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要想富多種樹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4-28 19:48      字數:2114
  大力發展製漆產業,是上任南陽知府王國雄任上製定的南陽經濟建設發展戰略。到了這一屆,製漆產業依然是重點發展的產業。王華申的製漆工坊走向正規以後,被南陽府很快注意到了。主管經濟的副知州,專門帶人過來考察王家製漆廠的發展情況。

  “王掌櫃,你的製漆廠,很符合府裏重點扶持產業的規劃。本官這就回去寫報告給你爭取一筆無息貸款,讓你們作坊能迅速發展壯大。”

  “多謝大人抬愛,小民和作坊裏的工匠感激不盡。”

  “不說這些客氣話了,主要還是你們自己爭氣。短短半年時間,能做出合用的產品,並得到廠商們的認可,這事你們做的漂亮。貸款的事,本官自會張羅,不過讓廠子更進一步,則是本官對你們的要求,你們一定要再接再厲,爭取在短時間內成為南陽製漆產業的龍頭,從而帶動咱們府經濟的整體發展。千萬不能像陳家那樣敝帚自珍,不想著發展產業,而是千方百計的打壓同行,壓榨工人,欺壓農戶。”

  “大人放心,小民雖然出身微末,但大道理還是懂一些的。肯定不像其它同仁一樣,隻顧自家的那點蠅頭小利。”

  “有這個意識就好,本官也就不虛此行了。”

  南陽府之所以如此重視王華申的製漆作坊,主要原因是被陳家這樣的老製漆戶給氣的不輕。作為官府來說,自然是希望這個產業在興旺發達的同時,能夠帶動府裏種植漆樹和油桐樹的農戶增收致富。可像陳家那種做法,除了自己家賺的盆滿缽滿以外,農戶們增收有限,他們自家廠裏的工人也是窮的叮當響。長此以往,南陽的製漆產業談何發展?肯定會被漢中等地的廠子把生意都搶走。

  好在最近新出了一個新式的製漆作坊,看過他們的產品以後,南陽官府覺得這個作坊很有前途,有能力衝擊原有的產業形態,隻要扶持到位,對帶動全府製漆產業變革大有助益。

  回到南陽府以後,這位副知府除了給政事委員會打報告,為王家製漆廠爭取扶持政策以外,還向府裏提出了大力鼓勵農戶在山地丘陵地區種植油桐樹和漆樹的政策想法。

  他提出的倡議是,全府每年多種數萬棵油桐樹和漆樹,爭取在三五年內,讓南陽成為全國的製漆產業中心。發展口號就是,要想富多種樹!

  “各位大人,時不我待,製漆產業的前景大家應該能看明白,這是我南陽的優勢。咱們不能再錯過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要用有力的政策支持這個產業發展,好讓咱們府的經濟發展上一個台階。可千萬不能像杜仲產業那樣,雖然咱們府也是產膠大府,但處處仰人鼻息,受製於別人,大頭全讓漢中等府掙去了。”

  副知府的這番發言,贏得了府裏其它常務委員的共鳴。這幾年雖然整個南陽府經濟發展的不錯,可是沒有拳頭產業支撐。說白了就是跟在人後邊喝湯,總覺得低人一等。既然製漆產業有成為龍頭的可能,那為什麽不全力支持哪?這個產業若是發展的好,往大裏說能帶動全府的經濟發展,往小裏說也是在座諸位的政績。大明新朝對於地方官府的政績考核,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隻要這事幹成了,對於各位官員來說都是能拿得出手的硬政績,對仕途發展助力很大。

  很快南陽府便出台了一係列鼓勵油桐樹、漆樹種植的政策,並對像王氏製漆廠這樣有前途的工廠,提供了很多扶持幫助。

  “爹、聽過官府給王家廠,貸了五千兩銀子的無息款,他們這是鐵了心要讓王華申這個二五仔,發展壯大啊。”

  “憑什麽?我陳家一直是製漆行的龍頭,他們怎麽就看不上我家,非要支持咱家的對手?官府的這些昏官,一定是吃了姓王的那個逆徒不少好處,支持那樣的小人,真是氣煞老夫。”

  陳老頭越想這事越氣,覺得自己是被貪官汙吏給盯上了,一定是這幫蛀蟲收了人的好處,才處處為難自家生意。也不想想自家幹的那些事,但凡他有點大局意識,事情也不會發展成這樣。

  要想富多種樹,並不是南陽府自己提出的發展口號。幾年前,漢中府就已經喊出了一個口號。他們提出這個口號,主要是為了鼓勵百姓多種杜仲樹。杜仲膠作為高端橡膠,市場需求是與日俱增。特別是去年,奔馳車廠搞出了充氣內胎以後,需求更是成倍的增長。

  旺盛的市場需求,讓杜仲產業大府漢中賺了不少錢,全府的財政都因此寬裕了很多。府裏的官員非常慶幸,自己在這方麵布局的早,要是沒這份遠見,怎麽能吃到這份紅利?同樣是適宜杜仲樹種植的南陽,現在也隻有跟在他們後邊喝湯的份。

  漢中山區的農戶們,對杜仲樹這種發財樹,喜愛的不行,他們認為這是老天爺專門賞給他們吃飯的恩賜。這裏的百姓們衡量家庭財富的標準就是看這家有多少顆產膠的杜仲樹,若是那一家有百顆膠樹,那這家的小子就不愁娶不到媳婦了。

  媒婆們問親事,上來就問你們家的膠樹有多少。這是能產生穩定收益的優質資產,比家裏有多少畝水田含金量都高。

  正是因為受漢中杜仲產業暴利的刺激,南陽府這邊才迫不及待的鼓勵油桐樹和漆樹種植。他們也需要一個能讓自家百姓引以為傲的支柱產業,總不能啥事都看那幫老陝的臉色。老陝們這幾年的麵目,是越來越可憎。不就是因為發展的早,口袋裏有兩個糟錢啊。到那裏都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樣子,感覺全天下都沒有他們陝西好一樣。其它省的百姓,看到老陝,心裏會不由自主的生出想要抽這幫家夥一頓的想法。這幫家夥張口閉口李定西怎麽樣,李西寧怎麽怎麽樣。什麽咱們陝西人傑地靈,就是出人才的地方,說的其它省不出人才一樣,你說可氣不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