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王景略
作者:劍寺      更新:2020-12-30 17:44      字數:2139
  “哦,不知道是誰?”

  崇禎帝聽見這有人過來,顯然腦子裏頭也是聯想到自己當時花重金購買的王景略還有諸葛亮來,一個是正版諸葛亮,擅長內政事宜,另外一個則是被譽為曆史上第二個諸葛來!

  所以,這兩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肱股之臣,隻要得到其中一個,便能夠安定天下的那種。

  當然,之前崇禎想的是讓諸葛亮成為太子的老師,畢竟術業有專攻,他擅長內政的事情,那麽便讓他輔導這太子,這樣,如果真的等到自己死了,沒準,他們也能夠成為太子的左膀右臂。

  “是一個叫王景略的人,看上去,不過二十歲出頭的樣子,但是談吐卻是特別的厲害,也是因為這個,草民才會連夜進入皇宮,和陛下稟告這事情。”

  “王景略,那倒是極好的,朕這裏,打巧是有點兒事情想要讓他幫忙。”

  崇禎帝聽見是王景略的時候,也是極為的高興,隨後,一拍案板,整個人也是站立了起來,而旁人看到這裏,也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麽事情,隨之,一臉的懵逼。

  特別是那旁邊的王承恩,他顯然不知道這皇帝到底在高興什麽,這王景略的名字,他聽著倒是極為的耳熟能詳,但是轉念想了許久,終究是想不到有個人能夠與之對應的。

  “陛下,莫非你是認識這個人?”

  沈萬三看到崇禎帝如此開心雀躍,一時間,也是愣了半響時間,隨之,低下頭,非常謹慎的問了一嘴巴子,他顯然是害怕自己說錯了什麽話來。

  而崇禎帝,聽到下頭人說完話,這才醒悟過來,隨之,知道了自己的失態,即刻,又輕聲咳嗽了幾聲。

  “沒事,隻不過這個人的名字,讓我想到了之前的王猛,也就是前秦時候的宰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傳記,聽聞,他可是超過諸葛亮的存在,故此,聽見這名字,朕也是心裏頭一頓激動,似乎是回到了當年的戎馬歲月。”

  崇禎帝這一波解釋,倒也是精辟,而下頭的沈萬三聽見之後,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拍馬屁,又該不該說話,反正,他覺得說什麽,都是不太對的。

  “對了,萬三,你有沒有將這個人,帶回來?”

  “稟告陛下,草民也是覺得陛下可能感興趣,故此,特地將人送到了這宮殿的外頭,如果說陛下有興趣想要見上一眼的話,那麽鄙人立刻出去叫喚他進來。”

  “不必了,還是讓外頭的太監叫喚他進來吧。”

  這宮廷裏頭,顯然是有自己的規矩在裏頭,所以,此刻,崇禎帝也是對著旁邊的王承恩使了使眼色,而也是如此,這個身邊的太監,也是二話不說,對著外頭大聲說了一句。

  片刻過後,這身著粗布麻衣的男人,也是走到了這宮殿前頭。

  也許,沈萬三說的比較好,現在看到那王猛的時候,這王承恩也是有點兒輕視的意思在裏頭。

  這金鑾殿,顯然不是什麽人都能夠進來的,這王猛,腳上穿著的,還是一個草鞋,看那樣子,基本上就是窮得叮當響的狀態。

  想來,這個神態,還有他那樣子,倒是像極了江湖上頭行騙的存在。

  “你就是王景略?”

  “是的,鄙人王景略,見過陛下。”

  “倒是穿的有點兒簡陋了,大伴,下去讓人準備些許銀兩,給王景略置辦幾件衣服,這冬天就要來了,想來這麽點兒單薄的衣服,並不夠過冬來。”

  崇禎帝看到這個樣子,倒是沒有任何的想法,隻不過,這秋天來了以後,京城這邊降溫的厲害。

  如果知道曆史的人,想來都知道當年在大明末期,這北方的溫度,可謂是奇怪非常,就好像是進入了冰河世紀一般,在北方的冬天,都比以往來的更加寒冷上一些。

  當然,最為嚴重的那一次降溫,顯然並不是在大明這期間,而是在元朝,當年之所以蒙古軍大範圍入侵宋朝的領域,隻是因為那北方實在是沒法呆人了而已。

  也是因為那個事情,這群人下來的時候,那是一個比一個勇猛,特別是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那個不是這草原上馳騁的獵犬。

  “陛下,莫非是覺得鄙人穿的太過於粗鄙?”

  “並無此意,隻是最近降溫的厲害,既然是有能之士,顯然,更需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才是。”

  崇禎帝想的,顯然就是這王景略的身子骨來,他赫然不會懷疑這個人的真才實學,畢竟,係統出品的家夥,哪一個會是有問題的。

  再者說,他可還要了三千多萬兩白銀,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是到了別處,這個一個富貴人家使用,那都可以用上許多年了吧!

  “原來如此,是鄙人會錯意了,鄙人進入金鑾殿之前,也是生怕陛下會看不起草民,畢竟,草民身穿簡陋之服,實在是無法登上大雅之堂。”

  “何出此言,這大明,顯然不會因為長相,還有衣著看人,畢竟古話有雲,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這人生在世,顯然最為重要的,那都是自己的學識才是,如果你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男人,又何必在乎這外界的物件?”

  “陛下,您說的的確在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說的,便是這般道理。”

  “啊哈哈哈,你果然和萬三說的一般,是一個有趣的人。”

  朱慈烺聽見王景略說完以後,也是點了點頭,隨後,也是繼續問起了另外一個問題。

  他顯然想知道,這個人對待大順的想法,是不是和自己一致的,畢竟,君臣之間,最為重要的,就是步調一致。

  “王景略,雖然說萬三在朕的麵前,多次誇獎與你,但是,朕還是有點兒事情,想要問詢你的意思。”

  “陛下但說無妨。”

  “朕問的倒是簡單,就是如果大順腹背受敵,你覺得,朕應該不應該對大順動兵?乘人之危?你但說無妨就好,朕不會在意你說的到底是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