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燕燕馴馬
作者:蔣勝男      更新:2020-11-11 13:19      字數:6651
  察割之亂,已經過去十五年了。

  上京皇城的一處庭院中,窗前垂柳嫩芽初綻。一個紅衣少女站在書房窗前,跺腳問室內的中年男人:“那麽,後來呢?”

  北府宰相蕭思溫悠悠地喝了口茶,問:“什麽後來?”

  這少女正是蕭思溫的幼女,名叫燕燕。她聞聲急了:“祥古山事變後來怎麽樣了?”

  蕭思溫方才有些空閑,被小女兒纏著問個不休,所以說了些往事,此時有些倦了,就說:“後來的事,不就這樣了?先皇去了,今上繼位,察割伏誅,還有什麽?”

  燕燕卻不滿意,又撲到蕭思溫案前:“察割是怎麽死的?為什麽會是今上繼位?察割那時候不是把所有人都控製住了嗎?還有,小皇子是怎麽被找到的?為什麽今上不繼續推行漢製了?”

  蕭思溫按了按太陽穴,有些頭疼。他有些後悔了,早知道這個小女兒從來就是喜歡問上無數個“為什麽”,且不滿意不罷休,剛才卻又第一百零一次惑於這個小丫頭一聲甜甜的“爹爹你什麽都知道”,再加上那雙可愛的大眼睛充滿信賴地看著他,便不知不覺什麽都依從了。

  若不是問題過於敏感,他也願意回答啊,隻是——他歎了口氣,避重就輕道:“我當日聽到風聲就逃出去了,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屋質大王提議,由眾人公議,推舉壽安王繼位。察割自知眾叛親離,不得已而歸降,卻被先皇的弟弟婁國所殺。”

  燕燕卻不滿意:“婁國是先皇的弟弟,也是嫡出。他為什麽不繼位,反而是壽安王繼位?”

  蕭思溫瞪了她一眼:“你還小,這種皇家之事,不必多問。”

  燕燕嘟起了嘴:“爹爹好沒意思,從小就告訴我們說要知道皇家之事,要多學習多知道,現在倒說我還小,皇家之事不必多問,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蕭思溫被她說得有些狼狽。蕭家是後族,蕭家女兒自幼便受到以後妃為目標的教養,從小學習各種文化禮製、騎射用兵,皇家之事更是常識教育。蕭思溫正想用別的話岔過去,書房的門開了,長女蕭胡輦走進來,用力瞪了燕燕一眼,斥道:“爹爹一堆的公事,你進來鬧騰了半天,還不夠?快跟我出去。”半拉半勸地將燕燕拉了出去。

  蕭思溫見姐妹倆走了,方抹了把汗。每次燕燕鬧騰,總得胡輦出來,才能夠鎮壓得了這個小魔星。燕燕的問題,他是無法回答的,穆宗自繼位以來,大殺群臣,人心惶惶。祥古山之變後不久,世宗的同母弟耶律婁國便以謀反罪被殺,並被下令葬於絕後之地。穆宗的異母弟耶律敵烈亦成了婁國同謀而下獄。太尉耶律忽古質被以謀逆之名下獄處死,國舅政事令蕭眉古得、宣政殿學士李澣等人圖謀南奔而被殺被杖。

  次年阿保機第三子耶律李胡及其子耶律宛、郎君嵇幹被密報與耶律敵烈一同謀反,又牽連至太平王罨撒葛、林牙華割、郎君新羅等,於是又一輪殺戮削權。到穆宗第九年,又有耶律敵烈與前宣徽使海思及蕭達幹等謀反;第十年,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不等謀反。

  數年間宗室謀反、重臣謀逆,此起彼伏,不能平息,連穆宗的親兄弟亦無法避免牽連。這一切,又如何能夠向那個天真的孩子說明?

  胡輦陰著臉,拉著燕燕一路出去。燕燕走了兩步,回過神來拉著胡輦的手搖晃著撒嬌:“大姐,我還有話沒問完呢。”

  胡輦對她的抵禦力可比蕭思溫強多了:“能回答你的,爹爹自然會回答。不回答你的,就是不能說的。”

  燕燕愣住了,沒想到竟然在一向溫柔講理的姐姐口中,聽到了這種“不講理”的回答,氣得跺腳。

  胡輦卻微微一笑,看著燕燕的眼神,似看著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從小燕燕就知道,一旦胡輦露出這樣的表情,她再耍乖撒嬌也是沒用的,耍賴鬧騰更是無效。想了想,她退而求其次道:“大姐,我還是想問——”

  胡輦警惕地看了她一眼,這孩子聲東擊西的小把戲,她可不會上當。

  燕燕忙舉手表白:“我不是問那個,我問別的……”

  胡輦瞪著她,試圖讓她明白最好不要糾纏太久:“問什麽?”

  燕燕已經到了嘴邊的話連忙知趣地改了:“問……我想問,為什麽撒葛隻姑姑有諡號,甄皇後沒有諡號?”

  胡輦聽了這話,也怔住了,好半日才道:“你怎麽會問這個?”

  燕燕眨巴眨巴眼睛:“因為我奇怪啊。”

  胡輦看了看燕燕,卻不回答,反問:“那你覺得,她為什麽沒有諡號?這些年來,也沒有人提起她?”

  燕燕想了想,猶豫地說:“是不是……因為她不是後族,是漢女?”

  胡輦沉默了片刻,搖搖頭:“不完全是。”

  這一刻,她有絲恍惚,想起當年隨母親燕國長公主入宮見到兩位皇後時的情景。那時候她不過四五歲,許多事都不記得了,但唯有與甄後的那次見麵,至今難忘。

  美麗、高貴、優雅、睿智,她第一次感覺到這些詞的真正含義是什麽。當時她隻是一個小小的孩童,甄後正與別人在說話,她在甄後宮中待了不到一刻鍾,就被宮人們領出去玩了,可她仍然感覺到自己沒有被忽視,甄後百忙中會衝著她微笑,關注著她的情緒,不像素日母親慣常領她去的貴婦府第中那樣被當成小孩。雖然在那些地方,她也被一群貴婦人圍著讚美奉承,可那些人說話時,眼神是在她母親身上的。

  甄後永遠也不知道,多年以後,這個小女孩仍然記得那僅僅一刻鍾遠遠望著她的情景。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裏,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著她的一舉一動。但是……

  胡輦收回心神,看著眼前蹦蹦跳跳的妹妹,下意識道:“因為……她是個異類。”

  “異類,什麽異類?”

  “異類,就是跟大家不一樣。”

  不管是甄後的衣著言談舉止,那種契丹貴婦口中不喜歡但私底下暗暗模仿的“南蠻子味”,還是她讓世宗皇帝為她神魂顛倒不惜違製的魅力,還是出於把世宗推行漢化的事情遷怒到她身上等原因,甄後在大部分契丹貴族眼中,都是異類。她和別的女人不一樣,縱然契丹女人上馬能騎射,管理部族也是一把好手,可是這樣積極插手政局變動,甚至改換製度,還是她們素日想象不能的。

  燕燕問:“怎麽不一樣了?”

  “這卻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

  胡輦拉著燕燕坐在回廊上,細細地將甄皇後的事說了一遍,又將立國以來,蕭家女為後妃的許多舊事亦細細剖析。後者作為家族史,本是燕燕小時候的功課,可那時聽到的要簡略得多,也遺忘了不少。此刻聽著那些老生常談的“常識”,在姐姐口中,又多了重新意。尤其是應天皇後述律平的許多舊事,更讓她陷入了沉思。

  胡輦說完,見妹妹托著腮,煞有介事地沉思著,不由好笑,推了推她:“你又在想什麽呢?”

  燕燕回過神來:“大姐,其實你不覺得,老太後她也是個異類嗎?”

  “胡說,老太後輔佐太祖太宗開國建功,是賢妻良母,而且順應舊俗,得部族擁戴,如何會是異類?”

  “說什麽老太後不喜歡人皇王喜歡漢學,所以讓部族改推太宗,可是太祖手底下好幾個漢官都是老太後推薦的啊。現在許多漢化舉措都是太宗繼位時幹的,其實老太後還是推了一個喜漢學重漢製的皇帝啊。我覺得,老太後對太宗也不見得偏愛,他們不是經常意見不合嗎?太宗南下,老太後不是很生氣嗎?”

  胡輦一時回答不出來,反問:“你這孩子,這些話是從哪裏聽來的?”

  “哼,姐姐看不起人,難道我不能自己想出來嗎?老太後殺諸弟,給太祖出主意滅七部首領,推薦漢官,在太祖死後大殺各部族長,哪一點順應舊俗?哪一次對部族手軟過?她不依太祖遺詔廢東丹王改立太宗,逼東丹王死在外邦……”

  胡輦急得捂住她的嘴:“你這小祖宗,怎麽什麽都敢說?咱們家的人,怎麽可以非議老太後呢?要叫族裏其他人聽到,非得打你一頓不可。”

  燕燕拉開胡輦的手,不服地說:“我哪裏非議老太後了?再說,以老太後的為人,就算她活著,也不怕人非議。”

  胡輦惱了:“你不怕,我怕。”

  燕燕詫異,她天不怕地不怕,隻怕姐姐,未承想姐姐竟也會怕:“你怕什麽?”

  胡輦拉著臉:“我怕你胡說八道,連累爹爹和家族。”

  燕燕撲哧一聲笑了:“我們家是後族,怕什麽連累?”

  胡輦看著這膽大包天不知愁的傻孩子隻覺得頭疼萬分:“我們雖是後族,可後族卻不止我們這一房。如今主上多疑好殺,縱然是皇族後族,死在他刀下的也已經不少人了。那年鬧出投南朝的案子,太尉耶律忽古質處死,國舅政事令蕭眉古得被殺,你那時候雖小,但我也告訴過你。”

  “那不是他剛繼位的時候心裏發虛嗎?自太祖開國以來,哪次更換皇位不殺人。等坐穩皇位,他才不會這麽傻繼續結仇呢。如今這幾年,不是殺得少了嗎?再說,誰不在背後說他,天天喝酒睡覺,累得爹爹每天幫他處理政事,難道他不清楚?爹爹又不謀反,又不南投,他要再亂處分爹爹,誰還會給他幹活啊?”

  胡輦瞪著燕燕,隻覺得這個妹妹越來越難管了。蕭家是後族,女兒多半匹配王室,不是嫁給皇帝便是嫁給諸王,因此從小文能管理部族,武能統兵打仗。可惜這樣的教育落在燕燕身上簡直是災難,學好武藝讓她增加了上房揭瓦惹是生非的本事,學好漢家典籍讓她歪理多多。

  胡輦隻能如之前數次一樣轉身就走:“不管你怎麽說,反正這樣的話,我不許你出去講,若是讓我聽到,便讓爹爹禁你的足,不讓你去春捺缽。”

  燕燕隻能徒然在她身後跳腳:“哎,大姐你不講理,從小你不是說跟我講道理嗎,不能講不過就耍蠻橫。”

  胡輦聲音遙遙傳來:“我就耍蠻橫了又怎麽樣,就憑我是你大姐。”

  燕燕看著胡輦的身影拐過回廊出了院子,再叫也是無用了,氣得跺了跺腳,追出院子。胡輦自然不會留在原地等她,而她也沒膽子去胡輦院子裏打斷她管理家中事務。

  這時另一個黃衣少女奔了過來,叫道:“燕燕,燕燕,不好了。”她長得與燕燕有四五分相像,但比燕燕略高略瘦,已經顯出少女修長的身姿,不似燕燕臉圓圓的還有些嬰兒肥稚氣未脫。她是蕭思溫次女蕭烏骨裏,與燕燕隻差兩歲,素日裏最是要好:“燕燕,不好了,仙河得了匹烏孫國進貢的好馬,要在春捺缽上壓我們一頭呢。”

  耶律仙河封號永徽公主,是皇族近支,從小和燕燕及烏骨裏十分要好,也是從小掐架到大。上次燕燕在秋捺缽中壓了她一頭,她憋著氣鼓足勁,這次剛好得了好馬,便有心要在春捺缽上討回這麵子。

  烏骨裏聽到,心中不安,悄悄跑去耶律仙河家打探情況,忙回來告訴妹妹:“她那是匹紅鬃烈馬,聽說叫什麽火獅子,十分厲害。今天早上她牽出去賽馬,把其他幾家的馬都拋在後麵了。”

  燕燕也緊張起來:“二姐,你那匹黃驃馬是不是也輸了?”

  烏骨裏失口:“你怎麽知道?”說完她也明白了,她們從小打鬧到大,若是仙河賽馬,她知道了必定會先去試一下。烏骨裏苦著臉:“我的馬輸了,而且輸得很慘。燕燕,怎麽辦呢?這次春捺缽咱們要丟臉了。”

  燕燕心裏也著慌,抬頭看烏骨裏的眼神似有話說,忙問:“二姐,你是不是有主意?”

  烏骨裏左右看看,把燕燕拉到一邊,鬼鬼祟祟地壓低了聲音:“你知不知道,前天咱們家頭下軍州[1]送來一批好馬,咱們要不要去看看,有什麽好馬沒有?”

  燕燕詫異地看看烏骨裏:“咦,你怎麽知道的?”

  家裏的事,居然有她不知道而烏骨裏知道的,真是奇怪。

  “大姐不叫告訴我們呢,聽說這批馬還沒馴過。是重九聽福慧說的。”重九是烏骨裏的丫鬟,福慧是胡輦的丫鬟。

  “那咱們快換了衣服,現在就去看看。”

  烏骨裏正有此意,她二人從小到大,惹禍生事時,總喜歡拉上對方,惹禍威力加倍,事後責罰卻能減半。

  兩人各自換了衣服,去了城西馬場。這次送來的好馬果然很多,然而馬場管事跪在地上磕頭,任由兩位貴人威脅地把鞭子揮得呼呼作響,就是不肯下令開馬場門,讓她們進去。

  素日春秋捺缽上,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放出未完全馴服的馬,給這些貴族子弟試試身手去套馬馴馬,但那些都是經過基本篩選已經半馴養的,性子過烈不能馴服的野馬烈馬,都不會在其內。而這批裏有一匹野馬性烈如火,竟把同馬廄的其他幾匹都咬傷了。他清楚眼前兩位姑娘的性子,若實說了,不但阻止不了她們,反而會更招得她們起意去馴服。

  燕燕見烏骨裏威脅了半日,那管事隻是一味推諉求饒,卻一點也沒打算放她們進去,不耐煩地道:“二姐,別理他了,咱們自己進馬場。”

  燕燕指揮著幾名侍女,解開馬場柵欄走了進去。

  那馬場管事見狀不妙,連忙使眼色給底下人,悄悄去通知大姑娘胡輦,這邊忙做手勢,教裏頭的馬奴趕緊給那匹最暴烈的黑馬送草,堵上那匹馬的嘴,免得太過活躍叫起來讓姑娘們看到,自己則苦著臉跟在後麵,努力想把她們引向安全的地方,卻不知道兩姐妹從小到大慣會做大人不讓她們做的事情,隻要誰試圖把她們往某方麵引的意圖略強烈些,她們就會慣性地朝著反方向去。

  那管事一扭頭,看到兩姐妹正往那黑馬所在的馬廄奔去時,不由大驚失色,一邊叫著:“二位姑娘,那裏去不得——”一邊追了過去。

  燕燕姐妹小跑著從一排排馬廄跑過,極其精準地停在了那匹黑馬前麵。“瞧這馬頭,瞧這眼睛,瞧這骨架,瞧這毛色……絕對好馬!”燕燕癡迷地看著。

  “這馬廄隻有這一匹馬,左右兩邊馬廄的馬都不敢靠近,這馬性子一定很烈。”

  “馬倌隻給它添草,別的馬都沒有,肯定是要堵上它的嘴,我很想聽它嘶叫一聲。”

  “對,好馬聽叫聲就能知道。”

  旁邊馬倌聽著她們談話,額頭的汗越來越多,手都開始發抖了。兩位大小姐上前,揮手叫他讓開。

  烏骨裏親手給那馬喂草,燕燕卻從手帕裏掏出幾塊果飴果脯,用小刀割得極小,走到馬欄邊,見烏骨裏已經喂了一番,才道:“二姐,現在輪到我啦。”

  烏骨裏見她托著那果飴,便已經後悔:“哎呀,燕燕,我怎麽沒想到呢!”

  燕燕手托著果飴,遞給那馬,那馬吃了一會兒草,正是饜足之時,聞到糖香,忙伸過頭來,將燕燕手中果飴舔得幹淨,更溫馴地低下頭來,讓燕燕輕撫它的腦袋。燕燕摸了會馬頭,又摸摸馬背,喂了幾塊果飴以後,見那匹馬一副舒服的樣子,扭頭道:“二姐,你要先來嗎?”

  烏骨裏搖了搖頭。她姐妹俱是從小騎馬,對馬性亦是懂的:“不必了,它吃了你的飴糖,你去馴它更好。”

  燕燕燦爛地一笑:“好吧,那下次有好馬,你先挑。”看那馬渾身俱黑,唯四蹄雪白,扭頭問:“這馬可起名字了?”

  馬倌忙道:“不曾呢。”

  “那就叫它烏雲蓋雪吧,以後它就是我的啦。”說著,燕燕就轉身進了馬欄,一邊輕撫著馬,一邊解開係在柱上的韁繩,趁著馬鬆懈下來,翻身上了馬背。

  這匹未馴養過的野馬,雖然被套上馬韁趕到上京,但終究野性未馴。見有人騎上馬背,又被放開韁繩,立刻長嘶一聲,躍出馬廄,放開蹄子狂奔亂跳,要將馬背上的人甩下來。

  燕燕緊緊抓住韁繩伏在馬背上,一邊柔聲安撫,一邊拿仍然帶著果飴味的手給馬聞。馬被人騎上,出於動物的本能受驚而跑,但它本來就吃得飽了,又吃了糖,再覺得馬背上的人沒有危險性,馬蹄就漸漸放緩。

  燕燕見它放緩了步子,忙又拿了一塊果飴去喂,如此再三,那馬居然沒有繼續發作,仿佛認可了讓這個無害的小姑娘繼續待在它的背上。

  但聽得馬鈴聲響,烏骨裏帶著侍女騎著馬也追了上來,見那匹馬已經慢了下來,高興地叫道:“燕燕你真行,這麽快就馴服了烈馬,果然還是我家燕燕最能幹最聰明了。”燕燕得意揚揚地聽著自家姐姐吹捧:“那是自然。”

  不顧馬場主管苦勸,燕燕就要騎了新馴服的馬直接回府,她打算趁這幾天與新夥伴加強一下感情,這樣待春捺缽時,便可壓下皇族後族眾女,一舉奪魁。

  燕燕騎著馬,與烏骨裏及眾侍女們得意回府。不想剛出馬場,轉入街市,忽然聽得一下鼓聲巨響。

  附近是西市,很多時候用來處斬犯人。通常殺人前會在西市口有三通鼓響,以吸引眾人圍觀,達到威懾目的。近年來穆宗殺人漸多,所以這種鼓聲巨響,眾人聽得熟了,連騾馬都不驚。

  不想燕燕今日所騎的這匹烏雲蓋雪,從來不曾聽過這種如巨雷般的聲響,對它而言直如天塌地陷、山洪暴發。這馬本來就性野,剛才吃飽了懶得計較,並不算真正馴服。此時聞得巨響,野獸對於危險本能的恐懼讓它驚跳起來,長嘶一聲,不辨目的地亂奔起來。

  燕燕驚叫一聲,前麵就是街市,行人眾多,這馬要闖到那裏,可不就惹下大禍了嗎?她使出吃奶的力氣用力勒馬,可哪裏能勒得住,眼見那馬直奔過去,無奈之下隻能硬生生把馬頭往另一個方向扭去。

  烏雲蓋雪本就性烈,此時受驚之下,更是暴怒起來,隻一味亂闖,隨便朝一個方向就徑直奔了過去。

  燕燕已經顧不得許多了,腦海裏隻有一個念頭就是“勒住它別讓它傷人”,被這匹野馬越帶越遠。隻聽得烏骨裏大叫:“燕燕,燕燕……”又似聽得大姐胡輦在叫。

  她模模糊糊地想,自己大概是太怕大姐了,所以把二姐的聲音也聽成大姐的了。卻不知道身後,正是胡輦騎馬追來。

  原來她姐妹在馬場搗亂,馬場主管一邊敷衍,一邊連忙派人通知大姑娘。胡輦聞訊大急,連忙將手頭事情匆匆放下,換了騎裝就追了出來。

  這一來一去耽誤時間,等胡輦追來,就看到這驚險之至的一幕,見烏骨裏嚇得驚聲尖叫,胡輦不及吩咐,催馬急上前,叫道:“燕燕,燕燕不要怕,姐姐來了……”

  隻是她這馬卻不及燕燕的馬快,眼見前麵快到刑場了,今日刑場要斬首一批犯人,守衛森嚴,燕燕撞過去隻怕是凶多吉少。

  注釋:

  [1]遼國地方行政組織,由宗室外戚大臣及部族首領中立有戰功者,以其所分得或俘獲的人口設置的州,是一種軍事行政的聯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