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柴冊之禮4
作者:蔣勝男      更新:2020-11-11 13:33      字數:1935
  舉行柴冊儀當日,大殿下,諸王、大臣及諸部首領列儀仗等候著,燕燕牽著隆緒的手從搜索之室走出,兩人一同站上馬車,乘馬疾馳至高地。

  一路上,諸王、大臣及諸部首領遙拜。

  馬車在高台前停駐,燕燕下馬,牽著隆緒一步一步走上高台。

  轉身麵對群臣後,隆緒看了一眼燕燕,燕燕回以鼓勵的微笑,隆緒便高聲道:“先帝升遐,有伯叔父兄在,當選賢者,衝人不德,何以為謀?”

  群臣齊聲道:“鹹願盡心,敢有他圖。臣等宣誓,唯命是從!”

  最後一句“唯命是從”不斷重複,尾音層層疊疊,形成聲浪,覆蓋全場。

  蜀王、平王等互相對視一眼,長歎了一聲,也跟著呐喊道:“唯命是從。”

  燕燕站在高台上,看到這一幕,欣慰地笑了。

  高台上,月裏朵婆婆手持玉冊,恭敬地念著祈願詞:“祈願長生天,庇佑我大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燕燕帶著隆緒跪在壇前,神態虔誠,對日四拜,然後從月裏朵婆婆手中接過玉冊,重新站起來。

  燕燕手捧玉冊,高舉過頭。日光落在玉冊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燕燕高聲地道:“青牛白馬之神,將在天上庇佑大遼,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群臣抬起頭,看到燕燕整個人被炫目的陽光籠罩,仿佛神祇一般,許多部族長亦被這神聖的一幕驚呆了。

  群臣齊聲呐喊:“願為太後盡忠!”

  “太後萬歲萬歲萬萬歲!”

  漸漸地,山呼萬歲的聲音越來越大,直衝雲霄。

  柴冊儀之後,耶律休哥前往幽州,不久之後,就有消息不斷傳來,先是休哥興兵,阻止宋人於河北築城,之後,又有宋人逃亡千戶歸遼。

  直至最近,又傳來消息,黨項李繼遷逃亡入遼,韓德讓的弟弟、襲了韓匡嗣西北麵招討使的韓德威已經派人護送李繼遷往上京而來,引起了朝野震動。

  李繼遷的到來,是一個意外。

  自唐末之亂以後,蕃鎮、胡族各成勢力,黨項原來臣服於大唐,在這亂世也自成一方。大宋東征西討,威臨天下的時候,小族弱國,無不望風而降。而當大宋的刀鋒刮過西北的黨項,有人順應臣服,有人不甘而反抗。定難節度使李繼筠死後,其弟李繼捧繼位的第一天就向大宋歸降,納夏、綏、銀、宥、靜五州,而堂弟李繼遷卻帶著一群不肯歸順的人反了,希求在曆史洪流中,恢複過去的榮光。

  下場自然是慘淡的。大宋重兵壓境,地斤澤被滅,李繼遷輸了個底兒掉,連老母妻子全丟了,隻身帶著長子,逃到大遼求取一棲身之所。

  大宋並不罷休,直接下了國書來,要求把李繼遷還給宋人處置。

  那麽,要把李繼遷還給大宋嗎?

  “去年,黨項十五部侵擾我西北邊境,這賬還沒算呢!”

  “黨項部族太多,西北十五部的事兒,算不到李繼遷頭上來吧。”

  “他在葭蘆川伏擊宋軍,侵襲銀州,激怒了宋主。宋主派大軍攻伐,他徹底失去了銀夏五州,倉皇逃竄。現在是沒有別的辦法,才來我大遼撞撞運氣。宋遼兩國雖然磨刀霍霍都在備戰,但畢竟還沒發動,又何必為了一個小小李繼遷,多生事端。”

  “可我們也不能就此向宋人低頭。”

  “當年,我們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援助漢國,那是延綿了數代的大國,麾下還有楊繼業這樣的猛將,結果還是被宋主滅了。現在,李繼遷有什麽?就憑他一張嘴?還不如多花點精力在備戰上,打仗始終還是要靠大遼自家勇士。”

  “就是因為我們失去了漢國,才要再扶植一個屬國,以作宋遼緩衝之地。”

  朝臣們爭議不休,崇德宮書房,小朝會也在商議這件事。

  “李繼遷隻身投來,到底值不值得出手相助?”燕燕問。

  室昉說:“論理,我們和宋國敵對,李繼遷能在銀夏五州立足,也能為我們分擔許多壓力。可如今朝中許多人的議論也不無道理,擔心他會像漢國劉繼元那樣,又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韓德讓亦分析道:“劉繼元生於宮闈之內,長於婦人之手,自然性格軟弱。李繼遷卻是自幼長在馬背上,十二歲受封管內都知蕃落使。叛宋自立至今十幾年間,屢敗屢戰。如今他妻子和族人為宋國所奪,用來威逼他投降,他卻依然沒有服軟,反而能趕來我大遼求援,足見此人性格堅毅,值得扶植。”

  燕燕轉向休哥、達凜道:“大於越、達凜郎君可曾見過李繼遷?”

  休哥點了點頭道:“見過。此人文武齊備,確是黨項人中的大英雄,當世難得的青年才俊。”

  蕭達凜道:“他也曾拜訪我,其叛宋自立的決心十分堅定。他坦白說,若大遼能出力扶植,他願意隨時受太後驅遣。”

  燕燕想了想,轉而詢問室昉道:“室昉宰相,宋使是你接待的,他們到底是怎麽說?”

  室昉捋著白胡子道:“宋使要挾說若不交出李繼遷,即刻派大軍前來攻打。”

  燕燕笑了道:“這是真拿我當市井愚婦嚇唬呢。咱們送還李繼遷,難不成他們就不打了嗎?德讓,你剛才說,李繼遷的妻子被宋人奪去了?”

  韓德讓點了點頭道:“是。”

  燕燕道:“既然諸卿對李繼遷如此盛讚,朕便見他一見,若真是青年才俊,倒不妨從大遼宗室中為他擇一妻室,屆時他成為我大遼駙馬,自不能置之不顧。”

  眾人道:“太後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