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章 出遊(二)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2      字數:2114
  “洛陽比長安要好……”

  這是阿史那容真在說話,她總是說實話,不摻任何虛假。

  李破深有同感,實際上他也知道,洛陽城的布局大體和長安相仿,四四方方的一座城池,隻是規模卻非長安可比。

  不論是街道衙署,還是宮殿,民居,建的都給人一種求大求全的感覺,於是直觀印象上,就要比長安強上許多。

  在這裏待的越久,越是有這種感覺。

  此時李秀寧在旁邊道:“長安乃前隋文皇帝遷建,起民役三十餘萬,耗時不足一載而成,長安很多磚瓦石材,都是從舊長安拆來即用。

  各處宮殿的梁木也是如此,所以輕省便捷,加之劉龍,宇文愷等人事先準備妥當,措置得力,耗時就短。

  隻是之後陸續還有不少補建,長安外郭卻也是一直到大業九年時,煬帝以水路連接大興,外郭城垣才就此合攏完工。

  這麽算下來,長安的建造耗時足有二三十年。

  洛陽城則不然,全屬另起爐灶,糜耗人力物力之多,亙古未有。

  煬帝方一登基,便詔建東都,大興土木之下,也顯露出了其張狂模樣,由此也埋下了亡國之禍根。

  若是這般還看著不如長安,豈不成了玩笑?”

  阿史那容真點著頭,也不知聽沒聽得進去,反正嘴上卻是來了一句,“確實……這要是拆起來肯定比雲內那邊要慢上許多。”

  李秀寧啼笑皆非,把洛陽城拆了?虧你想的出來,想了想嘴上也不著調的道:“那有什麽為難?再大的城池也是一把火的事罷了。”

  李破左邊瞧瞧,右邊看看,不由笑了起來,他知道阿史那容真為何有此一說,估計是想起他在雲內把北魏的宮室拆了的往事。

  “是啊,城池建的再好,也還要看什麽人怎麽來治理,若是人們都神思昏聵,早晚是一把大火,煙消雲散。

  嗯,不說這些喪氣話,洛陽這綠化弄的不錯,就是人氣還少了些,一些宅邸也都無人居住,空蕩蕩的有點陰森。

  你說什麽時候那些人才會願意遷回洛陽居住?朕每年到此一遊,是不是能讓大家放心一些呢?”

  李秀寧琢磨了一下綠化是怎麽回事,才道:“大兄不用那麽憂慮,如今詔富戶遷居洛陽也隻需大兄一句話而已。”

  李破搖了搖頭,“你這說的和裴弘大等人差不離啊……”

  李秀寧笑道:“妾身曉得大兄心慈,不願強人所難,讓眾人受那背井離鄉之苦,這般一來,怕就要耐心等上一些時候了。

  洛陽城建的這麽好,世道又日漸太平,總會有人願意到此居住的,不過大兄想讓朝中的達官貴人們遷居洛陽,卻是不易。

  身在帝闕,隻要大兄無遷都之意,不妨將心比心,他們又怎麽會願意輕易遠離呢?這才是真正的強人所難啊。”

  李破在馬上點頭就笑,“這話說的通透,當年聽說洛陽世族甚是興盛,戰亂之後逃入關西者頗眾,之前朕有意讓他們遷回洛陽,可一直收效甚微,看來就是這個道理了。”

  聽了這話,李秀寧就很歡喜,她的這位情郎很有些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架勢,想得他真心稱讚一句可不容易,平日裏那些甜言蜜語不算,那是哄女兒家玩呢,當不得真。

  “世族也非平白生出,皆有其源頭,能維持個幾十年的,便已不易,成百上千年,一直不曾泯於世間的家族,世上也沒幾個。

  如今大兄開天辟地,另立乾坤,正乃新舊交替之時,過上些年,再看看洛陽這裏,定也是煥然一新,大兄不必為此煩惱。”

  李破在馬上拱了拱手,“承你吉言,多謝多謝。”

  李秀寧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也拱手道:“客氣客氣。”

  兩人不由都笑了起來,氣氛好的不得了。

  阿史那容真扭過頭去,卻是很想一腳把那個笑的像狐狸一樣的女人踢下馬去……

  …………

  過了犀津橋,李破左顧右盼,沒看到裴弘大的身影,這廝別看年老體衰,但耳目聰明,隻要他一出宮,不用使用召喚術,準定就能碰見這廝。

  隻是這一次裴矩沒有出現,想一想就知道,帝王私會佳人,肯定有說不完的悄悄話,他便不會過來討嫌。

  官做到裴弘大這個地步,便是時常到兩儀殿蹭飯的封德彝,怕是也要遜色一籌。

  …………

  李破沒有私服出宮,身邊護衛林立,過橋之後行在街道之上,行人看到儀仗,紛紛避讓在道旁,垂首施禮。

  其中很多人都是施以軍禮,這就是大唐建國之後洛陽城的最初居民,多數都是軍中之人,來自四麵八方,有南人,有北人。

  河北的,山東的,晉地的,關西的,江左江右的,整一個大雜燴,嗯,其實主要還是竇建德,蕭銑降人,被裁汰下來留在了洛陽。

  其中身有軍職的那些,則多數是關西和晉地來人,他們是勝利者,將校入城居住是題中應有之義。

  見到的那些婦人女子,則都是他們的家眷,不過人數還少,可以說如今的洛陽,滿城都是陽剛之氣。

  換句話說,光棍有點多……

  …………

  今日出宮,李破是準備好好遊覽一下洛陽街市的,先去的就是洛陽的南市,離著皇城不遠。

  這地方是商人聚居的所在,現在是比青樓楚館更有活力的地方,因為從去年開始的大基建工程讓商人們聞到了金錢的味道。

  他們可不是那些貴族,哪裏有利可圖,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所以來洛陽行商的商人一天比一天多,比和尚們到的可早的多了。

  李秀寧出來這一趟,就深有感觸,別說那些修橋補路的地方,就算是各個折衝府,他們也少不了跟各色商人打交道。

  有些大商和貴族們都有所牽連,並不好對付。

  商人的嘴臉李秀寧這樣的世族中人自然看不慣,可她也知道,商人有時候用起來很順手,比如說她在滎陽,也見了兩個大商。

  收到門下不至於,可在折衝府事上,卻能借力一下,打探消息,補足所需等等,都要比支使官府中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