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開拔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1      字數:2088
  “不怕死,不怕死。”

  軍卒們群起應和,極具煽動性的語言,讓新兵們頭腦開始發熱,這就是所謂的士氣。

  這個時候之乎者也之類的話語都不管用,軍功和俘獲才是軍人們想要得到的東西,直到後來那支有著堅定信仰的軍隊的出現,才會改變這種情況。

  羅校尉已經進入了狀態,狠狠的敲擊著自己的胸膛,怒吼道:“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麽?”

  “軍律,軍律。”

  “長官需要做什麽?”

  “身先士卒,身先士卒。”

  “長官死了怎麽辦?”

  “全隊赴死,報仇,報仇。”

  羅校尉揮舞著手臂,滿臉漲紅,狂熱的吼了起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軍歌再起,已經沒有人能保持冷靜。

  馬戎和其他人一樣,在這樣一個氣氛當中,徹底的融入到了集體當中,把其他的一切都拋在了腦後。

  其實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煽動當中,這支軍旅漸漸有了凝聚力,可最終他們還要經曆戰陣的磨練,才能成為精兵。

  有些人說軍隊就好像做傳銷,隻要大家腦海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支非常可怕的軍隊了。

  這話聽著有些不順耳,可事實就是這樣,自古以來,軍人其實都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

  保家衛國,開疆拓土,簡單的八個字,就能道盡軍人所思所想。

  當下的這些人,來自涼州的各個族群,經年操練,為的就是鍛煉體魄,統一思想,讓他們願意為大唐而戰。

  …………

  在鼓舞起了士氣之後,在營房之中休整一日,第二天一早便拔營而起,向澆河郡進發。

  他們雖然離著澆河郡很近,可他們卻不是最早趕到澆河郡的人。

  枹罕的突厥人已經在二月便到達了澆河郡。

  他們受到了處羅可汗子孫的召喚,來到澆河郡歸入阿史那大奈的親軍之列。

  兩千唐軍精銳騎兵也早早從西海出發,趕著大群的戰馬來到這裏匯合,他們將由吳通率領,成為大軍中軍。

  金城郡,會寧郡等地都有人陸續趕來,如同溪流般匯入大軍當中。

  三月中,大軍已然成型,近一萬人。

  糧草軍械在澆河郡的倉房之中堆積如山。

  大軍整合之後,便紛紛發到各部,這支將要南征吐蕃的大軍全都是騎兵,沒有任何後勤補給。

  所以皆都一人三馬,一馬騎乘,其餘兩馬身上馱著的就是自己的口糧,以及接陣時會用到的兵器,弓箭等物。

  因為天氣還冷,所有軍卒皆穿半身甲,外麵披著皮袍子,防護力一流,就是有些臃腫,也給戰馬增加了些負擔。

  …………

  澆河郡,大軍中軍。

  阿史那大奈席地而坐,終於能夠獨當一麵了,這廝看著周圍幾個人很得意。

  這是一次軍事會議,幾個領兵官都聚集在了一起。

  阿史那同俄也很高興,他所率的西突厥逃人在張掖過的不錯,但就這麽過下去他可不甘心。

  如今被征召前來,不管打的是哪個,都能立下些功勞,說不定大唐皇帝陛下一高興,就讓他帶兵回西域呢。

  陳禮和吳通是一掛,他們已經交往很多年了,可謂交情深厚。

  陳禮是京兆陳氏子弟,雖然隔著一層,但卻是正經的外戚,陳氏現在已經遷去三原,跟三原李氏聯結的更為緊密了。

  而且他是從龍之臣,地位極其穩固。

  吳通要差一些,和陳禮是在河東龍門結下的生死之交,如果站隊的話,他們就都屬於後族之列。

  他們看阿史那大奈的角度也挺有意思,阿史那貴妃的兄弟,前些年卻在為李淵效力,被張士貴給捉了過來,聽說差點沒掉了腦袋。

  這次阿史那大奈能領兵,估計還是走了貴妃的門路,他娘的靠著女人上位,真是見了鬼了。

  嗯,這人長的是真醜,鬼見了他估計也得退避三舍,打仗的時候把他放前麵,說不定能收先聲奪人之效。

  …………

  “各部人等來曆太雜,又大多都是新兵,俺巡營的時候看了看,還算懂規矩,士氣也還成。

  可這次咱們過高地去蘇毗,路可不好走,還得勞煩幾位費神,別走著走著大軍就散了。”

  阿史那同俄先來捧場,“將軍放心,咱領的都是突厥勇士,誰敢不聽話,咱就砍下他的頭,讓他見不到天神。”

  陳禮就覺著比較有趣,他當年在雲內隨著李破可沒少跟突厥較量,殺了多少突厥人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了。

  現在卻要跟突厥人一道領兵去攻打吐蕃,真是世事變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吳通沒這種情緒,他隨張倫投唐的時候,北邊的仗已經打完了,軍中盡多突厥人的身影,他就非常習慣。

  此時便就事論事的道:“嗯,確實有些麻煩,不過也就是老樣子,把緊了那些領兵校尉,下麵的人自然也就會聽命行事了。

  趕路應該沒大礙,和人廝殺起來還真說不準。”

  他說的有些喪氣,讓阿史那大奈很不滿意。

  陳禮笑道:“吐蕃人咱們都見了,也就那個樣子,隻要能走到地方,皆是土雞瓦犬,更何況咱們還有蘇毗人作為接應,不用多慮。”

  阿史那大奈摸著蒜頭鼻子點頭,“咱們這次出去可是滅國之功,機會極為難得,想想東邊那些人……咱們要是領兵滅掉吐蕃,敘功的時候也好說話。

  吳將軍之後領中軍,陳將軍領前軍,阿史那將軍墊後,記得糧食省著些用,這一路不知道會走到什麽時候,若是沒到地方大家卻餓起了肚子,那可就糟了。”

  這就是軍令了,其他幾個人捶著胸膛應諾。

  其實不用多說,陳禮和吳通都領兵多年,軍功之上,阿史那大奈還要遜色三分,哪裏需要囑咐?

  這話還是說給阿史那同俄聽的……

  …………

  大軍在澆河郡整合完畢。

  大唐元貞六年三月二十二,大軍拔營而起,沿著黃河河道繞過連雲山,南下河源郡,先到漫頭城又接收了一批馱馬和糧草輜重,兩日之後,到達積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