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含章館詩集》案
作者:酒中狐      更新:2021-01-25 21:56      字數:2225
  “王爺,朱三召開恩科,名聲畢竟是不好聽的,我們可以以大明複國,召開科舉啊!”

  “王爺你想想看!朱慈烺在我們的手上,若是我們以此人為由,召開了科舉,這士人還不是要趕緊上來抱大腿?”

  “況且!”

  夏國相輕笑道“這士紳可不是都有錢的,不是還有那窮秀才麽!王爺可以讓人放出風去,就說隻要是考上了狀元,賜予白銀千兩,二等進士則賜銀五百兩,餘下三等,皆有不等賜下!”

  “王爺,這世人熙熙皆為利來,隻要我們放出了這麽優厚的條件,難道還會有人不貪慕虛榮嗎?”

  見到吳三桂神色不對,夏國相急切道

  “王爺,這可是非常時期啊,隻要我們說動尚之信,將南方連做一片,到時候,何愁百姓不做投靠?”

  “而今那朱慈炯有著首義的名頭,又風頭正勁,若是我們再不反擊,怕是民心將會全部倒向朱三啊!”

  吳三桂陰沉著臉。

  他實在是丟不起這個人!

  但是,正如夏國相所說,天下士紳就這麽多,況且人言可畏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若是真的讓朱慈炯開了幾次科舉,到時候民心怕是真的要全部倒向朱慈炯了!

  一念及此,他歎息一聲,隻得點了頭……

  ……

  山東即墨。

  此地瀕臨海邊,有一方石屋,卻是黃培所鑄。

  這黃培,乃是即墨黃家子弟。

  即墨黃家不亂輩,都是一門老祖傳下,到了黃培這一代,卻是第八輩。

  黃培之父名喚黃嘉善,乃是大明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褒贈“四世一品”。

  萬曆三十九年的“三邊大捷”,就是在此人主持下獲勝的。

  黃培有一個堂兄,名喚黃宗昌。他是黃嘉善之侄,天啟二年進士,授雄縣知縣。

  崇禎元年,黃宗昌被奏為“天下循良第一”,授山西道監察禦史。

  崇禎二年,黃宗昌奉旨巡按湖廣,查結了一些疑難積案。

  崇禎十五年,清兵入侵關內,橫掃山東境內直抵膠東,十二月圍即墨城。

  黃宗昌變賣家產籌措軍餉,率鄉民登城據守,其次子黃基英勇善戰,隨父日夜守城,中流矢貫額,仍力戰不退,至晚重傷身亡,其妻妾殉節,家中子侄輩殉難五人。

  黃宗昌強忍悲痛,率眾三戰三捷,保住了即墨城。

  世稱之“一門五烈”。

  清廷入關之後,黃家眾人隱居鄉野,屢拒清廷招攬……

  他不屑與新朝權貴結交,不懼剃發令,依然蓄發寬袍,愛憎分明。

  因為受到客居即墨的詩人宋繼澄父子影響,閉門謝客的黃培開始參與宋所組織的詩社的活動,借詩明誌,抒發胸襟。

  康熙元年,黃培把27年來所作280餘首詩編作《含章館詩集》,刊刻傳世,贈與親友,以筆為刀,抒發心中怨憤。

  如果事情隻是就這麽發展下去的話,也隻不過是一個遺民罷了。

  然而,為了對付天下士卒,打斷漢人的脊梁,清廷的文字獄卻是越來越盛。

  這黃家,曾經收留了一對半逃難祖孫三代,就是薑寬、薑瓚、薑元蘅。

  一樣米養三樣人,祖孫三代累受活命之恩的薑家,非但不感激黃家的恩德,更是開始懷恨在心。

  自幼被當做家中從子收養的薑元蘅,並不曾被黃家苛待半點,更是不惜錢糧,供養薑元蘅讀書。

  清廷南下,讓不岔黃家可以做少爺,他卻隻能做書童的薑元蘅,感到時機來了。

  黃家詩書傳家,累世官宦,家中教育自然是頂尖的,薑元蘅也跟著學會了一肚子墨水。

  順治六年,早就在明廷拿到了舉人功名的薑元蘅,偷偷跑去京師,參加了科考。

  不知是小人的幸運,還是民族的不幸,薑元蘅以殿試29名的成績,高中三甲,是為進士。

  但是,此人素來心胸狹窄,在任上卻做不出一個好成績,再加上清廷已經將北方大半土地跑馬圈了起來,他這個親民官,自然就沒有了政績了,不多久,就丟掉了官職,罷官回家。

  而黃家,聽聞此人竟然出仕清廷,當即與薑家斷絕所有關係。

  康熙元年,黃培將自己的詩作編撰為《含章館詩集》,散發給一眾不願投效清廷的遺老遺少。

  早就對黃家不滿,心中存下吞並黃家家產的薑元蘅,感到機會來了。

  康熙二年,薑元蘅輾轉搞到了黃培所著的《含章館詩集》,他仔細推敲幾下,發現裏麵倒是有幾處值得說道的地方,於是,聯合黃培的小舅子藍潤,一紙狀紙,將昔日的恩主,薑家的活命恩人黃家,告上了縣衙。

  眼見這個前任縣官,狀告在本地大有名望的黃家,縣令稍微翻了翻,見到詩歌並無不妥——主要是黃家在本地的民望實在是太大了啊!

  縣官當即判處《含章館詩集》並無隱射本朝之事。

  薑元蘅親自告了昔日的恩主,在即墨周邊當即名聲大臭,行走在集市上,無不是指指點點的百姓。

  薑元蘅大怒,於是又將狀紙遞到了府衙裏。

  黃家的名聲雖大,但是,在府衙這裏卻是差了一些。

  況且此時,永曆小朝廷都沒了……

  知府本也想分一杯羹,但是,仔細研究了《含章館詩集》,卻是並沒有見到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於是宣布薑元蘅敗訴。

  這個昔日的乞兒,竟然連番狀告昔日的恩主,當地百姓無不斥責薑元蘅不是東西。

  名聲已經徹底臭大街的薑元蘅,早已眼紅黃家的家產,又怎麽會善罷甘休。

  於是,一紙狀紙遞到了巡撫衙門裏(省衙),但是,山東巡撫一看,人家這《含章館詩集》,哪裏有什麽違規的喲,當即又判了薑元蘅敗訴。

  薑元蘅怎麽可能就此放過,他當即將狀子又遞到了漕運總督蔡士英處。

  這漕運總督,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

  不僅管理跨數高官達3000多華裏的運河沿線,並且還管理地方行政事務,在清初兼廬鳳巡撫,管理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3州;並且有著監管運河沿岸諸省的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