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根針難倒李鉗工
作者:小波不停      更新:2020-11-11 01:48      字數:2218
  寒冬臘月的山穀裏並不蕭條,李振新正在帶著大家砌燒磚的窯洞。砌磚的窯洞並不大,主要是為了方便做試驗,試驗用什麽方式才能燒出耐火磚。耐火磚是煉鐵爐的重要材料,可誰都不知道用什麽方式才能燒出來,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不同的土,一爐一爐燒。好幾個石頭砌的窯洞一起燒,燒出來的磚已經有好多了,但是耐火磚的配方還是沒有找到。

  這些磚並沒有被浪費,一部分被用於砌燒石灰和練焦炭的窯,還有一部分被用於在山穀穀口的位置修一道寨牆。之前的山穀裏沒有任何防禦措施,但隨著人越來越多,就不得不啟動防禦建設了,有了寨牆大家才會有安全感。

  穀口的位置,挖了一道防禦的壕溝,然後在壕溝的裏邊夯了一道土牆土牆的外邊再包一層磚,這樣的防禦措施,估計一般的小毛賊和土匪是奈何不了的。如果以後練出了鐵,李振新還準備在外圍拉一道鐵絲網,那樣就完美了。

  在臘月的最後幾天,耐火磚終於燒了出來,緊接著石灰和焦炭也相繼被燒了出來。總算是奠定了一點工業發展的基礎。看來過完年之後,就可以準備大煉鋼鐵了。想想這不到半年的時間,過的可真不容易,從幾乎赤身穿越到明末到現在,總算是有了一點家底和生存的本錢。

  就在李振新沾沾自喜的時候,王四的老婆缺給驕傲的李先生帶了一個大難題。那天王四老婆給李振新說能不能,做一些針出來,山穀裏縫衣服的針不夠用。李振新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讓她第二天過來取。

  結果到了打鐵爐旁邊,準備做針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會做針。別看縫衣服的針並不起眼,可是真正做的時候才發現難度一點也不低。怪不得有人說,越不起眼的東西越難做。一根小小的針,工藝一點都不簡單,首先得做出硬度很高而且要非常細的鋼絲

  為了做出細鋼絲,李振新和其他人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李振新想出的辦法是,用鑄模的辦法先鑄出一個帶著細眼的厚鐵板。然後把燒紅的鐵料放到上邊,用錘子使勁往下錘,在壓力的作用下回從細空裏拉出鐵絲

  。這個方法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鑄出有細眼的鐵模就非常不容易,做廢了好幾塊鐵模之後,才算是做出了勉強能用的鐵模。接下來的工作就更難了,鐵料如果燒化以後放到鐵模裏就會和鐵模形成沾結,如果燒的溫度太低,又沒辦法通過錘壓,壓出鐵條來。連續實驗了好幾天之後,李振新絕望的發現這個辦法行不通。真的不知道古人是怎麽,做出鋼針的,現在想來可一點不敢小看古代的工藝。

  第一個辦法行不通之後,李振新非常不甘心,他非常不服氣的是自己一個現代鉗工居然會讓小小的一根針給難住了。仔細回憶自己在鋼鐵廠見過的生產工藝,他發現還是找不到辦法,鋼板的生產工藝他到是回憶起來了。原理和小時候農村用的手工壓麵機差不多,就是把燒紅的鐵料放到兩個滾動的鐵柱上然後就壓出鋼板了。等等能壓出鐵板,似乎也能壓出麵條啊,小時候他特別喜歡吃的那種細麵條,不就是很像鐵絲。唯一的差別是一個用的是平滑的鐵柱,另一用的是兩個有凹槽的齒輪狀的鐵柱。

  想到這兒,李振新不禁感歎自己就是個天才啊,完全可以根據手工壓麵機的樣子做出一個手工的壓鐵機,這個難度並不怎麽大,帶凹槽的鐵柱手工銼都能銼出來。說幹就幹,利用從車裏拆下的軸承,以及鑄了幾個鐵柱。李振新帶著人奮戰了五個晝夜,終於在大年夜的前一天做出了一一套壓鐵板和鐵絲的機械。

  這是來到古代以後,做出的唯一一套自住創新的機械啊,盡管是幾乎照抄了後世的壓麵機,但這也讓李鉗工興奮不已。

  大年三十這一天,李振新安排吳老三張羅著準備過年的東西,首先是得做一頓像樣的年夜飯,讓山穀裏的人感受一下組織的溫暖。殺了兩頭豬,三隻羊和二十隻雞,配合著大白菜和麵條,用吳老六的話說完全是可以做出來一頓席麵。當然以李振新的眼光來看,就實在太簡陋了。

  吳老六們忙著準備年夜飯的事情,李振新卻閑不下來,他一定要趕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把答應王四老婆針做出來,這是一個穿越者的驕傲感。

  組織人手先把用的鐵料燒紅,然後放到壓鐵板的機械上,利用人工攪動使勁壓出鐵板。再把鐵板燒紅之後放到壓絲機上,壓出了鐵絲。然後剪成長短一樣的鐵針,最後經過手工細致的打上針眼,再經過滲碳,炒製,回火、淬火,打磨,終於在吃年夜飯之前做出了兩百多根鋼針。

  坦白說這些鋼針的做工並不怎麽樣,但李振新依然很滿足。當他鄭重的把鋼針作為禮物送到王四老婆麵前的時候,王四老婆一點也感受不到那種神聖感,在她看來這不就是普通的針嗎?為什麽李振新在遞針的時候表情那麽莊重。

  這能是普通的針嗎?這裏邊包含的是心血,是一整套鋼鐵加工工藝。盡管王四老婆沒有意識這件事的偉大意義,可有人卻意識到了。這個是是誰哪?自然就是生意天才吳老三。他看到李振新做的針之後,立馬就過來問李振新這針能不能拿出來賣?

  一根小小的針能做多大生意?李振新覺得老吳頭純粹是做生意上癮,連這種小生意都不放過。結果吳老三卻說,現在陝北這針的生意絕對大有可為,之前王四老婆也找過他從外邊買針,結果他硬是沒有買到。因為以前這種繡花針都是從南方過來的,現在商路斷絕市麵上這種針可是緊缺物。再說以前太平的時候,針就買的很貴,在鄉裏一根針能換十個雞蛋哪,現在估計都能換二十個了。

  這生意可以做啊,以目前山穀裏的生產水平,隻要稍加熟練一天就能生產五六百根,而且鐵料也不怎麽耗費,所以是一個非常花的來的生意。趁著大家吃年夜飯的空隙,李振新就和吳老三商量好了鋼針的生意。以後山穀的產品除了,毛紡織品以外又有了一個拳頭產品。如果煉鐵成功的話,產品一定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