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這就是打草穀的下場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3-05 18:37      字數:2091
  肖振南領117師從平涼過隴山的時候,前方傳來消息,王進寶帶著騎一旅,在鞏昌府將犯境的亂民已經驅離,目前正趕往蘭州解圍。

  李振新在之後也收到了同樣的戰報,從王進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這些亂民的實力並不強,不過人數卻不少,有兩三萬之多,怪不得本地的保安團,應付不了。

  估計等肖振南的大軍趕到的時候,河州亂兵已經被王進寶趕了回去。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讓老肖帶一個師的主戰人馬過去,可不是為了給蘭州、鞏昌解圍,而是要讓大軍殺入河州、甘南,將這個地區給好好的整頓一下。

  一個裝備精良的整編師,再加上一個騎兵旅和若幹保安團,三四萬士卒進入這一地區,犁地都夠用了。

  “王爺、肖指揮的大軍已經進入鞏昌府地域,王旅長也打退圍攻蘭州府的亂兵,大軍已抵進狄道。肖指揮說,已調查清楚此次賊兵暴亂犯邊的緣由,他們是想到蘭州和鞏昌等漢人聚集的大府打草穀,好過年!”

  “好一個打草穀、把我們漢人當豬狗嗎?老子不消此恨,為榆中的近萬被無辜屠殺的百姓報仇,心氣難平!給肖總指揮傳令、讓其帶大軍進入河州、甘南作戰,凡是參與此犯邊和屠民事件的亂民,一個都不能放過,都擒拿歸案,押到蘭州和鞏昌審判。”

  肖振南收到李振新的軍令後,沒有耽擱,直接帶著大軍從兩路殺入河州。

  雖然這一地區地形複雜,易守難攻,但在絕對實力麵前,這些並沒有成為阻礙。到了來年正月的時候,大軍已將這一地區給蕩平了。

  然而李振新卻收到了一個令他不滿意的消息,對當地亂民的罪行甄別工作遇到了極大阻力。當地民眾報團現象非常嚴重,包庇罪犯,消極對待大軍盤查,教門人士帶頭抗法。嚴重擾亂了大軍正常的工作,到現在為止才揪出了三五百罪魁。

  “肖君實腦袋有問題嗎?這點事都辦不好!我是讓他過去當神探,帶著幾萬人審案子去的嗎?既然他不想當這個惡人,那就本王來當!傳令,對河州一帶亂民,凡是超過十八歲的成年男子,每兩人殺一人,教門高層一個不留!十二到十八歲的男子,全部帶回各州府受學,給他們好好教教仁義禮智信。所殺人頭硝製好了,全部帶回長安,吾要給九邊的首領們傳過去,讓他們看看打草穀的下場。同時讓呂強派出監察人員,監督執行情況。此事有包庇、或者執行不到位的追究其過失,他肖君實若是打了折扣,我連他一塊收拾。”

  李振新殺氣騰騰的軍令,嚇的身邊人都鴉雀無聲。他們從未見過王爺,如此殺伐決斷過。當然若是有振川的老人在場的話,一定會想起當年前川堡火燒清軍的場景。那個時候的李王爺,就是這幅神情。

  這份軍令的內容,很快傳到了軍政府高層的耳中。這並不是密令,而是明文,是要專門謄抄備案的。在洛陽的方以智,第一個趕過來勸阻。

  “王爺、如此殺戮可不是善行。”

  “密之、你說亂民們在榆中屠城的時候,有無人勸阻?”

  “想來,是沒有吧?”

  “為何會沒有哪?”

  “其為禽獸,自然是人人如獸!”

  “人是人獸是獸,人群裏不能有獸,不然會讓人也受了影響。吾此舉就是為了將人裏的禽獸給剔除出去,對禽獸的寬容就是在害人。五胡亂華,兩宋滅國,清兵屠民之禍就是你們這些對禽獸寬容之人惹出來的禍端。說白了就是人獸不分、是非不明!你們不想想那些屢屢被打了草穀的百姓又有何辜?那些被清軍屢次入關,虜去的百姓是犯了啥罪?你們要是能用嘴將他們勸退,或者是用嘴將死去的百姓說活,吾就收回軍令!”

  方以智被李振新罵了個狗血噴頭,羞愧難當的回去了。從長安趕過來的張同敞,同樣也沒吃到好果子。其他想勸的人見狀,隻好打住念頭。而李振新卻來勁了,直接在興平時報上寫了一篇文章,大說特說人獸之分,還痛批了一翻對本國民眾生命漠視,卻對殘殺破壞百姓的賊人同情的偽善。

  估計這些東西,都會成為幾百年之後,人們痛批他反動、殘酷、冷血、實行民族壓迫和迫害政策的證據,然而李王爺完全不在乎。老子就這麽幹了,而且是留了大量文獻證據在案。

  事情既然已經做了,就要把功效發揮到最大。肖振南陸續發過來的人頭,李振新可沒有浪費,而是將他們打了包,送給了沿線邊民部落的大小頭領。並附上了一封說明書,以後凡是到漢地打草穀或者是屠民的都是這個待遇,你們自己掂量著來。

  河州變民的遭遇,很快在整個西北邊境傳開了,自古以來漢人政權如此狠絕的,似乎隻有一個皇帝。大明的成化皇帝,在遼東這麽犁過一次地,用了一個詞叫絕其種類!不過史書上記載所殺之人,也不過是幾百人而已。

  李振新就不一樣了,十來萬河州人,讓他一下子砍去了兩三萬,還都是壯年男丁。這地方的人也沒地兒跑去,因為軍政府給其它勢力打過招呼了,凡是收留此地亂民的,以同夥論處。

  在河州一帶,惡名遠揚的並不是李振新,而是肖振南,誰讓他是實際執行人哪!削一頭這個惡名,過了一百年,還有人拿來嚇小孩子。

  本來這事幹的夠絕了,可是定西王爺還沒有善罷甘休。他覺得這樣做絕不了後患,怎麽就想著從男丁下手來解決問題?女人才是關鍵!於是他調整了政策,準許未滿十八歲的成年男丁,就地就學。但要八歲到十八歲的女孩子都到內地州府上學,年滿十八歲以後,再根據她們的意願看是否回去。提高女性的認知水平,對提高整體社會的文明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