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人傻 地好 速去!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7-23 15:23      字數:2611
  當金海帶著人在劍河平原辛苦求活的時候,遙遠的北美西海岸同樣有一批移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去年臘月的時候,第二波從金州灣過來的船,抵達了登州港。他們帶來了比張仲成更準確的消息,更精準的地圖,關鍵是還帶來了大筆金子。一些重臣的家仆,也乘著船返了回來。

  ??這些人能平安折返,說明什麽?說明從大明到新金州這條海路,已然暢通。隻要行程順利、一年跑一個來回是沒問題的,要是時間安排的緊湊一點,說不準能跑兩個來回哪。

  ??返航的船員們,帶來了北美的特產,特別是金子,又一次引爆了民間的淘金熱和閑話熱,新金州成了不少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有的人幻想著去遙遠的金州淘金,發筆巨財,有的人純粹是為了過過嘴癮,胡吹一通別人發財的美事。

  ??民間熱烈的議論新金州,朝堂上也不遑多讓。回到京師的重臣家仆們,將自己在西海岸短短幾天的見聞悉數匯報給了家主。

  ??他們口中的新金州有幾個特點、人傻、地好、地盤大,是最適合種地做農莊的地方。

  ??“你說那地方的地堪比蘇杭?這怕是有些太言過其實了吧?”吳貞毓聽到家仆關於新金州情況的匯報,心中還有點不信。以他的見識來說,蘇杭的地就是天底下最好的耕地了,李振新小舅子莫名其妙找到的海外土地,居然能和蘇杭相比,著實有些匪夷所思。

  ??“老爺、小人一輩子和地打交道,好地壞地還是能分清楚的,金州那邊的地平著的很,我查驗過,水力和肥力都不下於江南。隻要墾種個兩三年,將地養好,絕對是上田。哪裏的氣候也好,北方可能一年一熟,金州灣附近和南邊一年兩熟是沒問題的。關鍵是那裏的地能連成片,五六千畝地在一塊弄個大的莊子,非常好看管。”

  ??“如此說來,你覺得咱們應該把那地方開出來?”

  ??“我覺得應該開出來、小人已經問了在哪裏開過田的人,他們種了兩茬多糧食,收成都不錯。一畝田打下的糧食,足夠兩三人吃用。說實話,我覺得五千畝地還有些少哪,最好是有個百頃地左右的大莊子,用心經營,能作為家本一直傳下去。”

  ??家仆說的話,令吳貞毓很是心動。他們家本來就是地主,在南直隸太湖邊上有數百畝好田。這些田產都是吳家人攢了好幾輩子,才攢出來的,其實並不算多。若是再能有百頃良田,吳家就能更上一個台階,日子也會好過不少。

  ??百頃良田是什麽概念?萬曆早期權勢滔天的張居正,折騰了一輩子,到最後也就攢下了八百多頃的地,終大明一朝有幾個張居正、嚴嵩、徐階這種級別的大貪官?也就是說當頂級大貪官,一輩子也未必能攢起這麽大的家業。目前江南等地的田產,一畝地價值在十兩銀元左右。五千畝地,價值就是五萬兩銀子,這對一般的重臣來說都是一筆巨財。並不是所有人都向李振新那樣,有奔馳公司這樣的搖錢樹,一年純收入輕輕鬆鬆過百萬。他們大多數人,主要的收入還是靠俸祿和土地,一年的總進項也就是大幾千兩銀元撐死。

  ??朝廷分給重臣的地是五千畝,想要完成百頃良田的夢想,還有五千畝的虧空,吳貞毓他們不得不另想辦法。

  ??“邦德、分給中興功勳的榮養田,大家派人去看過了,地確實不錯。不過有一點,那地方太遠了,派過去的人少了照管不過來,人多了地又不夠種。吾也聽說了,那地方的土地廣有,能不能再多分一些給大家?這樣也好做長遠的布置。”

  ??“大家都對那地方的地動心了?再多分土地也未嚐不可,隻不過調整起來比較麻煩,再說輕易更改規則容易造成朝廷朝令夕改,會讓民間有非議。這樣吧,原有的政策保持不變,至於想多要地的人,可以用錢來買。金州灣附近的好地定價五兩銀元一畝,北部和山區的地讓那邊的總督府根據實際情況,定個地價,讓大家認購你看如何?”

  ??“要說那地方的好地五兩銀元一畝,並不算貴。可哪裏都是荒田,且離大明遠隔重洋,開出來成本巨大,恐怕很多人不願意買吧?”

  ??“五兩銀元一畝,分十年付清,這十年內不收任何稅。這麽算下來,一年也就花個半兩銀元的錢,開發成本會少很多,應該是劃算的。”

  ??“分十年付清?這倒是可行。”

  ??“此項政策隻針對中興功勳,且每人隻有五千畝的權限。若是再想多占,就隻能付全款來買了。”

  ??北美洲的地再多,也不可能都白送給人,免費給大家分五千畝已經是上限了。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發買土地李振新主要是想給當地的總督府創造一些收益,讓他們有錢進行建設。以目前的政策來看,十年內金州總督府都沒有穩定的財政來源,農稅全免,工商業也沒有發展起來,總不能一直從大明中央財政撥款來維持吧。

  ??1666年二月底,第三批遠赴美洲的四千多移民,準備妥當乘船東行。這批移民中,有兩千多是大明重臣的家仆,還有兩千多是退役軍人及家屬。

  ??重臣們的家仆,都是輕一色的壯丁,基本上不帶家眷。隻派壯丁過去,一方麵是能快速的進行生產,另一方麵是為了控製這些人,免得他們在遙遠的海外生出異心,不老老實實給自家開荒幹活。

  ??除了派人過去外,他們還帶了大量的農種、家畜、生產工具以及錢。帶錢過去自然是給金州總督府交購地款。對於認購金州的土地,重臣們響應的很是積極,皆是按著上限買的。十年內付清購地款,對大家來說壓力不大,五千畝地一年也就付個兩千五百兩,省省都能湊出來。隻要組織得當,最遲三年後,土地就能產生收益,十年時間不但能回本,還能賺筆錢,這絕對是再劃算不過的買賣了。連李振新自己都響應了這個政策,為自家又買了五千畝地,同時還動員小舅子家也買了五千畝地,加上兩家之前分的一萬畝地(張仲成因為發現金州有功,賞了五千畝地),兩家合起來在西海岸占了兩萬畝的地,妥妥的成了大莊園主。

  ??到了五月初,這批人抵達金州灣,開啟了開發西海岸的新生活。往西海岸移民的工作,進展有些超出李振新的意料。照現在這個發展速度,每年移民總數很可能過萬。三五年後,西海岸就能有五萬多大明移民,棉花種植產業能初具規模。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