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治水!
作者:浮白三秋      更新:2021-08-17 20:55      字數:2059
  顓頊聽到廣成子此言,心中不由地十分惱火,廣成子這分明是想害死他,如果自己不同意,那麽他就有了推脫之言,族人如果知道了,自己這人皇也就不用再當了,同意的話那就是九死一生,很有可能是十死無生,九鳳可是巫族中有名的大巫,而他不過是一個還沒有跨入仙道的凡人。

  廣成子看著正在思考的人皇顓頊,臉上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他知道人皇顓頊沒得選擇,無論如何都要同意自己的這個提意。

  顓頊心中雖然是苦惱萬分,但還是麵露笑容地說道:“一切都有老師安排,希望這次能將大巫九鳳一舉消滅。”

  廣成子笑道:“人皇請放心,隻要九鳳出現那麽貧道一定會將其消滅。”

  廣成子雖然是滿懷信心地說出這番話,但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把握,能夠一舉消滅大巫九鳳。

  九鳳在聽到顓頊要出遊,首先想到的這是個陷阱,不過這時她已壓製不住心中的怒火,明知這是個陷井還是準備前去刺殺顓頊,不過九鳳沒有莽撞行動,先是在四周觀察了許久,確定顓頊的確是真的,這方才出手。

  廣成子與人皇顓頊心中也是十分緊張,人皇顓頊是在為自己的安危而擔心,廣成了則擔心九鳳是否會識破自己的計謀。

  、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讚許。放勳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於唐,即以唐為朝代號,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號,後人稱其為唐堯。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別步驟安排夏季的農活兒,謹慎地幹好。夏至日,白晝最長,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夏之時。這時候,民眾就居高處,鳥獸毛羽稀疏。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穀,恭敬地送太陽落下,有步驟地安排秋天的收獲。秋分日,黑夜與白晝一樣長,玄武七宿中的虛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秋之時。這時候,民眾移居平地,鳥獸再生新毛。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認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晝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冬之時。這時候,民眾進屋取暖,鳥獸長滿細毛。

  而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測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曆法,奠定了我國農曆的基礎;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堯真誠地告誡百官各守其職,各種事情都辦起來了。

  堯當政後生活依然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麽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麵鼓。

  堯聽到鼓聲,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願去朝廷,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於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帝堯微服到姑射山訪察,走到仙洞,遠遠看見林邊草坪上有一個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兒騰空,忽兒遁地,穿石如人虛,履空如平地,身邊有一隻小鹿陪伴著她。帝堯心想,她一定是鹿仙女了,於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禮。

  不意她竟未答話,抽身躲到一棵鬆樹後邊,麵含嬌羞地裝作用木梳梳頭。待堯將走近時,她將木梳往這株樹上一紮,又轉到另一株樹後邊嘻笑著。帝堯也嘻笑著追趕,不覺來到一個僻靜處,猛然從山穀竄出一條巨蟒,口吐紅信,目光瞵瞵,昂首向堯撲來,帝堯後退不及,被地上的草叢絆倒。

  在這危急時刻,鹿仙女見狀,折身一個箭步跳到帝堯身前護擋住他,傾手一指,隻見那巨蟒渾身顫抖,癱瘓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穀退去。

  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堯。帝堯驚恐之餘,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二人相隨回仙洞途中,互相傾訴衷情,情投意合。

  當晚帝堯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領著帝堯遊山觀景,鹿仙女指著閃閃發光的大鏡石說:“我常常對著它照麵整容”。走到澗溝下的石台邊,鹿仙女說她“常坐在這台上梳理頭髻,大家傳為我的梳妝台。”

  她向對麵岸上的層層石階一指,說她經常從那裏拾階而上,人稱仙梯。她說她經常騎黑龍去後溝的龍須瀑沐浴戲水“我喜歡這神奇的大自然,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從見到你以後,我打內心裏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誌,甘願扶助你光大帝業”。帝堯聽後,十分欣慰,表示願作比翼鳥和鳴齊飛。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過多方考驗,堯見識到了舜不凡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隻是這時卻發生了大事。

  洪荒突發大水,人民苦不堪言,帝堯詢問一眾大臣道:“洪水滔天,有誰能夠治水?”

  眾臣皆曰非鯀不可治,帝堯說道:“那鯀違背天命,毀敗同族,不可用。”

  眾臣說道:“除卻鯀卻是無人精通治水之術,何不先用之,若其無法治理好洪水則再換人。”帝堯隻得應允,讓鯀去治理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