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姐妹失和
作者:蔣勝男      更新:2020-11-11 13:20      字數:7766
  大軍已發,夕陽西下。

  耶律賢站在窗口,看向遠處。

  楚補勸道:“大王,天時已寒,不宜久吹風,您該回去了。”

  耶律賢長歎一聲:“大軍今日去幽州了,唉。可惜,我沒能夠看到三軍出發的盛況。”

  楚補卻笑道:“大王何必歎息,大王沒能看到,主上也沒看到啊。”

  耶律賢一怔,楚補忙在耶律賢耳畔私語幾句,他當個笑話講,耶律賢卻聽得又氣又恨,怒道:“哼,堂堂大遼天子,征伐之際,大軍將發,卻喝得爛醉如泥。真是……怪不得漢人說,唯怯懦者最凶殘!哼,哼!”

  楚補低聲道:“昨夜,他還差點殺了女裏將軍。事後還說女裏:‘虧他還是大將,真沒用。兀……先帝留下的人,果然當不得事。’”他差點順嘴把穆宗原話說出來,說了一半才想起來,忙換了種說法。

  耶律賢眼神一閃:“看來,我得去見見女裏了。如今宮裏清淨,正是時候啊。”

  “要不還是讓韓郎君去吧。這外頭——”楚補指指窗外,“那乙辛等人,可是太平王派來的。再說,女裏也未必可靠,您不必為他而冒險。”

  耶律賢擺擺手:“女裏此人,名利心重,貪權愛錢,他若知道皇叔至今不能將他視為心腹必然心中惶然。他在近衛軍中舉足輕重,權力隻在罨撒葛之下,若能爭取到他,對大業很有幫助。我必須親自去,以示誠意。”他見楚補仍然麵有憂色,笑道:“放心。我隻是在宮中走走,偶遇上些人閑聊幾句也沒什麽不可以。如今,皇叔對我疑心盡去,偶爾冒次險還是值得的。”

  過得數日,耶律賢在宮中閑逛,見女裏帶著士兵巡邏,觀其神情之間,果是眉頭緊皺心事重重,便主動招呼:“女裏將軍又帶著人巡視宮禁啊?”

  女裏忙拱手:“見過明扆大王。”

  耶律賢點頭:“這等巡邏之事,本該讓下麵人去辦,如今朝中像女裏將軍這樣還願意事必躬親的人可不多了。”

  女裏苦笑:“女裏也是按照太平王吩咐辦事。宮禁關係到主上安危,不得不多加小心。”前些日子他倒黴剛好遇上皇帝酒後殺人,雖然太平王也看在眼中,體諒他的不得已,但終究那個喜怒無常的皇帝心意如何,卻是無人知道。所以這種時候,他最好不要給人落下任何把柄,免得捅到皇帝跟前,教皇帝想起那日之事,拿他來出氣。

  饒是如此,他也不得不為以後考慮,如今眼前的皇子賢,就是他考慮的後路之一,隻是苦於沒有機會接近,他一個暫管禁宮騎兵事務的將領,無端跑去皇子的內宮,豈不招忌?

  沒想到竟然與對方相遇,又得對方主動招呼。這幾日他親自巡邏,也有此因,帶著的均是心腹之人,便叫他們在前麵繼續巡邏,自己與耶律賢落在後麵,慢慢地邊走邊聊。

  耶律賢問他:“聽說,大軍出征前日,皇叔醉酒後與女裏將軍動手了?”

  女裏身子停了一下,僵硬地答:“正是,明扆大王竟也聽說了?”

  耶律賢嗬嗬一笑:“皇叔素來如此,一喝酒便不記得人。女裏將軍別見怪才是。”

  女裏隻得答:“臣不敢。”

  耶律賢慢慢道:“我等為人臣子的,從來上令下行。皇叔雖然喜怒無常,可那隻是對侍從和宮婢,對大臣們還是敬重的。他也從來說,若他酒後下令殺臣子,讓我們別把這命令當回事。”

  女裏聽了這話,手中不禁握了握拳,雖然知道這是勸慰之語,可終究還是憋著氣:“若主上酒後一劍殺了臣,那也就隻能是臣自認倒黴了。”

  耶律賢笑了,擺擺手道:“何至於此。何至於此。皇叔還是有分寸的。便是真到了那田地,皇叔清醒過來也會加倍補償的。隻是……”他歎了一口氣,“將軍的職位,原也是沙場上拚殺過來的,若是這樣死了,終然得了補償,也沒有什麽意思。”

  女裏梗了一下,終於還是把話說出了口:“不瞞大王,女裏不怕死的,可女裏怕死得沒有價值。不要說死,便是傷了胳膊腿兒,從此也是廢人一個,還不如死了呢。”

  耶律賢歎了一口氣,緩緩地道:“是啊。誰不是這樣想呢。父皇從前是從不會這樣對待文武大臣的。”

  提及世宗,女裏心頭一熱。當年他不過是個部族的馬奴,隻因善於識馬馴馬,得世宗賞識,才得一路直上身任要職。穆宗對他雖有小惠,卻也令他險些身死。世宗對他有大恩,卻隻能記在心頭。他看著眼前的耶律賢,不由發自內心地道:“先皇對臣子們,真是仁厚啊。哪怕是謀逆之人,也是多半放過了的。”

  他一邊說著,一邊暗暗觀察耶律賢的神色,見耶律賢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便試探道:“大王,女裏當年不過是一馬奴,蒙先皇恩典而步步提升,雖然如今也侍奉當今主上,但是,女裏永遠是先皇積慶宮的臣子,這一點是不會變的。”

  耶律賢看著他微笑,眼中卻有一絲意味深長的神情:“我知道女裏的忠誠,我也一直把你當成自己人。”

  女裏相信自己是看懂了耶律賢暗示的,頓時眼睛一亮,拱手行禮:“能得大王信任,女裏願意效死。”說著就要跪下。

  耶律賢忙拉住女裏:“不必多禮。這是在宮裏,咱們閑話幾句便是,別落人話柄。”女裏亦是明白,他隻是稍作表態,見耶律賢謹慎,更知道自己沒投錯人,當下應是。

  燕燕鬧騰著要出府,胡輦拗不過她,見穆宗如今已經離京,便是再放她闖禍,也終究是自家能收拾得了的,於是不再約束,任由其出府亂跑。

  烏骨裏自然也借著這個由頭,派丫鬟重九去約喜隱相見。不承想重九回來惴惴不安地告訴烏骨裏,皇太叔府如今被太平王派來的兵馬封住了,所有的人,許進不許出,所有采買等事宜,也均是太平王府每日一送。

  烏骨裏大驚:“怎麽會這樣?前幾天還好好的。”

  重九哪裏知道,自己所知,也是好不容易打探的:“我從那些士兵口中打聽到,說這是太平王下的命令,據說王府涉嫌刺殺主上。”

  烏骨裏煩躁地摔了首飾匣子:“胡說八道,他怎麽會刺殺主上?我,我去找太平王去。”

  重九嚇得死死拉住她:“姑娘,太平王可不好惹,您別添亂了。”

  正說著,燕燕興衝衝跑進來:“二姐,今天沒出門啊,我們後院去練劍吧。”不想卻看到烏骨裏崩潰地掩麵大哭,她從來不曾見這位潑辣的二姐如此哭過,嚇壞了,連忙扶住她急叫:“二姐,二姐,你在哭什麽?出了什麽事?”

  烏骨裏撲在燕燕懷中大哭,燕燕不知所措地抱住她,直到她哭夠了,這才哽咽著把經過說了。

  燕燕聽了,倒是嚇住了:“什麽,二姐,你真的有喜歡的郎君了,這個人還是李胡家的喜隱?”見烏骨裏忍淚含羞點頭,還撫著耳邊的白玉耳環,似仍然沉陷於對喜隱的迷戀中,她想了想,還是潑冷水:“二姐,我覺得喜隱不好,配不上你。”

  烏骨裏紅著眼睛瞪著燕燕,怒道:“呸,你這個黃毛丫頭懂得什麽?我喜歡他,他就是適合我的男人,他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男人。”

  燕燕不禁猶豫起來:“可是大姐也說,喜隱不好……”

  烏骨裏頓時沉下臉:“小燕燕,你休要滿口大姐大姐。大姐懂得再多,可總有些事,是她不懂的。哼,她要懂男人的話,早就嫁出去了。”

  燕燕急了:“喂,你怎麽可以說大姐的不是?”

  烏骨裏一時失口,也後悔了,忙賠不是:“好燕燕,我不是有心的,難道我不比你對大姐上心?哎呀,我也是被你逼急了。哼,你要還當我是姐姐,就不許說他壞話,再說我就不理你了!”

  燕燕見烏骨裏如此,氣勢頓時軟了下來:“那你現在怎麽辦?”

  烏骨裏遲疑著說:“我,我想去找喜隱。”

  燕燕問:“喜隱不是封府了嗎?你怎麽能去找他?”

  烏骨裏頓足:“我不管,這個時候,他最需要我,我要去見他。你是我妹妹,你要幫我想辦法。”

  燕燕哪裏有辦法可想:“要不然,跟大姐商量一下好不好?”

  烏骨裏心虛,忙拉住燕燕急道:“不行不行,你明知道大姐不喜歡他的。你也不可以告訴大姐。”這邊就逼著燕燕,要她發誓不可以告訴大姐,否則自己就與她絕交。燕燕被逼不過,隻得答應了。可回到自己房中,越想越不對,竟一夜未眠。次日早晨,胡輦發現了她的黑眼圈,嚴厲逼問。她終於挨不過審問,支支吾吾地把烏骨裏的事都說了出來。

  胡輦大怒:“胡鬧,太胡鬧了!喜隱居然……烏骨裏她到底知不知道那是個什麽樣的男人?!”她一拍桌子,喝令侍女空寧,立刻去把烏骨裏叫來。燕燕被胡輦的怒氣嚇了一跳,怯怯地勸道:“大姐,你別太生氣。二姐也沒做什麽……”

  胡輦想到草原上喜隱對自己的表演,想到那白玉耳環如今還戴在烏骨裏耳上,又想到烏骨裏對自己撒謊,甚至還陪著喜隱去見過了耶律屋質,這簡直是明目張膽地要把自己一家綁到了李胡的船上,心中怒火更是不可抑止。她既恨喜隱的無恥和工於心計,也恨烏骨裏的愚蠢和輕信,但此時隻能努力控製情緒,叫燕燕離開。

  燕燕猶豫不決,走到門邊,又返回來,苦著臉哀求:“大姐,你別怪二姐。”走到門邊,又苦兮兮地扒著門邊看著胡輦,她自覺當了叛徒,辜負了二姐,再看看大姐盛怒,更覺得不敢離開。

  就在這猶豫的當口,烏骨裏到了。

  她一進門,看到盛怒的胡輦和心虛的燕燕,頓時就什麽都明白了,指著燕燕大罵:“好啊,燕燕,你居然說話不算話,你敢當叛徒。”

  燕燕哭喪著臉:“二姐,對不起啊,我也是沒有辦法,大姐太厲害了。”說著,她的聲音也弱了下來,小心為自己辨護,“再說,我覺得,我們有事總不能真的瞞著大姐吧。”

  她不說還好,一說更讓烏骨裏誤會:“什麽,你是存心的,好啊,枉我這麽信任你,我以後再也不相信你了。”

  見燕燕被烏骨裏罵哭了,胡輦大怒,喝道:“住口,烏骨裏,你自己做錯了事,居然還敢責罵燕燕。”

  烏骨裏倔強地反駁:“我不過遇到了一個心愛的人,恰好他也愛我。這有什麽錯?”

  胡輦怒極反笑:“恰好他也愛你?他愛你?哈哈哈……你根本不知道喜隱是個什麽樣的人,你現在是在為這個家帶來災難!”

  烏骨裏被她這幾聲冷笑,笑得整個人怒不可遏,聲音也尖誚起來:“是啊。我是不如大姐你懂得多,腦子裏裝的都是家國天下。可我也知道,男婚女嫁是人的天性。我這個年紀找個男人談情說愛,怎麽就是錯事了?怎麽就給家裏帶來災難了?”

  “喜隱接近你根本就是別有用心!你稀裏糊塗被算計,反過來還要連累父親和家裏。”

  烏骨裏聽著胡輦口口聲聲汙辱喜隱是“別有用心”,氣得滿臉通紅,顧不得素日對大姐的敬畏,撲了上去叫道:“不許你汙蔑他。”

  兩姐妹吵作一團,燕燕夾在當中,可憐兮兮地隻能求了這邊求那邊:“大姐、二姐,你們別吵,別為了一個外人吵。”

  烏骨裏一把將燕燕推開,叫道:“你閉嘴。既然出賣我來告狀,就少來裝好人。”

  胡輦亦斥她:“小孩子不懂別插嘴。”

  燕燕叫了起來:“我才不是小孩子呢。”

  沒想到胡輦和烏骨裏卻朝著她一齊斥道:“閉嘴。”

  燕燕連忙掩口閉嘴。

  胡輦又指著烏骨裏:“你也閉嘴。”

  烏骨裏叫了起來:“我憑什麽閉嘴?”

  “哼,要不是燕燕告訴我,還不知道你要做出什麽荒唐事呢。”

  烏骨裏難以置信地指著自己:“啊,你說我荒唐?”

  燕燕伸出頭來,怯怯地點頭:“我覺得大姐說得對。”

  烏骨裏指著燕燕:“閉嘴,你們倆居然結成一夥,我還沒找你算賬呢。”

  胡輦卻道:“燕燕沒有錯,你憑什麽叫她閉嘴,你們都給我閉嘴。”

  見她大發雷霆,兩個妹妹一起掩嘴看著胡輦。胡輦下令:“來人,把二姑娘帶回房間去,沒有我的允許,不許她踏出房門一步,更不許她去李胡府。重九、瑰引,你們寸步不離地看著她。”

  重九和瑰引上前扶住烏骨裏往外拉,勸道:“二姑娘,跟我們回房去吧。”

  烏骨裏被兩人拿住,憤怒地掙紮:“大姐,你憑什麽不許我出門。”

  胡輦冷笑:“我這是為了不讓你給家裏製造更多麻煩。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我們家避嫌還來不及,怎麽能讓你和李胡家再扯上關係。”

  “喜隱是無辜的。他現在需要我的支持,你不能把我關在家裏。”

  胡輦不為所動,喝道:“重九、瑰引,還不把你們姑娘帶回房間去?”不顧烏骨裏又哭又鬧,胡輦讓重九和瑰引把她拖走了。

  燕燕見狀十分不忍,怯怯地勸胡輦:“大姐,二姐她……”

  胡輦卻截斷了燕燕的話,此時的她已經頭痛萬分,也沒心思理會燕燕,隻喝道:“你們都不許出門,給我少闖一些禍。”說著甩門而去,隻餘燕燕一人愕然呆立,不知所措。

  接下來的日子簡直是一場災難,胡輦把烏骨裏關了起來,烏骨裏則以絕食相要挾,並且在燕燕試圖勸說她的時候,把她罵了個狗血淋頭,說對胡輦的不講理和燕燕的叛徒行為絕不原諒。

  燕燕求了這個求那個,可是誰也不理她。她試圖在兩人之間轉圜,但是兩人誰也不肯退讓。她在理智上偏向著大姐,但在感情上又偏向著二姐,兩人鬥氣,她就成了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

  過了幾天左右不是人、勸得幾乎崩潰、哭到沒人理會的日子以後,她終於想起來,她還有一個人可以求助,她還有萬能的德讓哥哥,可以幫她解決所有事情。一想到這個,她就待不住了,也不理會胡輦的禁足令,趁胡輦一出門,就溜出去找韓德讓了。

  偏韓德讓不在家,韓夫人熱情地接待了她。韓夫人問了半天,燕燕卻不肯告訴她出了什麽事,隻一味要“德讓哥哥回來”。可是這會兒韓德讓還在宮中,隻能讓她先等等了。

  燕燕在韓家小花廳足足等了半個時辰,才等到從耶律賢宮中接到消息匆匆回來的韓德讓。韓德讓一進小花廳,就看到燕燕哭著撲了上來,叫道:“徳讓哥哥,你終於來了。”

  韓德讓看她的樣子,便照往日的習慣問她:“怎麽了,燕燕,你又做了什麽淘氣的事情,要我幫助?”

  燕燕頓足,大聲說:“不是我,這次真不是我,是我二姐!”這次她終於可以在韓德讓麵前,理直氣壯地為自己以外的人說出請求幫助的話。

  韓德讓眉頭微皺:“烏骨裏,她怎麽了?”

  燕燕焦急地想把所有的事情倒出來,卻說得語無倫次:“大姐和二姐吵架了,二姐說要絕食,大姐把二姐關起來了,二姐說我是叛徒不理我了,都是那個喜隱不好……德讓哥哥,怎麽辦呢,你幫我想想辦法。”

  韓德讓撫額無語:“你到底要說什麽啊……等等,又關喜隱什麽事了?你二姐和你大姐吵架,為什麽要生你的氣?”

  “哦,因為我把她的事情告訴我大姐了啊。然後大姐下令把二姐關起來,二姐才氣得不吃飯的。”

  韓德讓從她的話中敏銳地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的事情,她什麽事情?莫非與喜隱有關?”

  燕燕瞪大了眼睛:“就是她喜歡喜隱啊!”

  韓德讓一驚:“烏骨裏喜歡喜隱?”

  “對,喜隱還帶她去見屋質大王了,可是她沒見著,屋質大王隻見了喜隱一個人。”

  韓德讓頓時嗅到了這其中的政治圈套,臉色一變。他握住燕燕的肩頭,放緩了聲音:“燕燕,你且坐下來,慢慢說。”

  說著,他叫來了侍女為燕燕洗了臉,又送上茶和點心。於是韓家的小花廳裏,夕陽斜照,燕燕在韓德讓的安撫下,喝了茶,吃了韓家廚子特製的甜絲絲的精致糕點,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在韓德讓事無巨細的提問下,她足足說了半個多時辰,一五一十地將所有細節都說了。

  在韓德讓溫聲勸慰下,那些讓她無措、讓她驚惶、讓她自負、讓她茫然的情緒,漸漸地消失了,從小到大,她就知道,隻要把事情告訴德讓哥哥,就能夠得到最好的解決辦法。

  吃完點心的燕燕,在韓德讓的護送下回了宰相府。然後,韓德讓和胡輦也進行了一場談話。

  “很顯然,這就是李胡的陰謀,想要把你們家拉到他們這一支的陣營中去,縱然你們不願意,他們也會製造出你們和他們是同夥的假象,使得你們被主上猜忌,逼得你們不得不和他合流。”韓德讓的臉色陰沉。

  “正是,所以我才把烏骨裏關起來的。”

  “我聽燕燕說,烏骨裏已經絕食好幾天了?”

  胡輦撲哧一笑:“我妹妹,我哪能不曉得。她哪裏是吃得了苦頭的,不過是不肯吃我派人送過去的三餐罷了,卻偷偷吃著侍女私下送過去的糕點。”頓了頓也歎息,“不過雖然並非完全絕食,終究一些糕點,哪裏比得上三餐,她為了喜隱,也算有決心了。德讓,你說,應該怎麽辦呢?”

  韓德讓歎了一口氣:“可惜思溫宰相遠在幽州,你縱然有心,但又能把烏骨裏關多少時間呢?”

  胡輦恨恨地說:“可不是……”轉而抱怨,“太平王當真無用,李胡父子膽敢行刺,他已經抓了這麽多人了,為什麽還要任由他們在外麵,早些把他們抓起來,也好教烏骨裏死心了。”

  韓德讓目光一閃:“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胡輦詫異地問:“你有辦法?”

  韓德讓站了起來:“我去想想辦法,總不能讓他們父子壞了大局。”

  胡輦點頭:“德讓,多謝你了,唉,我早應該想到去找你的,燕燕這孩子總算也辦了一件歪打正著的事。”

  韓德讓離了蕭府,見天色已晚,隻得先回家。他籌謀思量後,次日一早便趕去永興宮,將計劃與耶律賢商議。

  此時耶律賢宮中卻極為熱鬧。因耶律賢受傷,所以弟弟隻沒、妹妹胡古典等亦常來探望。這日胡古典帶了兩個世宗的小妃蒲哥、啜裏來。

  這兩個小妃出身不高,原是世宗當年隨軍時收的小族之女,祥古山之亂時未跟隨世宗一起出去。當時,三皇子隻沒和幾位公主都在宮中,由燕國長公主耶律呂不古照顧。世宗死後,呂不古畢竟有夫有女,不好長期在宮中,於是就指派了世宗這兩個小妃來照顧公主們,而耶律賢、耶律隻沒則由穆宗指派了幾個大臣宗室之子來照顧。

  這兩個小妃並無子女,亦知道隻有這幾個公主,才是自己將來的指望。呂不古公主雖然去世多年,但身邊亦還有公主留下的嬤嬤看著,因此對這幾位公主照顧也是甚為周到,一來一去,也培養出了感情。

  如今前兩位公主已經出嫁,隻剩下小公主胡古典猶在閨中。蒲哥、啜裏因為照顧公主,自幼便常帶著小公主來與耶律賢親近,因此也甚為熟悉。此時來看望耶律賢,就帶了親手製的奶酪、酥餅以及一些藥物。

  蒲哥喚了宮女豆蔻,將禮物和補品呈給耶律賢,見耶律賢房中宮女俱是年紀已大,便抱怨道:“大王如今也大了,這些宮女們也服侍多年,怎麽不送些新人來?我這裏還有幾個好孩子,都是我一手教的,要不然讓她們來服侍可好?”

  她是個甚有心計的人,平時說話也較為婉轉,這樣的話顯然是早有盤算。公主雖好,終究是要嫁人的,她們這些庶母,就算與公主關係再好,難道還能像教養嬤嬤一樣跟到公主府去養老不成?頂多是公主多進宮來探望,多送禮物罷了。但若與耶律賢交好,讓耶律賢記著她們的情分,將來開府以後,或者會接她們過去養老,幫助管理後宅,那自然是不一樣的。

  而在這之前,拉近關係的辦法有經常帶公主來聯絡感情,或者讓自己身邊調教好的侍女成為耶律賢的姬妾。

  想法雖好,可耶律賢卻另有心思,笑了笑:“多謝您老有心,隻是我身體一直不好,太醫說讓我要靜心休養。”

  “靜心”二字足以說明一切。蒲哥笑容頓了一頓,換了傷感的表情,歎息:“唉,可憐的大王,要是先皇後還在,可不知道多麽心疼您。”

  另一個小妃啜裏的性子可就直接得多:“這老天真不公平,明扆大王這麽病歪歪,那隻沒大王卻蹦蹦跳跳,明明你們小時候是反過來的。”

  隻沒生母是甄皇後,身為漢女,當年又獨占皇寵,哪怕甄皇後已經死了多年,這些小妃們對她的怨念仍然不消,甚至在耶律賢兄妹麵前嘀咕:若非是受了甄氏蠱惑南征,世宗也不至於有祥古山之難。這話被呂不古公主聽到,當著諸公主和耶律賢的麵狠狠斥責了她們一頓,這才消停了。

  蒲哥抹了抹眼淚:“都怨那祥古山之時,我們不在您身邊,不然怎麽也得護您周全。”

  啜裏亦歎:“是啊,偏生那時我們被拘在上京,陪著隻沒大王。若當時你們倆對調一下,這會兒我們不知要省多少心。”

  耶律賢見兩人說得過了,皺眉道:“好啦,兩位就不要說這些了。隻沒是我弟弟,也是父皇的兒子,他的身體康健也是好的。”

  啜裏反應得慢,猶自絮叨:“那怎麽能一樣呢。您是蕭皇後所生,他不過是漢女所生,您的身份不知比他尊貴多少……”

  蒲哥見耶律賢神情已經有些不悅,忙拉了拉啜裏:“好了,說這些陳年舊事做什麽?明扆啊,盼著神佛保佑您一日日好起來,早早娶一個王妃,我們也好告慰先皇後了。”

  她二人排斥甄後生的隻沒,自然在耶律賢麵前,日日拿先皇後撒葛隻來拉近關係,在她們的口中,倒顯得耶律賢兄妹是先皇後親手托給她們照顧似的。

  耶律賢也不以為意,隻微笑頷首應付了幾下,見婆兒悄悄進來,便做出疲憊之色。蒲哥見狀,忙與啜裏帶著公主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