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發股
作者:酒中狐      更新:2021-01-21 20:43      字數:2103
  ‘可是,他為何還要如此做呢?’

  陳貴生在思考這件事背後的含義,那狼狽不堪換了衣衫之後,姍姍來遲的熊大發卻是憨聲道

  “明府,我要入股,我願意拿出三萬兩白銀,以為入股之資!”

  剛才的狼狽,被人戲弄的憤怒,全被守財奴熊大發給拋到了腦後。

  棉布作坊啊!攫欝攫欝

  他家的莊子上,現在那些庸農都是‘光棍漢’,女眷們全都去了作坊裏幹活了。

  甚至,還有人舍棄了租種田地這個天生的窮人職業,攜家帶口的跑去作坊幹活。

  由此,足見棉紡作坊的利潤之厚!

  熊大發滿臉的欣喜,棉紡作坊招募入股,這可是一件好事啊!

  “三萬兩白銀?”

  張思源嘴角勾起“上個月單單是紡紗作坊的利潤,便是一百二十七萬四千五百兩銀子,你這三萬兩,怕是連一股都買不到呢!”

  熊大發一楞。

  棉紡這邊很是賺錢,這是他早就確認的事情,若不然,今歲陛下也不會下令孕育了足夠百萬畝棉田的秧苗了。

  但是,就算是想破了腦袋,熊大發也想不到,單單一個棉紗產業的利潤,便到達一百多萬!

  “這,怎麽可能?”龐德渠豁然站起。

  老天,他就算是變賣了田產、房屋,怕是也不過十來萬銀子啊!

  張思源不疾不徐道“陛下麾下,棉紗作坊一百三十七座,單單工人便有兩萬多人,這還不算棉紡作坊、成衣作坊,以及其他作坊的工人呢!”

  “一個工人我們開出的月奉,最低都是一兩銀子,若是人均賺不到五六兩,敢問一聲諸位老爺,你們幹嗎?”

  聽到張思源的話語,眾人臉色大變。

  尤其是那些以種地為主的土地主,更是滿臉的震撼。

  他們名下的土地,一畝地扣除了上繳給朝廷的賦稅之後,也不過賺了二三十斤麥子罷了。

  換算成錢財,也才五六十枚銅板而已!

  南陽這邊甚少水田,九成九都是旱地。

  一年兩熟還要休耕的旱地,單季畝產不過百十斤糧食而已,這才不過幾百枚銅板。

  還不說要扣除了賦稅、種子、人力、土肥、以及對農民威脅最大的旱澇災情。

  一個勞動力,縱然整天都在田地裏勞作,頂多能夠耕種二十畝土地,一年的毛收入才十幾兩銀子。

  若是真正落到口袋裏的——扣除口糧、地租、種子之後,九成九的農民,一年一兩銀子的純收入都沒有!巘戅雲軒閣巘戅

  田地多賤啊!

  北方旱地,一畝地兩千枚銅板,就能大量收購。

  但是,民間的百姓,卻都以租賃地主土地為生。

  老百姓為什麽買不起田地?

  難道真的是地主都是周扒皮?

  別開玩笑了,人家是被冤枉的,半夜雞能叫,人卻看不到,去田地裏幹嘛?鋤莊稼苗嗎?……

  就是因為小農缺乏對抗天災的能力!

  真正種地的老農,都知道一句順口溜“龍年不收花,蛇年光塌塌。待到馬羊年,棉花垛上眠。”

  這還隻是針對種植棉花,一個生肖輪回中,基本上就是“三年災害,三年平庸,三年一般,三年豐收。”

  若是會節儉著過日子的,豐收年景吃得差點,遇到了災年還能挺過去,若是遇上一個不會過日子的,不積攢餘錢,一旦遭遇了災害,可就隻剩下賣田賣地、賣兒賣女一途了!

  八零後大概都有記憶,在打工盛行之後,機械化開始之前,河南這個種地大省,遍地都是觸目驚心的拋荒!

  原因就在這裏,單純人力、馱馬化種地,根本就對抗不了災害,若是遇上官府稍微橫陣暴斂一點,破產的農民遍及天下。

  土地貴嗎?

  兩千枚銅板一畝旱地的買賣記錄,唐後土地私有的曆朝曆代,官府記錄上比比皆是!

  地價高嗎?

  真心不高。

  為什麽老百姓買不起?

  因為依靠種地,他們根本就存不到錢!

  曆史的慣性厲害嗎?

  就算是在科技化盛行的現代,播種之後,打了兩遍農藥,不用鋤地,不用打掐枝葉的現代,一人二十畝的規模種地——還一樣賺不到錢!

  別扯犢子什麽種藥材、種稀缺植物,種大棚……

  本錢都沒有,種個雞兒喲!

  更何況是這個時代呢?

  諸上所述,朱慈炯在南陽大開作坊之後,對於傳統手工業、小民經濟的衝擊,就可見一斑了!

  ……

  聽到了張思源的話語,眾人心中大動,卻不是擔憂自家的生意被人挖了牆根,而是——作坊真的這麽賺錢嗎?

  不怪這些地主應變能力太強,而是——明朝中後期這一段,乃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時期啊!

  開放的民間環境,使得因循守舊的地主,大都被善於變通的豪紳取代。

  是以,當聽到張思源的話語之後,這些時代驕子們,紛紛動心了。

  他們彼此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張思源笑而不語。

  陛下給他的紡紗機,現在已經掛了一百錠紗錠,甚至水力帶動的紡車,已經開始普及。

  他說的利潤,可是扣除了陛下一半所得之後的利潤!

  並不是沒有人見到他家大肆修建作坊,想要跟風的。

  但是,在實行軍事化管理的作坊,張家紡織作坊地機器,外人根本就得不到設計圖。

  也正因為這樣,使得那些跟風之人,紛紛損失慘重!

  同時間、同空間,一台新式機器,抵得上人家三十三台機器的豎置紡紗機,若是幹不過傳統紡紗機,才是有鬼了。

  “還請明府告知一個詳細數字,也好讓我們各自籌劃一下,看看都能吃下多少股權。”

  陳貴生開口了。

  陳家不差錢,雖然商路不通,但是,家族賺取的錢財卻是不會少的,無非少賺了一些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