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章 變革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1      字數:3139
  此時滅倭之戰已經進入到了收官階段。

  平京之中亂做一團,亡國之禍到了哪裏景象都差不多,從貴族到平民都要遭殃。

  必然會發生無數慘事,這個不必一一敘述。

  田村比山背要有骨氣一些……他帶著一些願意跟隨他的人逃走了,估計是開始準備組建倭國反抗軍。

  李靖也很無奈,唐軍長途跋涉來到倭國腹地,上岸之後都很疲憊,進軍的速度稍微慢了些,未能實現迅速占領平京,掃蕩倭國腹地的戰略目標。

  這要是有一兩千騎,什麽問題也就都解決了。

  而且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九月末,島上的天氣還算暖和,大軍卻也不得不為過冬做好準備。

  所以說,收尾必然有所瑕疵。

  …………

  唐軍進圍平京,這裏已經沒有什麽抵抗力量,除了零星的反抗,對於唐軍大軍而言,其實已沒有任何的威脅。

  唐軍在這裏分兵而出,一個個的千人隊派了出去,在倭國降人的指引下,占領村落和各處要害。

  什麽飛鳥禦原,什麽三山地,過不幾日,便都處在了唐軍控製之下。

  逃入山中的人不少,明年唐軍可能要麵臨剿匪的問題,但此時卻是大局已定。

  李靖令人護送山背等人先一步進入平京,安定人心。

  接著大隊的唐軍湧入,實行軍管,在倭人降人幫助之下,挨家挨戶的搜索殘敵,登記姓名。

  在蘇我蝦夷的建議之下,還給倭人發放了“良民證”,也就是唐軍給出的文書。

  倭人無事不得外出,一旦上街就要出示文書才行……

  平京很快便安定了下來。

  刀槍之下,倭人戰戰兢兢,勇敢的大多都已死去,剩下的便隻能接受天照大神的安排。

  李靖帶著親軍毫不客氣的住進了平京的王宮。

  倭國王族都被挑了出來,李靖琢磨了一下,留下了山背和田村一脈,其餘的都命人押送上船,直接送去長安。

  除了平京的王族,上宮氏在各處還有些血脈,除了見機不對逃走的,其餘也都被陸續送來了平京。

  亡國之禍下,王族竟然沒幾個殉死的,反而是那些武家人死了不少,這應該是沒腦子,不是其他什麽原因,李靖就很滿意。

  這說明了什麽李靖非常清楚,貴戚貪生怕死,還能指望其他人為國盡忠?

  …………

  隻是現在唐軍分散的很開。

  裴行儼,尋相率部占據了築紫島,高雅賢等人則登上了伊矛島,倭人又稱之為二名島,也就是後來的四國島。

  王雄誕率部進據大荒川,那其實是個好地方,有著倭國列島上最大的一塊平原。

  另外文士弘在北邊沿岸轉了一圈,也登陸了倭島西側。

  還有就是倭國列島周圍的小島足有數千個,有的有人,有的沒人……

  李靖在平京宮城之中琢磨著明年該怎麽行事,至於各部分散開來,怎麽更好的過冬,李靖也管不了那麽多了。

  這其實要看各部領兵將領的能力和搜刮手段。

  被倭人逆襲戰敗?這種情況已經不太可能發生。

  …………

  “倭國亡了……”

  新羅金城王宮之中,金德曼拿著金春秋的來信,驚異萬分。

  遇事不決找妹妹,金德曼立即命人把妹妹金勝曼召到麵前。

  金勝曼因為引來強援,又與大唐的貴族建立起了聯係的關係,在新羅地位急速上升,已由真骨貴族晉為聖骨貴族,也就是新羅王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並以伊餐之職輔政。

  嗯,新羅已經選擇成為大唐屬國,建立了很多年的骨品以及十七官製度很快便會依照大唐的官製禮儀進行改革。

  此時新羅境況其實不太好說,兩個年輕的女子成為了掌握新羅命運的人物,即便她們很聰明,但她們會把新羅帶向何方,又有沒有那樣的才能把新羅治理好,都是一個未知數。

  …………

  “大都督這才領兵走了不到兩個月吧?就滅亡了倭國?”

  金勝曼也不太敢相信。

  金德曼此時卻已經緩了過來,“大唐滅百濟也沒用一個月,倭國海上一敗,元氣大傷之下……倒也說的過去。”

  姐妹兩個麵麵相覷,漸漸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倭國是新羅世仇,滅亡了的話,對於新羅來說自然是件好事,就是和百濟一樣,覆滅的太快了些,讓人有點琢磨不過味道來。

  “要不要明年再派些兵馬過去?怎麽也不能給了那些倭人複起之機。”

  “還是算了吧,以大唐兵馬之威勢,去了也幫不上什麽,不如傳信給堂兄,讓他在都督麵前盡力參讚有用一些。

  咱們與其算計這些,還不如好好想一想其他的事情。

  倭國即已為大唐所滅,接下來應該要攻打高句麗了吧?”

  “嗯,三國已去其一,曆代先王的遺願就要實現了,去年戰事頗多,咱們送給了大唐很多糧草,好在沒什麽人有所怨言。

  明年還要看唐人的,咱們隻是盡力輔佐罷了,也不知道將來這一戰會是如何?”

  “唉,要我看啊,大唐太過謹慎了些,以他們的兵力,高句麗萬萬不能當之,卻還未曾想要過江,反而是派兵去滅掉了倭國,那接下來是不是還要去征討琉球?”

  “這也沒什麽好說的,當年大隋皇帝親自率兵幾次去征討高句麗,都是無功而返,大唐謹慎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這些事也不由咱們來做主,隻希望大唐皇帝陛下能看在新羅如此恭順,又傾力相助的份上,能在將來給新羅許下一塊肥美之地便好。

  那樣一來,咱們也就能跟曆代先王和臣下們有個交代了。”

  金勝曼深有同感的點著頭,不過她沒有姐姐那麽多擔憂,想著在長安的所見所聞,以及太極殿中大唐皇帝的笑臉,她的心比誰都安穩。

  新羅小國無法跟大唐相比,為其藩屬是最好的結果。

  你看現在百濟和倭國的下場就明白,新羅萬萬不能步其後塵……

  不想在新羅將來的命運上糾纏,於是她果斷的岔開了話題,“不說這些了,明年姐姐要去大唐覲見大唐皇帝。

  我和眾人正在商量可供說項之處,阿姐想不想聽一聽?他們的提議很有意思呢。”

  金德曼看妹妹臉色有些古怪,卻也不在意的道:“他們想按照唐製劃分郡縣,改動官製,禮儀,還有朝服式樣等等,幹脆把唐典拿來用也就是了,哪有什麽有趣之處?”

  大唐的觸手已經紮實的伸展到了東海之上,別看時間還短,可在新羅已經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

  因為幾次派遣人去大唐朝見,得到了大唐君臣很好的回應,一些人也就此開了眼界,於是新羅的貴族階層的心思漸漸活泛了起來。

  近一百來年,他們受到高句麗影響比較深,無論是官製還是社會架構,甚至是語言文字上,都有著高句麗的影子。

  其實就是中原文明間接的傳播到了新羅,加上本土化的問題,弄的新羅這邊有些似是而非的,無法跟大唐產生很好的對接。

  新羅人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新羅朝中產生了全麵效仿大唐的風潮,這對於新羅而言,其實是一場非常大的變革。

  而任何變革都不缺少反對的聲音,隻是大唐在半島上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反對者為了家族性命著想,也就漸漸沒了聲息。

  新羅朝中的共識形成的非常快速。

  不論是金德曼姐妹,還是幾位伊餐,伊尺,波珍,都認為大唐的大軍不會長久的駐紮在這裏。

  若不趁此時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那麽等唐軍一走,說不定就會有許多人跳出來反對他們。

  而且為了更好的融入到大唐治下,這些改革非常有必要進行下去。

  比如說在語言文字上麵,是保留新羅舊有的東西,還是徹底接受大唐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字?

  新羅人沒有任何關於文化入侵的概念,但卻不會沒有守舊頑固之人,如今他們不太敢說話,不過等唐軍一走,那就說不定了。

  所以有遠見的新羅貴族正在極力推動變革,這類似於當年高句麗人南侵,迫使南邊的土著們立國並學習高句麗的軍政體製時的情形。

  當然了,小國努力求存,轉向還是比較容易的,這要是換做中原王朝,每一次大的變革,恐怕都得流下無數的鮮血才成。

  …………

  金勝曼笑了起來,“咱們的那位叔父大人可是說了呢,最好是能讓真我王殿下在大唐的宮城中占據一席之地,討得大唐皇帝的寵愛……”

  沒等她說完,金德曼臉上已然漲紅,羞怒道:“他真是這麽說的?”

  金德曼笑道:“他自然不會這麽說,但他的兒子,咱們的堂兄卻已說了不止一次,很多人也都覺著很有道理,看來女王殿下要為國獻身了呢。”

  說到這裏,金勝曼已經笑的前仰後合,不過一雙明亮如星的大眼睛卻一直在觀察著姐姐的神色,賊溜溜的看著就很氣人。

  金德曼深深的呼吸了兩下才算平靜下來,她登位的時候還是少女,新羅境況不佳,她專注於國事之上,婚姻也就耽擱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