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李定國的迷茫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3-08 21:37      字數:2154
  王國雄乘坐鐵路馬車到達繩池之後,換乘普通馬車到達洛陽。方以智作為河南巡撫,又接見麵談了一番。

  兩人的談話內容和張同敞的差別不大,不過更加具體。比如南陽的稅務問題、以及目前境內的一些大工程項目,還有就是民生問題。

  通過談話,王國雄對南陽的情況有了一個基本了解。這裏是農業大府,境內也沒什麽成規模的工商業機構。他過去以後,一方麵要穩住農業生產,另一方麵則要想辦法在工商業上找到突破口。

  “輔仁、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商不富。到南陽之後你一定要農商並舉,這樣才能盡快改善治下的麵貌。”

  “撫台大人,學生最近一段時間,也查看了南陽的一些文獻。吾覺得南陽油桐和漆業可以大力發展一番,同時還可以引進一些工坊。南陽的商路南接湖廣北通中原,隻要道路情況變好,百姓們應該受益無窮。”

  “你果然是個實幹之人,油漆這塊王爺和吾也覺得是南陽的優勢,現下各類鐵器對油漆的需求相當大,這個產業肯定前途無限。南陽的路況,這幾年有大的改善,你到任之後要想辦法繼續加強。其實王爺一直想修一條從鄭州過南陽直達湖廣的鐵路,不過目前咱們的財政有點緊張隻能暫時擱置。”

  聽到南陽暫時無法修鐵路,王國雄還是有點失落。鐵路的優勢,他在從長安往繩池走的時候,深有體會。無論是速度還是運力,和公路馬車相比優勢明顯。估計年內從長安直通中原的鐵路就會全線貫通,可想而知對沿線的工商業和農業帶動作用有多大。隻是目前,南陽還沾不上鐵路貫通的光。

  先不想鐵路的事了,盡快到南陽把情況理順才是關鍵。在一縣之地當一把手,和在一府之地當一把手區別還是挺明顯的。在縣裏當主官,隻要願意,是可以做到麵麵俱到的。可當了知府之後,就是再勤政也沒法將所有的工作都抓起來,隻能抓大放小,有選擇的進行工作。抓什麽、放什麽,這都是學問,得做好取舍。

  南陽知府懷著忐忑的心情,趕赴任上,能否大展宏圖,就看這幾年的努力了。

  有的人為了前途奔波,有的人卻對前途充滿了迷茫。

  肇慶府西寧王行在,李定國的心情和這炎熱的天氣一樣煩躁。他發現自己居然無事可幹了,甚至沒有了奮鬥目標。

  前不久廣州的尚可喜和武昌朝廷,達成了共識。尚可喜被封為南粵王,正式向朝廷稱臣納貢。據說稱臣的條件很難以啟齒,隻要他每年向朝廷納三十萬兩銀子的賦稅就行,這不就是花錢買平安嗎?

  尚可喜歸順以後,朝廷向李定國頒發了旨意,讓其停止對廣州用兵,以後大家是一家人了,沒必要打打殺殺,應該一致對外。

  這叫什麽事?之前一直是對手的人,現在成了同僚。而之前一直合作抗敵的福建鄭氏,現在卻成了敵人。

  看著如今天下的亂局,李定國有種無力可使的感覺。到處是敵人,到處是友軍,以後到底該怎麽辦?

  早知道局勢會變成這樣,當初武昌會議的時候,就應該支持定西王的提議,將國事委員會正式運行起來。起碼不會像現在這樣,弄的天下分崩離析,毫無章法可言。

  聽說貴州的劉文秀已經擅自稱王,朝廷也在他的脅迫下,不得不承認這個既成事實。夔東的那幾家也蠢蠢欲動,正在操作封王建製的事宜。照這個情勢發展下去,局勢還會更亂。

  “定西王治下,最近有何動作?”李定國最關心的還是北邊大軍閥的情況,若是他那邊再出來添亂,那就沒法收拾了。

  “定西王那邊,好像沒啥特別之處。”

  “他們就一切照常嗎?坐擁雄兵,豈能對如今天下的亂局置之不理?”

  “一切照常,除了在境內大修道路以外,好像沒幹其它的事。定西王也是豪奢,聽說其在各地直接用鐵鋪路,所耗鐵料不計其數。”

  “這個定西王,到底是怎麽想的。麵對天下的亂局,既不想著戡亂救國,也不想著爭雄,真是個怪人。其有用兵和擴軍的動作?”

  “也沒有,其麾下兵馬還是維持原樣,對外也沒有大規模用兵。隻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平定了河州民亂。不過其在平定河州民亂的時候,大開殺戒,所用之法尤為狠厲。”

  “這事吾聽說了,對那些賊骨頭,就應該下狠手。吾倒覺得還有點輕了,當年成化的時候,若是再狠絕一些,也不會出現遼東之禍。”

  李定國絕對是個民族主義者,他對非我族類之人的恨意比李振新有過之而無不及。

  聽了屬下的匯報,老李是更迷茫了。他本來是想看看北方軍政府的應對之策,好跟進學習一下。但那邊是毫無動作,除了修路以外別的啥事都不幹。自己總不能學著他們去修路吧?

  雖然治下的地盤不算小,廣西全境、湖南南部、廣東東部,都歸他節製。可老李還是沒那個閑錢去修路,再說南方水網密布,沒必要再修什麽路。

  自懂事以來李定國的生活,基本上都在打仗。他也適應了這種極端的生活狀態,眼下卻突然無仗可打了,心裏邊反倒是更加煩躁。若是天下真的太平了,到還好說,大不了就馬放南山,卸甲歸田。可這天下明明是紛亂不堪,明眼人都知道,禍亂的苗頭是愈演愈烈。這種局勢下的平靜,實在是讓人心煩。

  “派使者去給洛陽的定西王去信、吾要問問他到底是準備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難道他真準備坐視不管?”

  北邊的那位,一定會有破局的想法!李定國這點判斷力還是有的,南昌會議的時候,那人應該已經意識到目前的這種亂局,所以才會提前布置。隻不過自己等人,沒有理會人家的好意,轉而去支持朝廷的那幫庸臣,幫著朝廷從中作梗。回過頭來想想,似乎虛君共和,群臣共治,並無什麽不妥,起碼要比目前這種情況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