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春江水暖鴨先知,商人對市場的嗅覺最敏銳!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7-03 00:41      字數:2908
  正月二十幾的杭州城已有了春意,包玉海他們商社的人,這幾天都在杭州城周邊做生意。

  ??年前、商人們就從福建山區進好了白糖等貨物,現在正好拿到杭州來販賣。

  ??元旦的時候,朝廷在場裏舉行了中興大典,花了不少錢,現在正是城裏人最有錢的時候。用了兩三天的功夫,從龍遊帶過來的貨,便賣出去了不少。

  ??按道理來說,這種靠自行車馱貨的商業方式,效率低、成本偏高。但是他們做的生意是直接從產地到消費市場的一手生意,因此這生意還是有些利潤的。唯一不劃算的就是,人力投入有點大,可對包玉海等人來說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力。

  ??銷出去了一部分貨後,商幫在杭州城周邊也補進了一部分貨。像杭州的綢線、杭州的脂粉、杭扇、杭剪、龍井茶等產品,多多少少都進了一些。然後繼續趕路,下一步的目標是趕到南直隸的宣城。

  ??宣城生產的宣紙在長安,有很大的市場。一些高檔圖書、信件、書畫、文稿、精密圖紙,都要用到宣紙。

  ??看上這個生意的,不光是龍遊商幫,隻要是個與北邊做生意的商人,都會打宣紙的主意。當然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大批量進貨的商人,走的是渠道。像他們這種靠自行車馱運的小商販,走的則是零售。到長安的各個大學校園裏撥浪鼓一轉,總能碰見想買宣紙而不得的教授和讀書人。一張紙起碼能賺五倍的利,這生意好做的很。

  ??包玉海正在一處宣紙鋪子和老板討價還價,商幫裏的好友林俊盛也走進了這家鋪子。

  ??“包五哥?我看著外邊停的像你的車,走進來一看果然是你。你這邊進多少宣紙?咱們倆和在一起,讓老板給咱便宜一點。”

  ??“我從老家帶過來的貨都銷的差不多了,這次想多補一些宣貨。俊盛、你這次的貨,走的怎麽樣?”

  ??“也不錯,現在就剩些杭貨撐著哪。這次咱二人,就多進點宣貨。對了、五哥,離了宣城後,你從那條路進中原?”

  ??“我準備去趟信陽,在那一帶做幾趟生意,等清明前的茶業下來,捎一些去長安。”

  ??“這主意好,我也跟哥哥一路過去。商社裏的其她人,本來合計著離開南直隸以後,大家到中原再往開分,現在看來沒啥必要。朝廷恢複南直後,這一帶太平多了,咱們人少一些過路也沒問題。”

  ??“我聽宣城的人說,朝廷要把南直分為兩個省,將安慶、徽州、鳳陽、亳州等地合在一起,建一個安徽省,不知這傳言靠譜不?”

  ??“還不知道,反正傳的是有鼻子有眼的,聽說朝廷已經撥下款子,在這一帶新修柏油官道哪,按這個情況來看,傳言應該是真的。”

  ??“這裏要修柏油路?哪感情好!這裏的百姓可有福享了,唉、不知道我們老家啥時候也能修條好路。”

  ??“五哥還沒聽說嗎?咱們路上碰見的總裁相公,前幾日去了龍遊縣和衢州城,當場做了決議。由樞密院從軍費裏挪錢,修一條東接杭州、西到撫州,南抵延平,北到徽州的十字形戰備公路,平時民用、戰時軍用。”

  ??說是戰備公路,其實是李振新挪軍費修路的借口而已。這條路大部分都在山區,雖然有一定的軍事用途,對掌控、浙、閩、皖、贛四省有著重大作用。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這一帶的人出行方便,百姓有更好的致富機會。

  ??不挪軍費也沒辦法,政務上的預算都緊巴巴的,公路建設預算優先考慮重要的主幹道,還顧不上往山區修一條扶貧路。

  ??明清的十大商幫,光這條路的輻射範圍裏,就雲集了龍遊商幫、徽商、閩商、江右商幫、洞庭商幫五家,占了半數。這說明什麽?說明這地方的自然環境實在不適宜種田!

  ??古代出商幫的地方一般都不是什麽好地方,像江漢平原、中原這樣條件好的地方,就沒聽過出了什麽有名的商幫。晉商、秦商、徽商,無一不是表裏山河的苦地方。

  ??這個世界有沒有活菩薩?反正包玉海認為一定有,大明的總裁相公就是活著的菩薩。自古以來,哪個帝王將相,正眼看過他們這樣的小商販?唯有驅除韃虜、恢複中華、一心為民的總裁相公,偶遇的時候,會給他們敬酒,會問他們生意的情況、會為他們出行方便專門修一條路。

  ??出宣城的時候,包玉海專門在自行車前邊支了個竹竿,撐了個幡子。幡子上邊就繡著,李振新題給龍遊商幫的“貨殖天下、興國利民”八個大字。

  ??春光正好,正是男兒幹事業的好時節。踩著自行車,與商幫裏的兄弟們一起往中原趕的包玉海,覺得自己渾身上下充滿了力量。一路的風餐露宿,忍饑挨餓、遭人輕視,仿佛都不是事了。有總裁相公這樣的大人物關懷,已經足夠。他隻需要通過有力的雙腳,讓自行車再跑快一些就行。

  ??到達信陽的時候,明前茶還需要近二十天才能下來。現在就往長安趕,有些不合算。包玉海和幾個同伴商量了一下,趁著這二十天的時間,去趟舞陽,那裏有鋼廠,消費水平高,也有些精巧的機械產品,一來一回時間剛剛好。

  ??三月初,信陽的明前茶終於下來了。包玉海他們,趕緊定好新茶,架在自行車後座貨箱的上邊。有些為了保穩,隻架一大麻袋茶葉,而有的則架兩三麻袋茶葉,將自行車後座堆的像小山一樣。

  ??“五哥、你架三袋茶葉,車子能受得了嗎?”

  ??“茶葉這玩意看著多,其實沒多重,我試了一下,輕輕的,一點都不影響。”

  ??“沒影響就好,接下來這一路,咱們得速度快點,要是去的晚了,火車帶過去的茶葉,可就把我們擠的賣不動貨了。”

  ??“沒啥影響、咱們馱的這點貨才有多少,實話說還不夠人家火車一車皮拉哪。俊盛、到了長安貨賣的差不多了,我想去趟陝北,你去不去?”

  ??“去陝北?五哥你是有啥打算嗎?”

  ??“蘭溪渡口的時候,總裁相公給咱們說,最好進些印書的機械,在咱們老家就地印書,這門生意今後有大前景。我想去陝北看看他們最新的印書機械,最好能便宜些買上一套。”

  ??“哥哥、你有這個想法,小弟自當奉陪,這就陪著五哥去趟陝北。”

  ??春江水暖鴨先知,生意行情變好,最先感知到的,一定是商人。盡管才走了一半路程,可包玉海他們明顯感覺出了今年的行情是好是壞,動起了在實業上進行投資布局的念頭。

  ??別看老包他們騎的是自行車,幹的是商人裏邊最苦的遊商差事,但絕對不能小瞧龍遊商幫的底蘊。箱子裏能看到的雜貨,隻是人家掙飯錢和路費的物件。真正賺錢的珠寶,一般不到目的地,他們是不會拿出來示人的。眼前這些看著有些狼狽的商販,說不準各個身家不菲,懷揣巨資!他們投資實業,並不缺本錢。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