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平定北方(三)
作者:道士景鴻      更新:2021-03-07 09:09      字數:2306
  烏桓,亦作烏丸,原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

  自匈奴擊破東胡後,烏桓役屬於匈奴。後來漢將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地,因徙烏桓於上穀、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塞外,並在幽州置護烏桓校尉,監領烏桓,使不得與匈奴通。

  新莽建立,烏桓又降匈奴。東漢初,烏桓常與匈奴聯兵擾亂代郡以東各地。光武時,烏桓一部南遷,並置烏桓校尉於上穀寧城。

  漢末大亂,朝廷屢次征烏桓部落鎮壓起義。

  後來,張舉、張純等造反,利用幽州烏桓,寇掠青、徐、幽、冀四州,屠戮百姓。《三國誌》記載:“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餘萬戶”。公孫瓚,劉虞和袁紹也都利用或者對抗過烏桓。

  初平元年(190),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死,其侄蹋頓即位,有武略,統一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烏桓。

  “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

  當時他們活躍在今天大小淩河以及克爾沁草原一帶。袁紹滅公孫瓚占河北,占有三郡烏丸,“寵其名王而收其精騎”。

  三郡烏桓經常被公孫瓚欺負,於是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與袁紹交好,現在好朋友的兒子有難了,當然就是為了兄弟兩肋插刀咯!

  收張燕,滅高幹之後,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解決大軍給養問題,曹操采納了董昭的諫言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稱為平虜渠,又從泃河口鑿潞河,稱為泉州渠。

  平虜渠和泉州渠開鑿成功後,曹操依然麵臨著千裏行師的窘境,原因即是泉州渠北口位於今寶坻一帶,而烏桓單於蹋頓的王帳則設立於燕山山脈深處的大淩河流域。

  於是,曹操又開鑿了一條名為“新河”的人工渠聯通泉州渠和濡水,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烏桓。

  當這一切準備妥當時,曹軍很多將領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都,萬一有什麽變數怎麽辦?

  張遼也進諫:“許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現今天子就在許都,曹公北征甚遠,若劉表派遣劉備攻擊許,占據它號令四方,您的形勢將會大去。”

  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盡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在眾人一片嘩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隻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曹操采納了郭嘉的建議,決定北征烏桓。

  ……

  天上烏雲翻滾,像倒扣的一隻大鐵鍋,黑沉沉的壓地人透不過來,曹軍在軍官的催促下加快腳程,希望能夠在暴雨傾盆之前到達無終。

  可是事與願違,沒一會兒狂風便卷著豆大的雨珠像無數條鞭子,狠命地撞擊在將士們的甲胄上,發出叮叮鐺鐺的聲音。

  雨水順著頭盔往下流,滴落在眼睛上讓人眼前一片模糊、啪啪地落在地麵上讓本就崎嶇的道路更加難行了。

  “啊!”一聲慘叫響起。

  王權循著聲音望去,隻見一個虎豹騎因為坐騎馬失前蹄而摔下了山坡。

  “這麽高,死定了吧!”

  “可惜了,還這麽年輕。”

  “大家小心一些,滑下山坡誰也救不了你。”

  ……

  眾人感歎一會兒就繼續前行了,畢竟這場大雨已經造成了至少十人摔下了山坡。

  見多了,自然也就淡漠了,況且,當兵的,早已習慣了生死。

  曹軍冒著大雨進了無終城,兵臨塞口,準備出濱海道,過碣石,進攻柳城。

  可是老天爺卻給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這陰雨天氣導致進遼西的濱海道泥濘不堪,淺不通車馬,深難承載舟船。

  “若非要通行,則必須等到冬天結冰之時。”曹操一想到十餘萬大軍大半年的開銷,臉色當即就由黑變白了。

  再加上此時的烏桓也已經有了準備,“遮守蹊要,軍不得進”。

  這樣看來擺在曹操麵前的似乎隻有打道回府這一條路了,可是如果此時退兵,那麽不僅前功盡棄,更嚴重的後果是如果任由二袁養成氣力,將來烏桓騎兵一定會時常騷擾幽州,那時曹操的背後就永無寧日了。

  不甘心放棄的曹操就這樣等了兩個月,沒有等到天公作美,卻等來了他的大貴人田疇。

  曹操聽從了無終人田疇的建議,避開濱海道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

  這時候郭嘉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全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曹操采納了郭嘉的建議,拋棄輜重,率領輕裝部隊千裏奔襲。

  臨走前,曹操又命人在濱海道旁立個牌子,上書:“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複進軍”,表麵是通令全軍的路標,其實是為了麻痹敵人,設置的撤軍假象而已。

  烏桓人看到,信以為真,“誠以為大軍去也”,不做準備,可他們無論如何沒想到曹操會出盧龍塞。

  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出盧龍塞,一路開山填穀,長途奔襲,途經“白檀”,“平岡”,率領精銳騎兵萬騎出大淩河,行程達800裏,出其不意的進攻遼西烏桓的巢穴“柳城”。

  八月,距離柳城還有“二百裏”時,烏桓單於蹋頓等人才察覺,倉促集結數萬騎兵抵擋,兩軍在“白狼山”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