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明君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1      字數:2085
  自古以來,熟悉曆史的人都曉得,曆史上的明君不在少數,可讓普通人耳熟能詳的,其實就那麽幾位,估計十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

  實際上人們對於賢明君主的評判標準很模糊……

  可細數起來,也就那幾樣。

  平定天下的開國之君,自然是英明神武,就算有汙點可供人們數說,也會被開國的光環掩蓋下來。

  李破就是一位開國之君,隻要繼承人別像楊廣那般,便足以做到永垂不朽。

  另外明君還有一個更為鮮明的特征,隻要你能做到萬邦來朝,一樣會得後人敬仰。

  之外那些推動了對外戰爭,開疆拓土等等,都可以歸到這裏麵去。

  然而就當世之人而言,明君這兩個字就要具體的多了。

  你起碼得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才行。

  當年前秦統一天下,始皇帝居功至偉。

  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於是自稱皇帝,之後改革政治,直到封建王朝之末,都能看到前秦的影子。

  統一貨幣,度量衡,使書同文,行同軌,北擊匈奴,修萬裏長城,聚七國之兵,以為銅人十二,又開靈渠,溝通水域等等等等。

  一樁樁一件件,氣魄之大,思慮之遠,根本沒有哪個皇帝比得上,簡直就是華夏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王者。

  如果按照後來人的腦洞,始皇帝其人說不定真是穿越過去的呢。

  可你要是能去問問他治下的百姓,很可能會得到相反的答案。

  又如漢武皇帝,尊崇儒術,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幣製,稅賦等等,派兵擊匈奴,破其汗帳,擒其魁首,使匈奴至此勢弱,並勒碑以記。

  使張騫出使西域,溝通西域諸國,又派兵征服閩越,東甌,南越,朝鮮,南夷,極大的擴展了大漢疆域,並將四夷劃入中原傳統勢力範圍之內。

  這些功績耀不耀眼?但當時你若在武帝治下生活,整日裏餓著肚囊,還要飽受征募之苦,四處隨軍征戰,最後鬧的家破人亡,那還會不會給他道上一聲好呢?

  所以說,後來人眼中的明君和當世之人所思所想是有著明顯的偏差的。

  換句話說,後來人讀史,自然是隻論功績不論民生,但身處於當時的人們,體會到的東西可就不好說了。

  …………

  如今的大唐百姓其實是比較幸運的,李破這位開國之君並沒有多少留名青史的確切追求,他心中定下的目標倒是很清晰。

  唯國富民強四個字而已,這當然也是衡量一位君主是不是有所作為的標準之一,隻是真的沒有開疆拓土,萬國來朝之類的字眼那麽顯眼罷了。

  …………

  大唐元貞五年十二月初,最後一次大朝會。

  民生舉措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朝臣們聽的昏昏欲睡,倒是最後年末賞功之事,大家才豎起了耳朵。

  今年軍功之上,無疑屬於東征將士,之外零零散散,能拿到大朝會上訴說的,那都是些比較紮實的內政之功。

  比如說郫國公何稠,著成何氏工物一書,已得朝廷允準,明詔刊行天下。

  郫國公何稠加光祿大夫,賜下的金銀綢緞那都是小事,封賜三千戶,蔭子孫六人,郫國公之爵位可傳三代,輕罪從免,重罪削兩等。

  也就是說何稠的直係子孫再沒有死罪一說,當然了,你要是帶兵衝進了宮廷,事敗之後就另當別論。

  其他的諸如欺男霸女,基本可以做到讓朝廷無視了。

  如此重賞,在開國功臣裏麵也是獨一份。

  何老頭還沒死呢,憑著一本何氏工物,大致上已經做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當然,要是他身有職位,人也年輕的話,賞賜一定不會如此之重。

  也正是因為何稠已經致仕,人也年老體衰,賞賜再重,也不會有人說功無可加,賞無可賞。

  而這也顯示出了朝廷的一些風向問題,注重文事,鼓勵學術,有著千金買骨的意味。

  當然了,何氏工物一書可不算什麽骨頭,隻一頒行,立即便成為了國子監,以及各處書院的必備讀物。

  照著朝廷這個架勢,今後天下工匠必定都要拜讀一下,何稠被奉為工匠祖師,可能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何稠自己比較爭氣,李破也在努力兌現著當初許下的諾言,可謂是各得其所。

  而且何稠的功績還遠不止於此。

  就說棉花一事吧,何稠已經在府中種了兩茬,總結出來的經驗十分寶貴,已是在司農寺記檔。

  今年各處試種的消息不斷傳來,涼州和靈州等地據說長勢不錯,關西,晉地這些地方也還成。

  這種作物並不嬌貴,哪都能生養,就是產量和質量上不太確定而已,以當世的手段,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什麽改良,選個合適的地方種植即可。

  有著朝廷的關注,進展就快,試種的地點分布很廣,估計過兩年就能大麵積進行種植了。

  而且司農寺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種子和果實,匠作監也參與了進來,經過一番製作,已經弄出了些織物樣品。

  李破忍不住又比劃了幾下,要他們把東西製成棉絮,添進衣物當中,看看禦寒效果如何,如果可行的話,近兩年就要大批製作冬衣,先給駐守在北方的各部軍旅換裝。

  這事倒是急不來,用個兩三年的時間算正常,年頭再多就說明成本還沒有降下來而已。

  棉布和棉絮,無疑是將來中原王朝的兩大利器,李破對此非常關注,相信過不了多久,便會有所成果了。

  …………

  總的來說,今年加官進爵的人不少,考功名單一長串,大部分不會在大朝會上刻意提起,隻要在朝會上被提起姓名的,那定是身有殊功無疑。

  大朝會過後,朝廷的各個衙門也就準備著歇衙了,迎接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五個年關,還有就是正月十五的上元佳節。

  不用說了,上元佳節隻會一年比一年熱鬧,不然怎能體現出國家蒸蒸日上的願景?

  值此之時,程知節和侯君集的傳信終於經涼州送到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