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家祭無忘告乃翁(1)
作者:酒中狐      更新:2020-12-09 01:43      字數:2203
  ……自今日,即永曆二十一年臘月初八日起,孤王即皇帝位!……

  天壇頂端,朱慈炯的聲音,清晰的傳蕩開來。

  第二層處的張嫣彎腰拜下,第三層處的張思源、李挺然等大臣屈膝跪下,第四層……

  山腳的兵丁單膝跪地,百姓們則是雙膝及地,整齊的呐喊聲衝上了雲霄:

  “臣等恭迎陛下極禦天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恭迎陛下極禦天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恭迎陛下極禦天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拜九叩之後,四野之內,再無一人屈膝。

  朱慈炯大吼道:“凡山東山西、東北諸衛所,陝甘西域、兩浙、湖廣、江西、四川、安徽、閩廣、雲貴及西南諸部,蠻夷各處寇攘,見詔速當明辨是非,恢複漢家天下。

  屢命大將軍與諸將校奮揚威武,平定酋亂,早當戡定天下,使民安田裏,武大臣,有司眾庶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輿情,於永曆二十一年,臘月初八日告祭天地於臥龍之陽,即朕皇帝位於南郊。

  此詔三山五嶽之尊,四野八荒萬民,凡中外一應諸國、藩屬,即日起恢複天下之號曰大明。

  以永曆二十一年為複漢元年,是日恭詣太廟,尊南明四代皇帝為先皇帝、皇後。

  立熹宗皇後張氏為皇太後。

  立太社太稷於南陽。

  以南陽為陪都,待光複兩京在做他議。

  封文武官吏各有其司,三軍將校各有其職。

  ……

  封南明諸功臣各有諡號,神位入國家之廟,享國人永祀!

  ……”

  朱慈炯怒吼出了胸中擠壓已久的鬱結:

  “凡即日起,助偽清紂為虐者,皆入華夏叛族錄,五嶽銘刻,八荒遣書,昭告天下,流傳子孫萬世,彼等所為當遺臭萬年!

  凡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大明永曆二十一年臘月初八日,是為大明複漢元年臘月初八日。”

  伴隨著朱慈炯最後一個字音的落下,天壇下響起了震塌天際的呼喊:

  “大明!“

  “大明!”

  “大明!”

  劉公公帶著一眾太監上前,他們手捧黑色團龍袍,十二章紋點綴其間。

  十二章紋指的是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等十二種紋飾。

  張嫣一身大紅太後褘衣,頭戴鳳冠,珠玉明豔,身被霞披,越發的顯得端重了。

  “為皇帝更衣!”

  張嫣的聲音裏,竟然有了幾絲顫抖。

  這一刻,她等了整整二十三年了啊!

  朱慈炯張開雙手,任由劉公公脫下他身上的親王服飾,隻剩下一件紅色的中衣。

  劉公公退下,彎腰侍立於一側。

  張嫣趨步上前,拿起龍袍,親自幫朱慈炯穿上。

  她仔細端詳幾眼,嘴角勾起了笑容,眼中卻是淚花閃爍。

  “陛下當光複大明江山啊!”

  張嫣將十二硫天子冠,戴在朱慈炯頭上,諄諄教導一句,這才屈身退下。

  十二道珠玉下,朱慈炯神色堅定,他認真的點頭:“太後放心,朕必將光複祖宗江山!”

  他在心底默默地補上一句——隻為了不再有那三百年黑暗時刻,隻為了讓四百年後,奮發向上的祖國,少了那些刁難!

  劉公公手中拂塵一甩:“祭天禮畢!”

  朱慈炯在前,眾人在後,緩緩順著台階走下祭壇。

  在夾道歡呼之下,朱慈炯一行人回到了充作行宮的府衙。

  北方的消息已經傳來,清兵搜集開封府黃河北岸四縣的所有船隻,正要渡河。

  按照時間推算,留給朱慈炯的閑暇時光隻有最後五天了。

  匆匆更換了身上笨重難行的袞服,朱慈炯換上一身常服,頭戴十二金梁通天冠,坐在了大殿主位上。

  群臣上前拜賀,寒暄已畢,朱慈炯當即道:“國家草創,基業狹小,三班六部便暫緩吧,張思源,著你為南陽諸地後勤軍需一應事務大總管。”

  “多謝陛下厚愛,臣必然戰戰兢兢,為陛下排憂解難!”張思源大喜,急忙上前領了旨。

  身為世家子的他自然明白,總管這個名字,是朱家的老祖宗當年創立的。

  在奪得天下之前,太祖皇帝先封了麾下將吏為各地總管,登基稱製之後,才漸漸走入正軌的。

  此時,陛下封他南陽大總管,這就是將總後勤交給他了啊!

  若是做得好了,未來未必不能有了丞相之位!

  張思源明白,這怕就是殿下對於他聲言畢生之願是上柱國的回應了……

  這個位置,也隻有在南陽根深蒂固的張氏,才能勝任了。

  白水張氏早已蔓延至南陽的每一個角落,有了他給予名頭的加持,張思源調動各部物資的時候,會更加得心應手。

  這對他才是最為有利的!

  “李挺然,孫微蘭其孫已經明言,孫九畹早已離世,那麽這南陽知府的職司,你給我擔起來!”朱慈炯繼續道。

  李挺然上前,謝過了君命:“臣多謝陛下隆恩,臣必然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李氏本為南陽大族之一,李挺然又是南陽典史出身,有他做了南陽知府,各部官吏休想瞞他!

  張思源開口道:“朕能夠收複南陽,鄧州王氏出力頗多,著王昌興為鄧州知州。”

  王昌興急忙拜謝:“臣謝主隆恩!”

  王家比不上張李二家,這兩家曆朝曆代都要出了很多官吏,而王家自宋後,也就明中的時候,出了個知縣罷了。

  聽到朱慈炯封了他一個知州的官職,他激動的渾身顫抖,話都說不利索了。

  祭祖,一定要祭祖,還要重建彭橋王家祠堂,告知忠壯公!

  “鄧州乃是南陽的西大門,尤其是彭橋、孟樓一代,你不但是要給朕守牢了,還要打出去!

  鄧州距離光化、穀城不過百十裏而已,你若是能夠說得兩地知縣來投,朕重重有賞!”

  王家是從鄧西的彭橋發家的,這裏距離光化地界,隻不過七八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