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渾河岸邊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4-03 01:50      字數:2218
  昏迷的祖大壽,被抬到床上靜養了半日之後才稍微清醒一點。清醒之後的老賊,趕緊向手下兵將們安排後事。

  “趕緊帶人占了山海關,然後一路向東接管錦州、寧遠等城。”

  “可是這些城在清軍手裏啊!”

  “不管那麽多了,他們要是不讓就打過去!咳咳……”

  說完這話祖大壽又暈了過去,全家老小被整的不知所措。祖家人經過最終的合計,還是決定聽老爺子的話返回到寧錦地區再說。

  祖家的兵馬到達山海關的時候,滿大海等人也盤桓在此處。兩股兵馬碰到一起,形勢頓時緊張起來。

  “祖澤潤你們祖家到底是怎麽一會事?帶著大軍到山海關來幹什麽?”

  “我父王病重,要回到錦州老家療養。還請巽親王行個方便,放我軍出關。”

  “你們祖家現在是燕國的皇帝,跑到我大清的治下怕是不方便吧?山海關以東可容不得外人放肆。”

  “巽親王、眼下的局勢你不是不清楚。放我們出關,還可以幫你們頂住李定西在北直隸的大軍東進。你們好騰出人馬,趕緊解決竄入關外的明軍。不然你和我們在這裏耗著,等人家騰出手你們怕是連沈陽都守不住吧?”

  “祖澤潤注意你說話的態度、這是給主子說話的語氣嗎?”

  “這時候了還想當人主子啊,眼下滿人與我祖家是休戚與共,希望你們能看清形勢。寧遠、錦州我們家經營了好幾世,守起來肯定比你們方便。你們最應該幹的事,是趕緊將在關外的明軍趕回鬆州城。”

  “你們能守住關寧錦防線?”

  “怎麽守不住?隻要你們的沈陽不失,我們祖家就不會讓明軍越過山海關一步。”

  ……

  宣化城內,李振新已經把總指揮部前移到了這裏,目前忙著匯總各個戰場的軍情。

  山東戰場肖正南的大軍已經光複泰安和袞州等地。留了一個多師的兵力駐防以外,其餘兵馬盡數北上,由德州入直隸,全力清剿北直隸南部的祖係殘餘兵馬。

  北直隸戰場,薑振宇和方以智兩人將京師和天津接管的事宜料理的差不多了,目前正準備進一步擴大戰果。

  “別山、山東和北直隸的戰事已經進入尾聲,濟南以北直到承德,除了少數幾個被亂軍占據的府縣以外,基本上都被我軍光複。下一步,是你們行政機構出大力的時候了,務必要在短時間內理清政務,為我大軍出關騰出手。”

  “王爺我近日就趕到到京師,幫密之處理政務。那裏現在是前頭萬緒,估計他們都忙的焦頭爛額了。”

  “那是肯定的、這次戰事發展,有些出乎意料。祖大壽和唐通的不識時務,令我們手忙腳亂啊。本來以為他們會起義投誠,結果卻選擇死硬到底。”

  “那兩人是老軍頭,視軍權如命,怎麽可能輕易放棄兵權。他們是不到黃河不死心,等我們理清目前的這幾處光複區,看他們還怎麽死硬。”

  “你到京師之後,估計人手不夠用。我看把軍政府的一些協理委員還有參讚委員們暫時征用了,讓他們協助你和密之先把架子搭起來。對了給吳首輔去封急信,讓他帶著人趕到京師,他那邊也有些人能用。”

  “朝廷的人來了之後,該安排什麽樣的職位?總不能把所有的重職都安排給他們吧?”

  “肯定不能這麽幹、這樣吧、軍政委員會,改製為兩院、十六部。兩院為行政院和樞密院。行政院總攬政務、樞密院總攬軍務。行政院下屬、禮部、吏部、兵部、財政部、戶部、工部、交通部、治安部、大理寺、監察部、教育部、太醫院、秘書局等十三個部。樞密院下屬、軍令部、參謀部和軍械部三部。這兩部共同為軍政委員會及國事委員會負責。”

  “王爺、國事委員會和軍政委員會,該如何分工?還有兵部與樞密院是何關係?”

  “國事委員會議定大方向,軍政委員會議定具體執行內容。最終決策以軍政委員會正式文書為準。軍政委員五年為一個任期,委員通過各級委員逐級推推舉產生。國事委員為終身職務,暫時由各家實力派推舉產生。具體的名額,等老吳等人來了咱們再詳談。樞密院總攬軍務,兵部負責協調政事和軍務共同涉及到的部分,目前主要負責征兵、退役士兵安置、地方防務規劃等事宜。”

  李振新的設想是國事委員會相當於懂事會,而軍政委員會相當於執行管理委員會。大事由國事委員會先定調子,剩下的事都交給軍政委員會去具體討論執行。具體怎麽分工,還沒有完全想好。設立國事委員會本質是為了給自己這樣的軍閥弄個過渡機構,等情況穩定了,這個機構會慢慢變成閑設機構。

  張同敞聽了半天也沒弄清楚,李振新的具體打算。不過事情倒是可以先幹起來,並不影響目前政務的處理。新設立的十來個部門的具體職責,除了兵部有點模糊以外,其它的部門軍政府倒是早就這麽分了,這次隻不過是正式確定了名分而已。

  兩人商議了一個大致方案後,張同敞就往北京城趕,李振新則留在宣化繼續指揮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他現在還不能去北京城,一方麵是軍情都在宣化集中,不方便直接搬到北京。另一方麵是因為,作為正經的大佬他得壓住場子。等北京城那邊理順以後,舉行一個正式的入城儀式,方可入城。

  此時遼東戰場還在激烈的交鋒,進過二十多天的推進,孟祥輝的主力部隊順利越過遼河抵達渾河岸邊。

  “總司令過了渾河我軍就可以直插沈陽,這一戰也到分勝負的時候了。”

  “王爺當年在講武堂講課的時候,就提過渾河血戰的戰事,今日我等終於有機會再次帶大軍來到此處。傳令、賀師長、王旅長等人盡快趕到這裏。本將要舉行誓師儀式,正式發起光複沈陽之戰。對了也給女子特戰隊的馬隊長傳封軍令,讓她參加誓師儀式,此地和她還有些源緣。”

  渾河河畔軍旗獵獵,大明的新一代軍人,準備用一場大戰向三十多年前逝去的先烈們致敬,告訴他們大明的旗幟再次回到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