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章 擔子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1      字數:2114
  李破從奏折中抽出一份,向竇文表招了招手,讓他近前說話。

  竇文表比薛元敬還要年輕一些,典型的關西世族子弟,看著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但時常總會不知不覺間流露出幾許彪悍。

  他的父親是前隋左武衛將軍竇襲,如今已歿,竇文表是其獨子,現在掌了門戶,又被薦為起居郎,仕途一片大好。

  剛剛上任的他得了伯父們的叮囑,行事比較小心,每次錄完起居注,都會讓皇帝親自過目刪改,明顯不如薛元敬大膽。

  這會他有些不明所以,挪著步子湊過來一副聽候吩咐的樣子,孫伏伽在旁邊看了,頓時便有了參這廝一本的衝動。

  李破把奏章推了推道:“明春,扶風長公主要代我回鄉祭祖,竇氏是扶風望族,要盡一盡地主之誼,卿覺得由誰隨侍左右合適呢?”

  竇文表謹慎的看了看皇帝的臉色,沉吟半晌道:“族兄奉節自小養於扶風,如今任職羽林軍司禦率,明年即將出任隴西郡尉。

  奉節為人忠直,熟知人情,族人盡都敬服,竊以為讓他隨扈於長公主身邊,應能盡職盡責,不負陛下所托。”

  李破點了點頭,羽林軍出身,還算合適,隨口又問道:“他父親是哪位?”

  竇文表老實的答道:“回稟陛下,族兄是臣伯父兵部竇侍郎獨子。”

  “原來是竇士則的兒子,那就是他了……”

  竇軌這人李破對其印象不錯,頭一次見的時候,竇軌躺在床上差點沒去見了閻王,養好了傷便自投效。

  那兩年在外為大軍糧草奔走來去,很是出了些力氣,卻沒聽到什麽怨言,和尉遲恭,徐世績等人都能說上話。

  為人上比他那個鼻子長在腦袋上的弟弟要踏實的多,教導出來的兒子應該也不差吧?嗯,過後見一見也就是了。

  妹子遠行,當哥哥的就得操心一番,尤其是妹子也不很省心的時候,他就更得關注一下。

  …………

  “詔左武衛大將軍徐世績,左禦衛大將軍王智辯,左驍衛大將軍張士貴,左監門衛大將軍龐玉回朝述職,給他們兩個月,整頓軍務,天氣暖和些再回京不遲。”

  到了元貞六年,把各處的大將軍們召回來是朝廷的頭等大事之一。

  折衝府設置的差不多了,增設各處軍鎮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唐初的軍事架構和前隋大體相仿,以府兵為依托,鎮軍為常備軍守衛各處邊塞,要害,一旦有大的戰事,便招募府兵參戰。

  就是中間多了一個折衝府,讓征召府兵時更加便捷有力,加強了對府兵的管製和操練,尤其是在軍律上更是嚴格,成軍之後會比前隋征召的府兵更有組織性。

  當然了,這也是中央集權的一部分,從折衝府這個層級增加對衛府的控製,削弱各個衛府的兵權。

  朝中則是以兵部為主,對衛府進行牽製。

  這是李破考慮了許久,再和臣下們商議多時定下來的,沒有撤銷衛府,是因為他想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不能像後來那樣,為了穩固皇權,把能征慣戰的大將軍們閑置起來,甚至融入到文官體係當中。

  大唐還有許多仗要打,久經戰陣的將軍們無疑是軍隊最為有力的支撐,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嘛。

  而既想讓軍隊有強大的戰鬥力,又不能讓大將軍們在軍中的威望過高,這也是曆代王朝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名將輩出的前隋其實非常有借鑒的價值,隻是楊廣這廝個人能力太強大了,讓人對前隋的軍政諸事皆都存疑而已。

  …………

  散騎常侍劉正友執筆為詔。

  他出身澠池劉氏,師從河北名士盧思道,前隋時當過著作佐郎,在洛陽才名頗顯,據說是不願為王世充草擬偽詔,才逃到了長安。

  這就是長孫順德薦上來的人物……

  等詔書呈上來,李破看了看,當即皺眉道:“字裏行間要隔開,上任多久了,竟然還是如此,用心沒有?”

  啪的一聲,他已把詔書扔在地上,看著臉色蒼白,腿一軟便拜伏於地的劉正友,怒道:“散騎常侍,侍奉左右,這點小事還要朕親口告誡?

  長孫順德也是老眼昏花,怎麽薦了你上來?

  哼,這次就算了,下不為例……”

  這話說的太狠,殿中一下就變得鴉雀無聲。

  劉正友灰溜溜起身回到座位之上,中間差點還摔了一跤,重新起草了一份詔書,因為害怕的緣故,字跡差了許多,竟然還差點把墨汁滴落到詔書之上。

  李破拿過來瞅瞅,又皺起了眉頭,也沒再責怪劉正友,隻是令另外一位散騎常侍主筆,顯然是非常的不滿意。

  劉正友此時已是麵若死灰。

  孫伏伽看不下去了,湊過來低聲道:“還請陛下息怒,詔奏之事皆有成規,若無違製,陛下怎能牽罪於臣下?”

  李破斜著眼睛看過去,“這麽說來,是朕的錯了?”

  孫伏伽並不畏懼,甚至情緒上都沒有多少起伏,李破暗自點頭,隻這份氣度可就把魏玄成比下去了。

  “陛下為天子,天子又怎會有錯?隻是習慣使然,畢竟未成明詔,之後盡可依製改之,不必動無名之火,以免讓臣下失措之間,誤了大事。”

  李破想了想,神色漸漸緩和了下來,“卿所言有理,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太極殿乃天下所係,更應遵製而守,為天下典範才成啊。

  年關之際,難免虛火盛強,是朕的不是,卿等莫要慌張,就用劉卿所書發詔即可。”

  短短幾個回合,一副善納人言的形象便一下建立了起來。

  孫伏伽欣慰的躬身一禮道:“陛下英明至此,臣等之幸也。”

  李破擺了擺手,“幸與不幸誰又說的好呢,人們常說伴君如伴虎,嗬嗬,你們這些近人可要小心一些了。”

  孫伏伽愣住,這何止是伴君如伴虎,老虎想要吃人的時候,大家還是猜測的出來的嘛,您這想的是什麽,俺可沒多少頭緒。

  長孫順德之前薦了好多人到門下任職,劉正友就是其中之一,孫伏伽想了想,不由覺著長孫順德身上的擔子很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