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定西王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1-02-24 13:02      字數:2372
  開封和鄭州的戰役在十天之後,就結束了。中原的三座大城陸續被光複,整個河南的局麵算是全麵進入明軍的節奏。

  接下來的戰事,將主要集中在豫東和豫南地區。新一輪作戰計劃是用兩到三個月時間,基本掌握河南全境。

  “邦德、你再不能這麽冒險了!這次你看多危險,若是你有個什麽閃失,咱們的中興大計該如何實現?”張同敞趕到洛陽後,第一件事就是帶領著其他文官批判李振新。

  李振新在繩池遇險的事,被他們得知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張同敞更是急忙趕到河南前線,來監督他們這位主帥,讓其不要再幹軍事冒險的行動。

  “現在也沒什麽冒險的必要了,當時不冒這個險,局麵打不開啊。”

  光複河南全境,最大阻力是兵力缺乏的問題。眼下十來萬大軍,撒到偌大的中原之後,還是有點太少。

  “別山、你這邊現在主要工作是理清政務,同時再編練十二三個保安團,咱們的兵馬還是有點太少。”

  “咱們的主戰部隊,是不是也需要擴編一些?若想光複全國,十萬人有點太少啊。”

  “吾也想擴編,可是咱們六個主力師的編製都快要占滿了,沒有多少擴編的餘地啊。”

  “你還真要遵守這個編製計劃啊?”

  “這叫什麽話?定了規矩,就是為了遵守!不然定規矩幹什麽?先等等再說吧,看看其它幾路人馬的戰果再看情況。”

  按照編製計劃,第五集團軍正規作戰部隊的人數也就是十三四萬的樣子。目前來說,已經有十一二萬了,再能擴編的餘地也就一兩萬,沒啥必要。

  理論上來說,主戰部隊有這麽多,基本上夠了,可架不住李振新控製的地盤大啊。陝甘川豫四個大省,同時還有西域和草原需要威懾,從占據的土地來說,他現在所控製的區域,和滿清比都不算小。當然了,綜合實力還是有一定差距,人口這一條就沒法和人家比。

  李振新的想法是等將河南的問題解決之後,明軍的其它各係統得有個更加規範化的整合。不能再像現在這樣各自為政,名義上大家是一家人,可實際上都是各吃各飯,互不搭理。解決軍閥的問題,要提上議事日程。不然趕跑了滿清,又會陷入內戰。

  清軍在河南的主力,在經曆了繩池之敗後,沒有繼續出擊,而是從豫南地區東撤,向徐州、南直隸一線集結。他們已經放棄了對中原地區的爭奪。

  “國公、朝廷派人來宣旨了!”

  “朝廷來宣旨?為何國事委員會沒有傳來消息?”

  “估計是陛下的決斷!”

  這時候來宣旨?永曆帝和朝臣們到底打什麽算盤?肯定不是純粹刷存在感。

  前來宣旨的是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

  “指揮使大人,遠道而來,可是帶來了什麽好消息?”

  “恭喜太保了,陛下和朝廷感念太保光複河山的功德,特別是此次光複中原的大捷,特讓吾來傳旨,封太保為定西王,總督西北軍政事宜!”

  封王了?當初李振新可是旗幟鮮明的拒絕封王的。可為何永曆帝和朝廷偏偏要在這個時候,給他加一個王爵?大明皇帝對於爵位,可是吝嗇的很。就目前來說,幾個活著的王爵,都是被逼無奈之下才封的,可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主動的送一個王爵給人。

  思索再三,李振新基本上想明白了朱由樃等人的用意,他們想用一個王爵把李振新給捆在西北。同時還能通過這個王爵封賞,在第五集團軍和西北軍政府中刷一波存在感。

  “指揮使,麻煩回複聖上和朝廷,以後類似的決議還是先和國事委員會通個氣,不然其他人會對聖上有意見。”

  定西王這個爵位還不好拒絕,不然會讓李定國下不了台。從爵位來看,永曆帝等人,意思很明顯,他們不想讓李振新的兵馬繼續往東打了。再打下去半個國家就被李振新勢力所占據,這對大明王朝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

  如今這個態勢,朝廷可以容許軍閥存在,也無力阻止軍閥的存在。但再大的軍閥也不能控製半個國家的地盤,到了那個地步,李振新勢力還能算軍閥嗎?

  在洛陽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受勳儀式後,馬吉翔就被打發回重慶了。他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據說朱由樃也不怎麽喜歡這位身邊的近臣。

  “別山、現在中原大局已定,下一步就是光複兩京的戰事了。可在這之前,朝廷的事得理順,你有什麽想法,說說看。”

  “王爺、實話說到了這一步,吾心裏也沒個準主意。目前朝廷大權旁落,各部勢力互不統屬,各自為戰,這般情況下,不整合不行,整合了也不行。再說恢複兩京之後,朝廷與各部勢力的關係,和咱們的關係又當如何處理?這就像一團亂麻一樣,實在不好下手啊!”

  “再棘手也得想辦法處理,總不能一直拖下去?等恢複了兩京之後再打內戰怎麽辦?眼下的態勢確實是複雜無比,不過也不是沒有破局的辦法!以目前的勢力來說,咱們最強、下來是西寧王,吾覺得隻要咱們兩家把調子定下來,其他人就是有意見,也左右不了大局,他們會審時度勢。”

  “王爺,莫非有了方略?還請明示。”

  “湖廣的戰局如今還處於膠著狀態,吾想等中原的事差不多了,派一個師從南陽入湖廣,收複武昌,然後在那裏開一個國事大會。”

  “大會的議題是什麽?”

  “正式整編軍隊,為軍隊國家化定個正式的章程。同時加強國事委員會的權威,在武昌設立國事委員會行營。在國事委員會下設兩個機構,軍令部和政令部,統一號令和政令,將國事委員會逐漸演變成正式的政府。”

  “王爺、能給我透個底嗎?你到底是想要建一個什麽形式的政府?帝室和朝廷將來要如何安置?”

  “實話說,到了這一步吾還是沒想明白要建個什麽樣的政府。但基本思路還是有了,吾想建立一個虛君共和朝廷。虛君是指,帝室隻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不理實權。共和是指,以後軍政之事,共同商議決斷。”

  “虛君共和?這事沒有先例可循,會不會造成像東周那樣列國分治的局麵?”

  “所以要共和,要讓國事委員會正真變成權威機構,還要消藩,把軍權、政令、法度都集中到新的朝廷之下。”

  “此事難度頗大啊?”

  “吾知道、目前來說最重要的是搞定西寧王和以吳貞毓為代表的朝廷,隻要這兩方勢力和咱們合流,事情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