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宋應星想把電報 電話都搞出來?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10-14 00:36      字數:2242
  由於運河的衰落,東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南京城,似乎也受到了牽連。怎麽看都有一種衰敗之感,甚至還沒有這幾年新起來的鬆江府有活力。

  南京城自光複後,雖然名字從滿清時期的江寧府恢複為南京城。可在實際功能上,卻沒有大的變化,大明朝之前的兩京製被取消,現在它就是一個正經的省會,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麽特殊。

  兩京製自有它的實際作用,之前整個長江航線和東南數省的稅負都需要通過南京城進行轉運,隻不過現在沒有了這個需求而已。湖南、湖北兩省通過鐵路可以直接和北京聯係,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有海上航線,江西、安徽兩省也沒必要到南京轉運。再弄一個南都是毫無必要的事情,反倒會影響中央朝廷的權威,不利於全局的統一部署。

  沒了南京這個中轉站,各省直接和朝廷聯係,似乎沒啥不好的影響。唯一有些麻煩的是信息溝通上還是有些偏慢,信號塔係統大大的提升了緊急信息的傳輸速度,但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準確的信息傳達還是得靠信件文書來傳遞。

  鐵路和火車的覆蓋,對信件傳輸速度的提升並不明顯,最快也就和之前的八百裏加急一個水平,唯一的利好是傳輸的量要比以前大了一些。可這遠遠達不到李振新理想的要求,從廣州往北京城送份信,最快也得六天時間,與後世相比簡直是龜速。

  好在這種狀況,終於有了解決的希望。自科學院的人發現電之後,李振新就安排宋應星老先生組織課題組,集中力量來攻關電報項目。宋先生不愧是頂尖的科學家,課題組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克服了很多難題,在1668年5月的時候取得了重大突破,造出了可以長距離通信的電報係統。

  北京南郊的科學院研究所,一群小夥子正在完成一個劃時代的實驗。隻見一個小夥子拿著著一張小紙條,對著新弄出來的發報機,小心翼翼的按著電鍵。紙條上的內容是:“這裏是南城研究所,請問今天中午總部食堂做的飯是什麽?”

  按照譯電碼的格式編成電碼後,小夥子向二十裏外的總部發出了曆史上第一通長距離電報。然後大家就屏氣凝神的守著收報機,等待那邊的回信。過了大概十分鍾的時間,收報機開始有節奏的響了起來,記錄信號的紙條慢慢在發條的帶動下開始運動,電磁繼電器帶動著炭條在紙條上留下有規律的劃痕(收報機是用電磁繼電器原理工作,通電後和繼電器撥片相連的炭條會被吸下來,斷電會彈上去。通電時間長留下的就是橫線、通電時間短留下的就是墨點。紙條是用發條帶動的,第一次通電會把發條的開關吸下來,紙條就會勻速運動直到紙條走完,等一次收報結束後換上新的紙條複位等待下一次使用。)當紙條走完後,大家連忙取出來拿到譯電簿旁邊,對照著電碼翻譯紙條上的墨點和橫線的內容。

  “總部收到內容、今天中午食堂做的是紅燒肉,我是大明國事總裁李振新,請你們將收到的內容盡快送到總部查驗。”

  書記員小心的把翻譯過來的內容寫在信紙上,並標注了收報時間後,放到信封裏,貼上封條,然後用快馬趕緊送到總部。

  半個時辰後,科學院總部焦急等待的李振新和宋應星們收到了快馬傳過來的密函。打開密函仔細對照內容,發現與發報內容分毫不差。

  實驗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曆史上第一封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電報收發實驗成功了!在場的所有人都是這一曆史時刻的見證者,這一幕將被曆史永遠銘記。

  “宋先生、咱們成功了!電報機的研究,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世界將會因此而發生巨變。”

  “邦德、吾到現在都不敢相信,這世間真能出現如此神奇的東西。二十裏的路程,居然能在不到一刻鍾的時間裏就能互相通信,這真是神跡。我們以前經常看天上的雷電,誰能想到有朝一日,凡人居然能掌握雷電的奧妙,並能為我所用。”

  “現在說掌握雷電的奧妙,還有點為時過早。關於電的探索,咱們隻是剛剛開始而已。不說別的,就是這穩定供電的電池,現在咱們還做的很粗糙,實用性也不強。若是用現在的電池來給電報機供電,還是有些不經用,成本太高了。不過沒關係,第一步已經邁出去了、剩下的事會容易很多。這樣,吾去遊說別山,讓國政院給科學院再撥五十萬的經費,爭取在這一兩年裏電報機的研究再上一個台階,盡快搞出可以在全國大範圍推廣的電報係統。”

  能有眼下這樣的成果,其實已經足夠令人驚喜了。這玩意兒純粹是從無到有的創造性研究,不管是電報收發機、還是供電係統,都是在理論和實際都無任何積累的情況下搞出來的,難度之大超乎人的想象。要不是有宋應星這樣的大才主持,絕對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

  對於宋應星的科學能力、李振新發現自己以前還是有些低估了。這幾年的電報項目的研究中,他老人家不但搞出了合用的電報收發係統,還研究出了很多電學規矩,比如對電流、電壓、電阻之間關係的總結、難能可貴的是他不但整出了電流、電壓、電阻的基本單位,還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以及規律,也就是說他老人家已經基本完成了電力學的奠基工作,這還給不給科學界後來者留條活路?

  正當李振新感慨老宋頭能力有些太過變態的時候,他老人家又提出了一個更令人震驚的話題。

  “邦德啊、吾最近有些新的發現,這電應該還有更大的妙用。你說用電磁現象是不是可以把聲音的振動也能傳到很遠的地方?電報機不就是利用電磁來傳遞掙動,讓遠端的炭筆在紙上留下痕跡。若是在收發兩端換成可以用聲音就能震動的薄片,是不是就能實現這個想法?”

  老宋這是想把電話一塊搞出來?跨度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啊!轉念一想,他老人家有這樣的想法似乎也不是太奇怪,因為宋應星本身在聲學上就有很深入的研究,在第一版的天工開物中,就有專門的篇幅來論述,經過這些年大量新科學的積累,生出新的想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用不著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