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張章 立威
作者:劍寺      更新:2021-01-22 20:13      字數:2143
  雖說近些日子,包拯順風順水,解決了不少蛀蟲,表麵上看著風風光光,可暗地裏,這些官員在我就連手,從今日之事就可以看出來。

  要是崇禎帝不出手,這些官員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鏟除都察院這個阻礙,或者從中作梗,讓都察院查不到任何的東西,也有可能直接找機會,殺死包拯。

  就算他們沒有殺死包拯,他們也會讓包拯以後辦案,更加的困難。

  “包拯,朕問你,他們說你徇私枉法,確有此事?”

  現場已經有答案了,但崇禎帝為了給包拯立威,還是要問上一句。

  “回陛下,此事斷然不可能,臣近日以來,不曾和人接觸。”

  確實大明現在的渾水,太渾了,早在幾日之前,崇禎帝就提醒了包拯,自那之後,包拯連督查府的大門,都沒有出去過,更不要說與人接觸了。

  當然,那些督查院的人除外,至於說辦案,都是包拯命人把人抓回來,在親自審問。

  “可有證據?”

  崇禎帝雙眼微眯,這場大戲快要收場了。

  “督查院所有人,都可為臣坐鎮,還有那些在督查院外,監視著督查院的人,也可以作證。”

  包拯果然是鐵麵無私,上來就直接說出了近日遭遇,一點也不顧有些人的顏麵。

  “好!那我在問你,徇私枉法勾結臣黨,欺君罔上該當何罪?”

  崇禎帝見時機到了,也該到了解這一事的時候了。

  “陛下,該當死罪,情節嚴重,殺三代,情節稍親,變為庶民永不回京!”

  包拯擲地有聲,在朝堂之上回蕩,讓站出來的大臣們格外恐慌,現在包拯的聲音,在他們聽來,就是勾魂魔音,直接灌輸在他們的腦子中,在他們腦子中回蕩。

  這些大臣們跪下了,沒有求饒,也沒有說話,隻有他們渾身顫抖的身軀,走到今天這一步,他們真的沒有想到。

  “包拯,我記得前幾日,你說你的手中,可是有不少罪證,那既然今天說到這了,就拿出來,讓朕看看吧!”

  今天這場戲,最重要的時刻來了,時間一過,隻怕那劊子手手上的亡魂,有要多出幾個。

  “是!”

  包拯大手一揮,一堆身穿黑色服飾,服飾之上戴著片片魚鱗般的貼片人,走了出來,跪在崇禎帝的麵前,一張張證物證據,被公然放在朝堂之上。

  看著這一幕,周延儒臉色變了,他的手在寬大的朝服之中擦了擦,顯然是手心緊張到出汗。

  “大伴,去,找幾分書信呈上來。”

  崇禎帝沒有讓王承恩,一次全部拿上來,現在可不是一鍋端的時候,要是一鍋端了,那朝堂之上,估計真的隻有寥寥數人了。

  即使是崇禎帝從係統那裏購買,估計也一時間很難買下這麽多合適之人,現在崇禎帝在乎的不是朝堂之上有多少人,從今日之舉就能看出。

  他要的是,朝堂上的人,能夠盡心盡力的為了大明好,為了百姓好,而不是為了自身的蠅頭小利,去禍害百姓,禍害大明朝政。

  像現在這些人,就是被自己的貪念所吸引,沒有了貪念,一心為國為命,隻怕崇禎帝也不會動他們。

  原本不做今日之舉,隻怕他們還能活很久,甚至崇禎帝會讓他們一直在朝堂之上帶到肄業,可今天他們的逼宮之舉,還有前段時間的一舉一動,崇禎帝實在是忍不了了。

  “哼!豈有此理,大伴念一念,我要讓這滿朝文武好好聽一聽!”

  崇禎帝大手一拍,臉上帶著怒氣,就好像那些書信上記載的是什麽人神共憤的大事,不過即使不是,估計也差不多了,要不然崇禎帝也不至於這麽暴怒。

  “三月一日,吏部侍郎收取五百萬銀兩,吏部侍郎幫助殺死新晉官員,李長青。”

  “三月五日,吏部侍郎兒子,奸害鄉野女子,殺死家中所有人,軍營總督李國幀幫助覆蓋此事、沒有驚動朝廷。”

  “三月八日……”

  “三月十日……”

  ……

  在王承恩的口中,一件件連朝廷都不知道,甚至有些官員都聞所未聞的事情,被公之於眾,這一樁樁一件件,代表著崇禎帝一點都沒有冤枉他們,這些人真的死有餘辜。

  自古帝王多無情,不是帝王想要無情,有情之君,必有亂臣。

  就像今日,王承恩所念,哪一件不是人神共憤之事,這些人心中如鐵,是百姓命如草芥,視自己之命,高過一切,甚至高過大明的皇帝,朱由檢崇禎帝。

  “好,沒想到朕在處理大明根本問題時,你們居然做了這麽多,真帝國好啊!看來這大明我不是皇帝,你們才是!”

  崇禎帝真的怒了,這朝中大臣何曾幾時,把他這個崇禎帝放在眼裏,隻怕隻有在崇禎帝雙手沾滿鮮血,屠刀伸像他們之時,他們才能知道,他們才能幡然頓悟。

  但這樣又有何用,何曾幾時,崇禎帝不也這樣做過,可這些人,那崇禎帝的仁慈,當作崇禎帝在害怕,害怕沒有了他們這些中流砥柱,大明就完了。

  可現在,學府在建設,隻需下月之初,就可以供人學習,大明現在會畏懼這些嗎?崇禎帝會嗎?可能這些對崇禎帝來說,隻不過需要耗費資金,耗費時間罷了。

  現在,就算崇禎帝一人為皇,他也有信心把這個大明盤活了,畢竟現在追隨他之人,已經有了那麽多,身邊還有一個臥龍先生諸葛亮,何愁大明會垮,大不了鎖國一年,閉門造車的故事,崇禎帝還是懂的。

  “包拯,這些人拖出去,你知道怎麽做!”

  崇禎帝沒有留情,最壞的打算居然已經做好,那他就不會在害怕因為朝廷人才確實多造成的影響。

  就算這一年發展無望,但他能肯定,有他腦海中的東西,加上係統,這大明何愁不興。

  俗話說的好,對自己不狠的帝王,就不是一個好的帝王,就不配做一個帝王,隻有對自己狠了,對他人才能狠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