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賀禮
作者:釘宮黨      更新:2020-11-10 09:19      字數:2646
  乾德十年,九月癸未,上以降誕日,宴百僚於朱雀樓下。

  ——

  就是說呢,在九月二日這天,皇帝過生日,在朱雀樓宴請百官。

  朱雀樓並不是一座樓,而是一個宮殿,隻是以樓為名而已。

  因為不必上朝,百官們穿著也隨意,介於官服與常服之間,再加頂冠帽,既不會顯得太正式,卻也不失禮於人前。

  文官戴展腳襆頭,就是兩邊有“腳”伸出,與烏紗帽類似,武官則戴交腳襆頭,兩“腳”在腦後交叉。

  文武殊途,一望便知。

  朱雀樓很大,宴會舉行之處,就在樓中的正堂,足以容納百十桌客人,正堂外還有一個空曠的院子,也擺了百十張桌子,供有品級的宮人或低級的京官就座。

  剛到巳時(9-11點),臣工們就已經差不多來齊了,說是百官,其實不止百人,算上京畿之內五品以上的官員,以及留在京中七品以上官員,足有千多人。

  再加上有品級的宮人,至少不低於兩千人。

  這麽多人擠在一座宮殿內,人聲嘈雜,宛若在菜市場一般。

  因為今日是皇帝壽誕,大家少了朝班的約束,三三兩兩好友聚在一起,或交頭接耳,或對著擺桌的餐具品頭論足。

  這可是皇帝請客啊,用的餐具也不同凡響,等吃喝完後,再順手牽羊摸點回去,不說當成傳家寶,也能有個好談資。

  以往原本用的是銀製的餐具,因為每次萬壽節過後都會消失不少,所以就換成了瓷的,這樣就算“消失”了也沒那麽心疼。

  綠袍小官在正堂外,朱紫官員則在正堂內,比起外麵,正堂裏同樣人聲鼎沸。

  大周立國不滿二十載,勳戚貴胄不知封了多少,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文官武將也基本在盛年,匯聚一堂時,文官還好一些,武將們就沒那麽多規矩了,嗓門大得嚇人,若是以前有舊怨的,一言不合甚至可能大打出手。

  當然,今天是皇帝陛下壽誕,大家也都克製得很,雖說陛下不會因此而真的拿失禮的臣工怎麽樣,但一頓臭罵是少不了的。

  就在這猶如菜市場的嘈雜間,朱雀樓外,皇帝吳世績和皇後裴氏在一眾宮人的簇擁下,緩緩步入。

  外麵的小官立即躬身下拜,不是跪拜那種,大周沒有那麽大的規矩,見了皇帝和皇後,基本是不用跪拜的,隻有在皇帝登基、祭祀、元日受朝賀才行跪拜之禮。

  但那更多的不是跪拜皇帝本人,而是跪拜天地。

  在大周,一般需要跪拜的場合,要麽是被審的囚犯,要麽是子女跪拜父母,那都是天經地義的。

  “聖上,娘娘。”

  聲音驚動了正堂裏的人,原本正在吵吵鬧鬧的文武大臣們隨之一靜,恭候著大周最尊貴的兩人從外麵走進來。

  “諸位臣工今日隨意一些,不用那麽多的虛禮。”吳世績笑容滿麵,身為帝王,控製自己的表情,那可是必修之課。

  “謝陛下,娘娘。”雖然皇帝客氣,但臣工們可不會真的打蛇隨棍上,那是傻子的行徑。

  “陛下,每年萬壽節,進獻賀禮都是頭一樁要緊的事,今年還是由老臣來拔頭籌吧。”一個身材粗壯四十多歲的壯漢步出人群,嗓門大如雷震,身上是一襲紫衣,至少也是三品高官。

  腦袋上頂著交腳襆頭,這是武官的標誌,就是看他身材,也不像文官。

  渾身肌肉虯結,將紫衣都撐得鼓鼓的,配合他一臉大胡子形象,看起來根本不像一個大臣,反而像個剪徑打劫的山大王。

  “牛愛卿今年準備送什麽賀禮給朕,去年的一罐鹽,朕至今都還沒用完。”吳世績眉角隱隱在跳,心中暗罵了一句老貨,大字都不識一籮筐的老粗,在他麵前拽什麽文,“拔頭籌”也是這樣用的?以為是在喝花酒呢。

  牛奮,受封陳國公,世襲罔替,卻是整個開陽城中都有名的吝嗇鬼,整個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偏偏他臉皮厚,戰功高,混不吝,沒人奈何得了他。

  去年萬壽節,送給皇帝的賀禮竟然是一罐鹽,還不如拳頭大小的鹽罐子,在他嘴裏,鹽能刷牙,吃了還能增長力氣,可入藥等等,被吹噓得神乎其神,簡直如靈丹妙藥一般,但無論他怎麽把鹽誇出朵花來,他隻送了一罐鹽卻是事實。

  “老臣今年不送鹽了,送的是老臣的寶貝。”牛奮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掏出一個錦盒來。

  看他那謹慎小心的態度,吳世績和皇後裴氏,以及周圍的大臣都暗暗猜測,莫非這老貨改了習性,真準備進獻什麽了不得的寶貝當做賀禮?

  “陛下,請笑納。”牛奮把錦盒恭敬地遞到皇帝麵前。

  吳世績心中又罵了一句老貨,什麽叫笑納,送賀禮也送得這麽讓人不自在,搞得要賄賂自己一樣。不過麵上卻保持著笑臉,接過了錦盒。

  把錦盒打開,裏麵是一塊黑白兩色的物什,長短都在兩寸左右,呈扁圓形,入手微沉,可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是什麽東西來,倒像一塊石頭。

  “牛愛卿,這是什麽?”吳世績索性不猜了,直接問道。

  “是陰陽石,陛下。”牛奮恭敬地答道。

  “陰陽石……石頭?”吳世績一愣,繼而雙眼目露殺氣。

  牛奮似乎沒看到,繼續介紹道:“不是普通的石頭,是陰陽石,傳說隻要陰陽石在手,就能手掌陰陽,還能延年益壽……”

  “閉嘴!”吳世績快忍不住了,正要發怒,感覺胳膊微微一緊,回頭看去,是他的賢內助,正握著他的胳膊,朝他微微搖頭。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就不與這老貨計較了,但是看到手中的石頭,又氣不過,禁不住出言譏諷道:“愛卿這塊陰陽石,不會是在卿家後院的池子裏撿的吧。”

  “陛下不可胡亂猜測,這是老臣花了半、半年的工夫,才從泰山那裏取來的。”牛奮漲紅著臉辯解道。

  大周也有泰山,遇上好大喜功的皇帝,會前往泰山封禪祭天,這是古已有之的大典禮儀。

  半年?

  周圍的大臣和皇帝皇後沒一個信的,半天時間?還是半個時辰,或者半柱香?

  這老貨果然吝嗇,比去年還節儉,至少去年還買了一罐鹽,今年就隨便撿塊石頭,吳世績要不是顧忌會破壞自己帝王的形象,恨不得立即把他趕出去。

  “牛愛卿這塊陰陽石,朕定會好好收藏!”暗中咬牙切齒地放下這句“狠話”,吳世績把石頭重新裝進錦盒裏,決定從現在開始,不再搭理這個混不吝的老貨。

  “陛下,老臣也有賀禮送上。”這時,一個五十多歲留著短短一撮修剪得極為得體的胡須的老者走上前來,朝他躬身為禮。

  “是孫愛卿。”吳世績眼睛亮了亮,這是孫氏南宗的宗長,孫瀛,周家那位麒麟兒的嶽丈,雖然已經不再擔任實職,但還有爵位在身,應該不會像某個老貨那般不要臉,送的定是精心準備的賀禮。

  “祝陛下鬆鶴延年,萬壽無疆。”孫瀛恭敬地遞上了薄薄的一卷東西。

  吳世績表情頓時僵住,那薄薄的一卷,隻有一張紙,哪怕紙再精貴,也絕貴重不到哪裏去。怎麽現今一個個都成了吝嗇的老貨,前一個剛送了一塊石頭,後一個隻送一張紙,寫幾句賀詞?真以為他這個皇帝拿這些老貨沒有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