。”

  韓好一聽尹校長在誇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我哥哥教我的,他說記憶是有竅門的。”

  尹校長感覺挺新鮮,就問:“哦?”

  韓好一說:“我哥哥以前教我背詩,他告訴我任何文章也好,詩也好,都是有情節的----你看到了什麽、聽到了什麽;先看到的什麽、後看到的什麽;先聽到的什麽,後聽到的什麽;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麽事情……都是有規律的,掌握了這個規律,什麽課文、什麽詩都能背下來了。”

  尹校長聽得耳朵都直了,說:“你們這小哥倆,哪來這麽多鬼點子?”

  韓好一說:“是我爸爸以前教哥哥的,哥哥又教給我了。”

  尹校長打趣地問:“那你沒教給你的一對雙弟弟妹妹?”

  韓好一忽然笑了,抬著頭問:“爺爺,您怎麽知道的?”

  尹校長說:“我是孫悟空,鑽到你的小肚子裏去了唄。”說著,尹校長用手拍了拍韓好一的肚子,他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小學生。

  韓好一“咯咯”地笑著,問:“爺爺,您能教我唱《喀秋薩》嗎?”

  尹校長說:“當然能啊。”

  說著,尹校長就背上手風琴,一句一句地教韓好一唱。

  唱了幾遍,韓好一問:“爺爺,這首歌的節奏為什麽這麽快?”

  尹校長說:“這首曲子的節奏快,是因為它是一首戰鬥歌曲。”尹校長喝了一口水,繼續說:“蘇聯人民是戰鬥的人民,你讀過的那幾本書,都是戰鬥文學,對不對?”

  韓好一又給尹校長倒了一杯熱水,雙手遞過去,說:“爺爺,我想學拉手風琴,我想用手風琴拉這首曲子,您能教我嗎?”

  尹校長滿眼歡喜地看著韓好一,點了點頭,說:“好!”

  快開學的時候,韓好一已經能熟練地拉這首《喀秋薩》了,他每天都去尹老師家,一拉就是一下午。

  回到家裏,韓好一每次都意猶未盡地沉浸在這首歌曲裏,不是教抗美和必勝唱,就是用手做著拉手風琴的動作。

  他其實很想有一架自己的手風琴,但是他知道,這個想法對於他和他的家庭而言,實在是太奢侈了,隻是想想而已,他甚至覺得“想”都是一種奢侈,因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奢望”。

  尹金平老師開學以後就去了遼寧大學,韓燦宇則踏上了東去的火車,回到延吉。

  臨行前,尹金平她讓韓燦宇把他的小說《鴨綠江的女兒》重新謄寫了一份,她把這部小說的書稿帶到了沈陽。

  韓燦宇沒有想到,四個月後,他的處女作《鴨綠江的女兒》在一本文學月刊雜誌上發表了,他一下成了校園裏有名的“朝鮮族青年作家”,引起了很多人的,看著裏麵他刻畫的每一個女性形象----堅韌的媽媽、勇敢的貞淑姑姑、善良而潑辣的大英嬸兒、敢愛敢恨的二英姨和王鳳姨,還有像燈塔一樣照亮他心靈的恩師尹金平、像媽媽一樣給他嗬護的許阿支媽妮、郎玉梅姑姑……韓燦宇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次又一次地在心裏向他崇敬的女性們致敬。

  小說發表後,韓燦宇陸續地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特別是遼寧省的讀者來信,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有不少年輕的女學生在來信中還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意,希望和他作朋友、作筆友,也有人在信中附上了照片……

  尹金平老師也給他來了信,希望他不要驕傲,要好好學習,以後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收到讀者的來信,韓燦宇還收到了編輯部寄來的稿費。

  他拿著這筆稿費感覺沉甸甸的。這裏有他的心血,更凝結著媽媽和老師們的心血。

  他來到延吉郵電局,想把錢寄給媽媽,但他轉念一想,媽媽收到這筆錢以後,肯定不能舍得花,她會把錢存起來,留著給他娶媳婦。

  韓燦宇想,錢是用來花的,不是用來攢的,隻有花出去,才會實現它的價值。想來想去,韓燦宇決定讓親人們跟他分享他的第一筆稿費。

  他來到了與郵局僅隔一條馬路的延吉百貨大樓。在二樓的紡織品櫃台,他精心挑選了兩條一模一樣的青綠色帶百合花圖案的真絲圍巾,一條送給媽媽,別一條送給尹老師;他又在二樓的兒童鞋帽櫃台給韓好一、韓抗美和韓必勝每人買了一又小皮鞋,好一和必勝的是黑色帶舌頭樣式的,抗美的是紅色挎帶的。

  從二樓下來,韓燦宇來到了一樓文化用品專櫃,他在一架“兒童手風琴”前麵停住了腳步。

  他知道韓好一喜歡手風琴,為了拉手風琴恨不得長在尹老師家,天天去打擾尹校長。他想滿足好一的這個願望,讓他擁有一架自己的手風琴。他激動地對營業員說:“同誌,請您把這架手風琴拿過來,讓我看看!”

  出了百貨大樓,韓燦宇沒有直接回學校,他過了馬路,來到百貨大樓對過的“延吉照相館”。

  他在照相館的更衣間裏,對著鏡子整理了一下頭發,又脫掉了自己身上穿著的深灰色呢子大衣,摘下了淺灰色的羊毛圍脖,露出裏麵淺灰色的華達呢中山裝,他想了一下,又把羊毛圍脖圍上,拿起圍脖的一端從脖子前麵繞過,甩到了背後。

  他走出更衣間,在“北京**”的背景前站好,把載有他的小說《鴨綠江的女兒》的那本雜誌卷成卷,用雙手握著,對照相師傅說:“請照全身的,加色、加洗三張、加急取。”

  拍完照,照相師傅問:“寫什麽留言?”

  韓燦宇想了一下,在取相票的存根上寫到:“大學時代1956年12月28日延吉。”

  寒假很快就到了,這天,韓燦宇帶著那本心愛的雜誌和給親人們買的禮物,踏上了回家的火車。

  他先是從延吉到了長春,又從長春到了沈陽,然後從沈陽到了安東,又從安東坐汽車到了縣城,從縣城坐汽車到鎮裏,輾轉回到家裏時,已經是第三天的晚上了。

  韓燦宇一進門就看到媽媽一臉愁雲,抱著抗美和必勝坐在炕上,家裏連火都沒生。

  他放下行李箱和手風琴,來不及給抗美和必勝拿出禮物,就脫鞋上了炕。他一邊脫掉呢子大衣,一邊急忙地問:“媽媽,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