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農業大學的成果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9-12 03:56      字數:2163
  “邦德、你是想說?”

  “長聲、有話我就直說了,五年一換屆是我的提議,也是基本國政。年底要開的會事關這一國政的執行,按道理來說,咱們還沒到時候,還有五年。可五年之後一下子調整這麽多重職,對國政的影響太過劇烈,因此今年的先做些工作。你我兩人得把這個頭開好,不能隻讓下邊的人動,同時也得給年輕一代有些盼頭。我是這樣想的,這屆哪、你先徹底退,我哪半退。臨時設個常務總裁,所有歸總裁府的日常事務都有常務總裁定奪,我隻掛個名對一些特別重大的事指手畫腳一番。你這邊哪,也不是完全沒事幹了,成立一個為期兩年的臨時巡閱組,帶著退下來的重臣到全國各地看看,看看地方上的理政情況,不過這個巡閱組沒有實權,隻巡不理,巡出來的問題帶回來交給國事委員會進行討論,然後把意見反饋給政事委員會,讓他們去定奪。關於接任國政總統和臨時國事總裁的人選,你這邊覺得那兩人能擔起這樣的擔子?”

  這話說的真夠直的,幾乎是一點灣都不繞。吳貞毓聽完後,陷入長時間的沉默。換屆這事他心裏有譜,但心裏總是不自覺的回避這事。盡外他心裏也有一種想法,始終認為李振新不會真的執行這玩意。可該來的還是來了,特別是這麽早的到來,真是有些措手不及。

  “邦德、五年後你真會徹底退下來?”

  “不是五年後,年底會開完後我就要淡出,明年我的總裁府會搬到天津去,那邊新修的榮養區環境還不錯,你去看過房子了沒,咱們兩家做鄰居怎麽樣?”

  “真要這麽徹底?國朝完全恢複也就幾年時間,這樣做會不會讓局勢動蕩?”

  “要不是害怕局勢動蕩和失控,今年我就應該和你一道退。再給我五年時間吧,至於之後的事,就交給其他人來操心。實話說,這些年我真累了,現在總算是開創了一個太平局麵,與國與民應該是無愧於心了,事情總有一天會交給別人的,為什麽不早一點哪?至少咱們交給人的是一個錚錚日上的大明,還有啥念念不舍的?”

  “吾就當你說的是致誠之言吧?好在你這麽多年都沒有失信於人,這先河吾來開。關於繼任的人選,吾推薦別山和密之兩人,你意下如何?”

  “別山接任總統自是不二人選,隻是這總裁,吾覺得西寧王可能更為合適。”

  “西寧王?邦德你到底是怎麽想的?論軍事能力,西寧王確實隻在你之下,可總裁之職身負社稷,不熟政務怕是不行。”

  聽了李振新的繼任者人選,吳貞毓真迷糊了,他這是要搞什麽?哪怕是推薦肖正南接權都比李定國容易讓人理解。

  “總裁之職以後需要和樞密院院長分開,這個職位以後就是國事委員的頭領,主要作用是平衡朝政各方事務,裁決權行使的可能並不多,國政院這邊的職責以後會更重!”

  “你又要把這個職位給虛了?”

  “這世間有什麽虛和實的?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管他那麽多幹嘛!”

  吳貞毓看著眼前的李振新,突然覺得這人有些虛幻,他所思所想有些太超過人所能理解的範疇。心裏生出了一種感覺,這人真是對人世間的事厭了、也煩了,隻想著早日解脫。這一刻,他完全信了李振新會放棄權勢的說法,因為這世間的權勢似乎對他沒意義。再這樣下去,堂堂的大明國事總裁不會遁入空門吧?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遁入空門肯定不會,因為李振新並不是對這個時空的所有東西都沒有了興趣。提起他興趣的美好事物,其實還有不少。比如農業大學,最新搞出來的高產耐寒玉米就很令人興奮。

  自穿越以來,李振新就一直被糧食問題所困擾,這玩意是最為重要,也是改變最緩慢的。為了改變農業生產狀況,他在十幾年前就辦了農業大學,然而這十來年裏,進展並不是那麽理想。

  這些年農業大學是純投入,但回報卻非常一般。到現在為止,對農業產出的提升可能也就一成左右的貢獻。沒有培育出高產小麥、也沒有培育出高產水稻,唯一能拿出手的成果,也就是每年能供應新的土豆、紅薯子種。

  但這玩意並不是什麽有技術含量的東西,無非就是找些地種上土豆,然後讓它自然結仔,再把這些仔種到地裏,等來年收獲的時候,選出塊頭比較大的土豆,讓它生芽,分出芽子大範圍種植,新的土豆種子就能供應市場了。

  這麽幹的目的是因為土豆塊莖種植法有個問題,過上幾年後就老化了,帶的細菌和病毒比較多,不再適合當種子。而土豆的仔粒種植又天生有缺陷,同樣的種子種下去,長出來的塊莖差異非常大,產量非常不穩定,極不適合農民種植。所以必須要經過二次選種,才能保證產量穩定。

  農業就是這樣,高投入、低產出,時間周期非常漫長,好在大學辦了十多年後,總算是真正出了大成果。遼寧的農大分校,經過幾年試驗,找到了新的玉米種植繁育方向,並種出了高產耐寒的玉米。他們今年在長春地區試種,成果十分喜人。新玉米種子不但能適應長春地區的氣候環境,畝產還比之前北方地區的高五成。

  這成果不令人激動都難,有了這玩意進一步開發東北地區,就不是難事。現在大明對東北地區行政範圍隻是到達了長春以北不遠的地方,東北地區主要的農作物還是大豆、高粱這種不適合做主糧的糧食。有了耐寒高產玉米,整個鬆嫩平原將成為大明的新糧倉。流竄到這一地區的滿族餘孽,怕是好日子要到頭了。

  “老吳啊,我看在東北地區再設一個省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徹底將遼東問題解決,咱們這一代人應該能完成。一定要重獎遼寧的農業大學分校師生,他們做的貢獻太大了!”

  看著興奮的李總裁,吳貞毓覺得有些不真實,這人前段時間不是意誌消沉,覺得國事索然無味嗎?怎麽現在又在琢磨到遼東新弄一個省出來的事?怕是腦袋有些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