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狼虎叢中
作者:蔣勝男      更新:2020-11-11 13:20      字數:10170
  燕燕和烏骨裏正在帳中打鬧,不想鬧聲太大,驚動了大姐。兩人嚇得頓時收了枕頭,迅速乖乖躺下蓋上被子,裝出一副很乖很聽話的樣子,一動也不敢動。過了片刻,見胡輦仍然站在那兒瞪著兩人,燕燕不敢作聲,隻捅捅烏骨裏,示意二姐開口。

  烏骨裏隻得硬著頭皮向胡輦賠笑:“大姐,你還沒睡啊?”

  胡輦白了烏骨裏一眼,冷笑道:“鬧騰成這樣,我還能睡嗎?我再不過來,連爹那邊都能聽到你們鬧騰了。我看啊,你們兩個就不能在一個帳子裏。燕燕,你到我帳子裏去睡。”

  燕燕嚇了一跳,連忙撲上去抱住烏骨裏,叫道:“不要,不要,我和二姐已經睡下了,就不要換了。”

  “不換?不換你們還得打架。”

  烏骨裏也忙笑著抱住燕燕:“沒有,沒有,我們沒打架,我們可要好了。”

  “對啊對啊,我和二姐可要好了。”

  胡輦無奈:“別再讓我聽到你們鬧騰,否則的話,明天統統分開。”說完掀簾子出去了。烏骨裏和燕燕相視而笑,吐吐舌頭。

  “好凶啊。”

  “對啊,這麽凶,誰娶她一定很可憐。”兩個小丫頭正說得起勁,忽然簾子一掀,胡輦去而複返。

  兩人嚇得大驚失色,連忙拉起被子撲在床上閉眼裝睡。胡輦自然知道,暗罵這兩個小混蛋在背後編派她,卻也隻能搖搖頭撚好被子,吹熄燭火,退了出去。

  兩個小混蛋見大姐走了,立刻睜開眼偷笑,隨即又你掐我一把,我推你一下地鬧騰起來,卻再不敢鬧騰得動靜太大,隻暗暗使勁。

  胡輦卻是在外麵聽得分明,無奈輕笑搖頭。

  侍女福慧問:“大姑娘,要不要回帳歇息?”

  胡輦想了想,還是去了蕭思溫的營帳,她還有事要找父親商議。

  營帳內燭火通明,蕭思溫正伏案批閱奏折,見胡輦撩開門簾進來,停筆問:“燕燕睡了?”

  胡輦提壺給父親倒了一碗奶茶,笑道:“還沒呢,今晚她和烏骨裏應該是在跳舞時見著了喜歡的男孩子,在一起說著小女孩的心事呢,估計要鬧騰到很晚。”

  蕭思溫接過奶茶喝了一口,放下,歎氣:“橫帳三房,這些年來為了爭奪皇位,就沒有消停過。如今春捺缽時節,更要多加小心。”

  胡輦忙應了:“爹爹放心,我會看著妹妹們的。”

  “烏骨裏倒也罷了,她頂多脾氣壞些毛躁些,燕燕卻從小到大,隔三岔五地生事,你要小心。”

  胡輦自然知道父親何指,這次出來,燕燕頭幾天還小心翼翼,跑了幾天膽子就大了,縱馬賽獵無所不為,一次賽馬時還險些將耶律仙河撞下馬去,幸得胡輦不放心她,托了蕭達凜跟著監督,及時出手救了耶律仙河。這段時間下來,大大小小的事兒也惹出一堆,她隻得賠笑幫著燕燕描補:“爹,這種事也常有,咱們草原的兒女,哪天不碰碰撞撞的。那日的事我也已經教訓過她了,她也知道錯了。”

  “她知道錯?每次淘氣闖禍,回回你都是說她‘知道錯了’,可下一次,還是繼續闖禍,哼!”

  胡輦隻得繼續勸:“爹,母親臨死時,她拉著我的手說:‘你是大姐,要好好照顧妹妹們,燕燕最小,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她。’就算是看在母親的份上,再饒她一次吧。”從小到大,每次燕燕闖禍到胡輦也護不住的時候,她就隻能拉著亡母來替燕燕求情,而且多半效果很好。蕭思溫每每念及亡妻去世時,燕燕尚不知事,便心軟三分。

  無奈這招用得多了,蕭思溫也會免疫:“哼,別提你母親了,要依你母親脾氣,燕燕這樣的潑猴,她得一天三頓打。”

  燕國長公主耶律呂不古是徹徹底底的契丹女子,揍起孩子那脾氣可是不弱於先皇後撒葛隻,胡輦、烏骨裏幼年淘氣時父親沒動過半根手指頭,倒被母親胖揍了無數次。

  胡輦掩口笑了:“那時候,隻怕擋著不讓打她的就是您老人家了。再說,我就算不擋您,難道您就真舍得打她?您要真下了決斷,哪是我擋得住的!”

  蕭思溫被噎住,一時竟無言以對,隻得重重哼了一聲。

  胡輦笑著上前替蕭思溫揉肩捶背寬慰:“爹,燕燕雖然淘氣,但淘氣的孩子才聰明,對不對?”

  “哼,聰明!聰明的孩子就不會闖這麽多的禍。”

  “您看,雖然她經常闖禍,但是每次都不一樣啊。犯過的錯,從來沒有再犯過,這就是有長進了。真要是個闖禍胚子,還不如乘她這個年紀,把能闖的禍都闖過了,將來就不會再闖禍。”

  蕭思溫聽她勸了半日,知道長女存心袒護,還是心軟了,長長歎了一口氣:“我怕她再闖禍,就沒有將來了!你知道如今三支爭位,潛流暗伏。而主上多疑好殺,便是至尊至貴之人,也可能明日便被問罪囚禁乃至處死。刑場上的血,有幾日幹過?燕燕又是個好惹禍的性子,若不看好她,我怕我們舍不得教訓,到時候她會闖一個要拿身家性命為代價的大禍,這才是最糟糕的。”

  胡輦一驚:“不至於如此吧。主上也不能不講理啊,再說,他總得記得母親當年與他的情分吧。”呂不古是穆宗同母姐姐,穆宗、罨撒葛自幼都對這位長姐十分信服。她雖早亡,但穆宗兄弟對蕭思溫一家亦是念及舊情,厚愛幾分。

  “可是你能跟主上講理、講情分嗎?他是講理、講情分的人嗎?這些年來死了多少皇族宗室、後族重臣,他跟誰講過理?又跟誰講過情分?”

  胡輦一驚,走到簾子邊掀簾看了看,才轉回到蕭思溫桌前,歎息:“是啊,如今情勢越來越難,看來燕燕是得管管了,至少不能再讓她出去闖禍。”

  蕭思溫轉問她:“你說,應該怎麽管?”

  胡輦撲哧一笑。

  “還笑,你倒說說,拿她怎麽辦?我看,明天幹脆把她往韓德讓那裏一送,隻有他還管得住這隻小野馬。”

  胡輦搖頭:“爹爹真是胡說,韓德讓哪有空管她。”

  不想說到韓德讓,蕭思溫忽然心裏一動:“胡輦,你看,是不是燕燕有些長大了?喜歡男孩子了?”

  “不太可能吧,前兒她還把虎古大人的兒子磨魯古給打了。磨魯古不過說一句喜歡她,她便把人打一頓,這哪是有了心事的女孩子會做的事啊?”

  蕭思溫點了點頭,忽然問:“那麽,你呢?烏骨裏呢?”

  胡輦臉頓時紅了,跺腳嗔道:“爹!”

  蕭思溫笑了:“這又有什麽不好意思的?我的胡輦這般漂亮,豈沒有男孩子來追求,隻不過,你真的一個也沒看上嗎?比如說韓……”

  胡輦一緊張,立刻打斷了蕭思溫:“爹,今晚喜隱故意接近我,說要送我禮物。我看他別有用心,就給拒絕了。”

  蕭思溫警惕起身:“喜隱?李胡家的喜隱?”

  “正是。”

  “李胡父子也就這點能耐了。既然你沒上他的當,自然也不需要多理會。”

  胡輦點了點頭,忽然想到今晚在跳舞時隱約聽到的事情,猶豫著道:“爹,我剛才聽人說……主上最近似乎身體越來越不好,還聽說,他聽信女巫肖古之言,以人心和熊膽和藥呢。”

  蕭思溫沉下臉:“你說什麽,這可是真的?”

  “我隻是隱約聽了一耳朵,待要細問,那人就不敢說了。”

  蕭思溫大怒:“豈有此理,豈有此理。”他推開幾案,在帳內踱來踱去,忍不住罵:“‘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殘暴至此,安能久乎?”

  胡輦一驚:“爹,小心。”

  蕭思溫冷笑:“我便當著他的麵也要說,又能怎麽樣?”

  “此事尚不知真假,您還是打探明白,再與其他大臣們從長計議吧!”

  蕭思溫恨恨地一擊案:“我真後悔啊……當日祥古山之變後,怎麽就會聽了屋質的話,擁他為主。”

  可當時的情況下,不擁耶律璟,難道還能夠擁李胡嗎?

  蕭思溫長歎一聲,一時心亂如麻。

  如此歌舞散盡的一夜,注定是不平靜的。

  喜隱自舞會上回到父親營帳,稟報今晚之事。

  皇太叔李胡的營帳布置得十分粗獷,保留著鮮明的遊牧民族特色,正中掛著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太後的畫像。

  李胡年紀雖大,卻依然精神矍鑠,野心不減。他此刻臉色陰沉,頗為不善,聽了兒子的話,他亦說了宗室諸人這些日子以來暗中向他投效:“哼,當初他們反對我,把兀欲推上皇位。後來兀欲寵信漢女,抬舉漢臣,他們這才後悔不迭。弄死了兀欲,又怕我脾氣壞記仇,才把述律這小子推上皇位。結果他當了皇帝,把那些人同樣視為對皇權的威脅一個個地殺過來,這些人真是自作自受,如今知道悔了,倒來向我投效,哼,誰稀罕!”

  喜隱卻不敢像李胡那樣肆意。在穆宗一次次打壓下,他們手中的勢力已經在漸漸衰退。述律太後死後,她手中的長寧宮宮帳軍有大半在李胡掌控中,李胡有這支人手,雖能夠在數次謀逆案中得以自保,但想要謀奪皇位,卻還需更多人的支持。

  喜隱隻得勸道:“父王,縱然他們有不是,但難得肯來投效您,總是好事。您縱然沒這個心思,但您曾經是皇太弟,如今的皇太叔,算起來離皇位最近,述律疑我們不止一日,對我們動手亦不止一次,我們豈可束手待死?”

  李胡一拍扶手,喝道:“你既知道這個道理,我叫你籠絡宗室,拉攏後族,如何竟不聽話?我叫你去接近胡輦,你怎麽跟烏骨裏糾纏在一起。要知道胡輦才是蕭思溫最倚重的女兒,與烏骨裏豈不是浪費時間?”

  “父王,不是我不去找胡輦,而是這個女人太有主見了,她根本不理睬我,我看她也不是個會受人控製的主。反倒是烏骨裏,她一旦成了我的女人,肯定會全心全意為我考慮。寵不寵愛,對蕭思溫來說隻是相較而言,如果隻有一個機會能夠讓女兒成為未來的皇後,不怕他不支持我。”

  李胡雙手負背,來回走動,又說:“你有把握嗎?”

  喜隱得意地揚手一笑:“那個姑娘,一切在我掌握之中。”

  李胡大笑:“好。這次就聽你的。有了蕭思溫的支持,這次春捺缽,我再籠絡住宗室,大事可期。”

  韓匡嗣的營帳中,韓家父子亦在商議事情。

  韓匡嗣臉色鐵青,見韓德讓進來,隻沉聲問:“你從何處來?”

  韓德讓忙道:“兒子從明扆大王那裏來。”

  韓匡嗣不再說話,隻是呼哧呼哧喘著粗氣。韓德讓看韓匡嗣的臉色十分不對,擔憂地上前握住他的手,診了診脈息,詫異:“父親,您怎麽了?脈息跳得很亂,您遇上什麽事了?”

  韓匡嗣忽然用力一捶幾案,竟將幾案上的一塊木板生生捶裂。

  韓德讓一驚:“父親——”

  韓匡嗣咬牙切齒,聲音卻壓得極低,近乎嘶聲:“我想殺人,我想殺了那個暴君!”韓德讓從來不見父親如此失態,大驚之下不由得恐懼失聲:“父親——”直覺反應就是轉身掀起簾子,向外觀察。

  “不必看了,我既同你說這樣的話,豈會不先讓人在外麵守著?”

  韓德讓果見外麵稍遠處站著韓家親衛,方鬆了口氣,轉回來問:“父親,發生了什麽事?”

  韓匡嗣忽然狂笑起來,笑了半天,才停息,他緩緩坐下,慢慢地說:“就在剛才,主上封了我為南京留守。”

  韓德讓一驚,韓匡嗣向穆宗請求外調的官職已經很久,可是因為穆宗長年身體有恙,所以一直扣著不肯放人。雖然大部分時間穆宗是由禦醫和女巫治理,可是一旦發生禦醫和女巫無法解決的事,有韓匡嗣在總能夠讓穆宗感覺更安心些。

  那麽,是什麽讓穆宗改變了主意,莫不是——

  “是主上覺得,已經不需要扣住父親了嗎?”

  韓匡嗣點了點頭,伸手拿起案上酒壺,欲給自己倒杯酒,隻是右手顫抖,竟灑了大半在外,韓德讓忙伸過手來,幫父親倒好。

  韓匡嗣拿起酒杯,一口飲盡,良久,才緩緩道:“我倒寧可他不答應我!”韓德讓知道他就要說到關鍵之事了,當下垂首聆聽。

  韓匡嗣沉默良久,摩挲著杯壁:“此事出自我口,入得你耳,便不能再讓第三人知道。”

  韓德讓忙點頭:“是。”

  韓匡嗣沒有立即說話,過了很久,才慢慢說起往事。

  當年他在述律太後帳下為侍衛,與諸皇子交好。述律太後因為長子耶律倍與她意見相背,強迫群臣擁立次子耶律德光,隨即又將諸皇子皇孫和重臣家眷控製於手心。對外宣稱則是一片慈愛之心,將孫輩皆養在自己帳下。但述律太後在這些兒孫們的眼中,如其說是慈愛,不如說是可畏。這些孩子們並不是由她親自照顧,而是由身邊的侍女女官照顧。耶律倍這樣已經十餘歲的少年還好,似耶律璟這樣的小孩子就無助了。

  述律太後與太祖阿保機感情極好,在阿保機死後清心寡欲,她身邊最得寵的幾個女官侍女也不敢放縱情愛,未免有些壓抑,因此照顧耶律璟的一個女官便生了畸念,借著為耶律璟更衣沐浴的時候撫摸騷擾,以致耶律璟長大知事後竟產生畏女之症。

  述律太後在他們到了一定年紀之後,會賜給這些皇子皇孫幾個侍女,此時耶律璟的畏女之症才被發現。述律太後的處置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殺了那個女官,叫來巫師祈禱,又賜給耶律璟幾個溫馴的侍女,強迫耶律璟自己去克服畏女之症。老太太一生強勢,哪裏會接受子孫在這等小事上無能畏怯,見耶律璟接受了侍女,就以為解決問題了。

  誰也不知道,耶律璟的心態在這種強迫之下,更加扭曲。自此之後,他在述律太後麵前顯得畏畏縮縮,但私底下卻變得更加瘋狂暴戾。

  太宗德光死後,並不是沒有臣子想擁立他為帝,隻是他根本就沒有直麵述律太後與之敵對的勇氣,他所預設的所有計劃,就是繼續臣服於李胡,在述律太後死後、在李胡死後,他能夠成為皇帝。

  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居然有人敢直麵述律太後的怒火,對抗她的權威。更沒有想到,他居然成功了。述律太後權威崩塌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而一旦回醒過來,不免都捶胸頓足。因此耶律阮繼位之後,各種皇族謀逆不斷,最終導致察割之亂,耶律璟黃雀在後,奪得皇位。

  耶律璟登上皇位之後,便將原來述律太後所賜的姬妾都殺了個精光。他終於用殺戮治好了他的畏怯,他不再有畏女之症,隻有厭女之症。事實上,在述律太後賜宮女的第二年,他就已經漸漸不能人道了。

  韓德讓聽到這裏,這才明白,輕歎一聲。那一年屋質等人為什麽能夠同意穆宗繼位,就是因為祥古山事變之前,穆宗在諸人心目中還是個膽怯畏事、沒有多少爭鬥之心的親王,誰能想到他會在繼位之後性情大變,喜怒無常,動輒殺人,不但那些稍有違逆的皇族親貴們被他殺了不少,就連他身邊的宮女近侍也是一不小心,便被他遷怒殘殺。

  “你可知道皇後是怎麽死的?”

  韓德讓一怔:“不是說,她是前年騎馬摔傷,傷重不治而死的嗎?”

  耶律璟繼位之後,不納姬妾,後宮隻有皇後一人,韓德讓亦聽說過京中貴婦皆羨慕皇後福氣極好,皇帝專寵她一人。可是此刻知道了內情,隻覺得皇後實是太過不幸了。但這皇後與那些姬妾不同,是耶律璟年少時所娶,素來賢惠。耶律璟自繼位之後,對皇後也一直是十分尊重的。

  可今天,聽父親之言——

  “難道也是主上殺的?”

  “他對皇後倒是有歉疚之心,並無殺意。隻是……”韓匡嗣長歎一聲,“那是個意外,他一直瞞著皇後自己真正的病因,所以皇後對他沒有防備之心。結果那一夜,皇後看到他睡著了,給他蓋被子,不想他忽然驚夢,竟拿劍亂砍,皇後不及躲避,被他砍傷,最終傷重不治而死。”

  韓匡嗣被緊急召入宮中,看到瀕死的皇後,在臨死前恐懼地喃喃說:“他是個瘋子,他已經瘋了,你們快逃、快逃……”

  那一夜,他要救治的不但是皇後,還有精神差點又要崩潰的穆宗。從那時開始,穆宗的情緒就更不穩定了,他開始瘋狂地求助於女巫,對韓匡嗣漸漸失去了信心。

  韓匡嗣又倒了一杯酒,冷笑:“他本盼著我的醫術能治好他的病,那次以後,他終於沒有耐心等待,打算走旁門左道了。”

  “他打算做什麽?”

  韓匡嗣凝視著杯中酒,酒色血紅:“女巫肖古給他獻了一個方子,要活人心和熊膽合藥,用上九百九十九帖,就能夠治好他的病。”

  韓德讓隻覺得心底一陣寒意升起:“如此荒唐的藥方,他居然也相信?”

  “相不相信又有什麽區別,他本就無所謂殺多少人。肖古自稱能夠治好他的病,騙了這幾年,所有的招數都已經使盡了,才弄了這麽一個藥方出來,本以為他不會相信,或者說,他辦不到!”

  “難道他已經開始合藥了?”

  “不錯,我風聞他從上月開始便要收人心和藥,還以為是謠傳,沒想到今日他對我承認,已經服了第二帖藥。”

  “那他接下去,還要殺多少人?”

  韓匡嗣一拳重擊在桌上:“我若不能阻止這場屠殺,何以立世!”

  韓德讓大驚,他深知這句話的分量,急勸:“父親,主上殘暴,這與您何幹?”

  韓匡嗣眼淚流下:“德讓,你知道我們韓家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嗎?”

  韓德讓默然,他何曾不知呢?

  玉田韓家,本是幽州大族,親戚故友無數,世代生活在這幽燕之地。自唐末變亂以來,五代十年,百年間華夏舊土,征戰連年,四分五裂,殺伐不斷。人命如螻蟻,朝生不知暮死。而韓家亦是在這種變亂中,舉族被滅,隻餘韓知古一個六歲小童被擄為奴,獨自北上,直至成為今日的遼國韓氏家族。

  韓匡嗣喃喃道:“父親曾經跟我說起過小時候的事,韓氏是大族,家裏宅院連著宅院,親戚連著親戚……最後,他隻能記住那句話,活下去,不管怎麽樣,也要活下去。他也曾經逃過,可是,那時候連逃都沒有地方逃,南邊、南邊隻有更亂,藩鎮割據,處處是人煙斷絕,荊榛蔽野。即使我們逃去南邊,也遲早成為道旁白骨。再說,就算我韓家能逃,這燕雲故土百萬漢人,又能逃到哪兒去?”

  韓德讓默然,韓氏家族原出自薊州玉田,祖上於唐代曾任官職。自唐末到五代,契丹人多次南下侵略,他的祖父韓知古六歲被擄。雖然年幼,但與族人同擄,習得漢學,是他建議阿保機立漢人和契丹人分治的國策,並且以漢人所做的貢獻為根據,一步步為漢人爭取更多的權益。遼國初年對漢人的政策方針,多出自韓知古之手。

  韓知古生十一子,韓匡嗣是第三子,他自幼聰明伶俐,一次被述律太後看到,喜歡這小男孩天真可人,便讓韓知古常帶進自己帳中逗著玩兒。述律太後征戰多年,身體多疾,韓匡嗣稍大即學得一身好醫術,更得述律太後倚重,甚至視之猶子,將長寧宮宿衛之職交與他,封為右驍衛將軍。

  韓匡嗣又生九子,家族如今已經人丁繁衍至數十人。誰又能夠想到,這個家族是在遭遇滅頂之災,隻餘一個孩子的情況後,艱難掙紮,重新崛起而生生不息的。

  韓知古六歲為奴,韓匡嗣八歲為小侍童,韓德讓十歲時,抱起了皇子耶律賢。

  韓匡嗣忽然問:“德讓,我問你,什麽是漢,什麽是狄?”

  韓德讓自然是知道的:“漢人入狄則從狄之,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韓匡嗣緩緩點頭:“我們也曾經反抗過,無數人流血犧牲,卻最終抵擋不住淪為異族之奴的結果,韓氏家族付出的代價就是家族之滅,上百條人命的死亡……”

  韓德讓跪下哽咽:“父親!”

  “從唐朝末年契丹人南下,再到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我們這些世代居住的百姓,失去了應該保護我們的軍隊,鋤地的農夫就算拿起武器也保不住家園。如果反抗換來的隻有死亡而沒有他途,要想存活下去,就隻能找另一條路。如果不能推翻這個世界,那麽水滴石穿的改變,也是一種途徑。”

  韓德讓輕聲道:“我記得父親以前給我念過長樂老馮道的詩:‘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終聞海嶽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狼虎叢中也立身,狼虎叢中也立身……韓家,便是要從狼虎叢中立身,改變狼虎之性,馴化狼虎,與狼虎共存。我和你的祖父從述律太後的帳下奴開始,慢慢影響他們,經曆了述律太後、太宗皇帝、世宗皇帝三代,我們差一點就成功了。”

  可是,誰也沒想到,契丹舊部的反撲來得這麽快,結果功敗垂成,雄圖大業成空。為了保全實力,這些年來他隻能忍辱偷生,以醫術獲得皇帝信任,緩緩圖之。可沒有想到,他一忍再忍,如今終於無可再忍……

  韓匡嗣站起來,拍了拍韓德讓的肩膀:“當年我對你大哥疏於管教,他雖武藝上佳,卻資質愚鈍,難以托付大事。為父從小將你帶在身邊細心教導,你兄弟之中,你最有才華,也最是聰明堅忍。更難得的是皇子賢也對你信賴有加,這是我們韓家的機緣,也是你的莫大機緣,你千萬要珍惜。韓家和北地漢民的未來,為父都交托給你。”

  韓德讓已經感覺到了什麽,顫聲問道:“父親,您要做什麽!”

  韓匡嗣咬牙:“我知道他是個昏庸之君,沒想到他竟然喪心病狂至此,為了治療他的隱疾,竟不惜聽信女巫,以活人心膽入藥。哼、哼,他能取何人的心膽,不過是取我幽燕漢人的心膽罷了!生死關頭,遲一日,便有更多人受害,我已經不能再等了,必要的時候,便要動手,犧牲我除去他!”說到這裏,韓匡嗣眼中殺機一閃。

  韓德讓大驚跪下:“父親!切切不可如此。韓家和大遼都需要您,要除去那昏君,我和皇子賢自會設法,您千萬不要衝動犧牲了自己。要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若韓家出事,皇子賢的助力就更少了,祖父和父親所期盼的目標,就更難了。”

  韓匡嗣卻根本沒有聽進韓德讓說的任何話,拍了拍兒子的肩頭,把一枚令符交到他手中:“放心,我不會莽撞的。我死不足惜,你卻一定要努力活著,韓家數代的理想,及治下封地更多百姓的未來,將來都要你承擔。這枚令符,可調動韓家頭下屬地的力量。真到不可挽回的時候,能帶走多少人,就帶走多少人吧。”

  韓德讓捧著令符,覺得它像火燒一樣滾燙,但他知道父親為人看似和氣,實則極為剛毅,隻能哽咽應道:“是。”

  韓匡嗣凝視著兒子,十幾年前,他把小皇子交到他的手中,而今,他又把這枚令符交到他的手中。他有九個兒子,隻活下來五個。韓德讓是他最喜歡也最倚重的,然而卻也是從小到大一直虧欠最多的。

  韓德讓要承擔的,不隻是整個韓氏家族,還有韓氏家族這些年的部屬、封地所治百姓。他不僅要麵對死亡,更可能活得比死更痛苦更難。甚至終其一生,也會像自己和韓知古一樣,看到了希望又破滅,接近了理想又毀掉。

  韓匡嗣長歎一聲,揮了揮手:“你出去吧。”

  韓徳讓伏地哽咽,過了許久,仍然不見韓匡嗣出聲,知道父親心性堅忍,他既決心已下,這語言勸阻,隻怕是毫無作用。隻得重重磕了三個響頭,拭去眼淚,低頭退出。

  此時天色漆黑,他雖然眼睛紅腫,卻也是無人看到,隻匆匆回了自己營帳,令站在帳外的侍從不必跟進,自己獨自躺在帳中,一夜輾轉,不能入睡。直到天快亮時他才蒙矓睡著,這一日早上便起得晚了,他正起床時,聽得外麵喧嘩,就問:“什麽事?”

  侍從信寧忙掀簾進來:“公子,燕燕姑娘來了。”

  韓德讓一怔,還沒反應過來,便見燕燕已經隨著信寧一起進來,叫道:“德讓哥哥,我們今天還是出去打獵吧,我原諒你了。”

  韓德讓見狀連忙將外衣披上,他這一宿未眠,本就頭痛欲裂,心中傷痛交加又強自壓抑,此時見了燕燕闖入,一股怒氣實是抑止不住,喝道:“出去,你也是個大姑娘了,怎麽還這麽不知道避忌。”

  燕燕昨晚與韓德讓不歡而散,內心本是打定主意再也不理韓德讓了。然而與烏骨裏鬧騰了半晌之後睡下來,那一肚子的氣早就散了。一大早起來,看著烏骨裏換新衣,配首飾,又在鏡子前打扮半天才歡歡喜喜地出去,知道她肯定是去會心上人了,心裏又羨又嫉。等烏骨裏出去了,帳子裏隻剩下她一個人,頓時覺得自己孤孤單單,冷冷清清,再賭氣下去也沒意思。

  於是就對自己說了一頓“燕燕是個好姑娘,燕燕不跟他一般見識,燕燕原諒他了”等自我安慰的話,興衝衝又去找韓德讓了。春天這麽好,草原這麽美,為了小小賭氣就一個人生悶氣,太劃不來了。

  誰知韓德讓一夜未眠,剛好撞到他衣衫不整的樣子。她隻是一時忘形,衝了進來,不曾想到這件事。本有些害羞,但被韓德讓責備之後反而發了脾氣:“有什麽關係,摔跤的時候還不都打著赤膊,偏你像個漢家姑娘一樣扭扭捏捏。”

  韓德讓本就心情不好,見燕燕還在胡攪蠻纏,便厲聲道:“信寧,把她帶出去。”信寧回醒過來,忙賠笑拉著燕燕:“燕燕姑娘,您看,我們公子還沒更衣呢,您還是先出去吧。”

  燕燕又羞又惱,一跺腳怒道:“哼,誰要理你了,我再也不理你了!”

  韓德讓待要追上去問她為何一大早來找自己,但此時隻得先行整裝,便見韓匡嗣走了進來。韓匡嗣看到燕燕興衝衝進來又氣衝衝出去,便知原委,進了韓德讓的營帳,問道:“德讓,出了什麽事?”

  “沒什麽,是燕燕又淘氣了。”

  韓匡嗣看了韓德讓一眼,明顯看出他一夜未睡的樣子,擺手示意信寧出去,才道:“一大早就發這麽大脾氣!德讓,我看不是她淘氣,是你在遷怒於她。”韓德讓被父親一言說中,想到他要麵對的事,不由心中一痛,低下頭來,低聲叫道:“父親——”

  韓匡嗣卻不為所動,隻冷冷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德讓,一點事情,就讓你一夜不眠,喜怒形於色而不能自製嗎?”

  韓德讓一夜情緒無處發泄,見了父親的質問,悲憤交加,不由爆發出來:“父親,您明明知道的,這不是一點事情,這是、這是……”

  韓匡嗣冷冷地道:“這是什麽?”

  韓德讓頓住:“我、我……”

  韓匡嗣看著韓德讓,緩緩地說:“縱然是天塌地陷,你也要神色如常,不要說不親近的人,就算是你最親近的人,也不能看出你的喜怒哀樂來。”

  韓德讓心頭顫抖,父親這一生,是經曆了多少生死劫難,說出那樣一番驚天動地的話之後,又能夠在一夜過去,恍若無事般說出這麽一番看似無情冰冷的話來。而今以後,他也要做到天崩地裂而不變色,也要做到至親之人,也看不出喜怒哀樂來嗎?想到這裏,韓德讓咬了咬牙,應了下來:“是,父親。”

  “明扆大王雖然比你小,但在這一點上,卻比你強。”

  “是,孩兒懂了。”

  韓匡嗣指了指外麵:“去把燕燕追回來吧,就當什麽事也沒發生過。”韓德讓低頭應是,忙追了出去。追到蕭思溫處,發現燕燕並沒有回來,便要再去尋找。

  蕭思溫卻叫住了他:“讓胡輦去找燕燕吧。”這邊令手下出去,然後才緩緩道,“我欲今日與明扆大王一見,還望韓郎君安排。”

  韓德讓一驚,在他經曆昨夜父子對話之後,一直心神不寧,此時聽得蕭思溫之言,更是詫異,不由得看了蕭思溫一眼,但見對方表情嚴肅,心中一凜。

  此前雖經韓匡嗣遊說,蕭思溫的確有對耶律賢表示過一定傾向,但本來的計劃中,是韓匡嗣安排蕭思溫在春捺缽與耶律賢見上一麵詳談。但是在韓匡嗣還未安排之前,蕭思溫此番主動約見,難道……有什麽事情,左右了蕭思溫加速傾向耶律賢的速度?

  韓德讓心如電轉,但臉色依舊恭敬如常,行禮道:“是。”他畢竟是小輩,蕭思溫提出這個建議,他隻能從中轉達聽令。

  離了蕭家營帳,忙去見韓匡嗣說了此事,韓匡嗣便與韓德讓一起去見耶律賢,約定午後於蕭思溫營帳相見。

  一則,穆宗那個時間正在午睡;二則,許多參加春捺缽的人,上午出去打獵到晚上才歸,午後是營地人最少的時候。

  當下,過了正午,韓德讓便陪著假扮侍從的耶律賢策馬緩馳,來到蕭思溫營帳前,胡輦已經在帳外相候,迎了兩人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