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秋狩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0      字數:3107
  八月中的時候,囊聶等吐蕃降人被送到了長安。

  對於近些年一直駐守在高地的囊聶,他的價值在率軍投唐的那一刻起,就在急劇下降。

  首先他是香雄人,無法左右吐蕃諸部的局勢。

  其次他是吐蕃邊將,常年在外領兵的他對吐蕃內部發生的事情往往後知後覺,論起對吐蕃諸部局麵的了解,他還不如之前出使大唐的鬆摩哈赤。

  再有論起在吐蕃人中間的威望,嗯,過於年輕的他在吐蕃談不上有太高的威望,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現象不會發生在他的身上。

  範文進送到京師的奏疏就說明了這一點,一個很普通的吐蕃叛將。

  甚至於以前那些內附的胡人部族首領都要比囊聶強上許多。

  七八千人的吐蕃軍旅,放在吐蕃國內,可能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可一旦投唐,這點人馬激不起一點的浪花。

  所以總的來說,囊聶率軍投唐,缺乏象征意義和實際作用。

  像是已經把長安當家,不願離開的阿史那泥孰,就要比囊聶重要的多,因為他出身西突厥王族,是有汗位繼承權的那種。

  而囊聶隻是一個香雄貴族,一個頗為善戰的將軍,這樣的人在中原,每隔幾年就要死上一個兩個……

  這些都決定了囊聶在大唐得不到太好的待遇,他純屬是被程大胡子給忽悠了。

  還是那句話,當他帶人走下高地的那一刻起,他就失去了和大唐討價還價的最大籌碼,高地。

  按照之前封德彝進言的策略,李破已經下詔給涼州總管範文進,從西北各郡縣挑選官員,準備到高地就任。

  同時在涼州地區的部族當中,挑一些人出來,帶領西北的一些部族重返高地。

  這一次,他們的頭頂上飄揚的必定的日月星辰旗,也許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麵,他們都將在高地上為大唐牧養牲畜。

  而涼州和河西地區的郡縣,會作為高地的後盾,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持,並用糧草和大唐的律法來約束他們。

  當然了,同化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策略。

  想要把高地徹底納入到大唐的版圖,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一個選擇就是移民,這個現在還走不通,中原百姓誰又願意去高地那樣的荒蕪所在定居?

  嗯,高地如今倒是讓大唐又多了一個很好的流放犯人的所在……

  另外就是同化,中原文明兼收並蓄,有很強的包容性,用封德彝的話來說,就是改變高地人的信仰,教導他們學習漢話,以及中原禮儀等等,讓他們服從於中原律法……

  這個過程必定是非常漫長而充滿波折的,需要無數人有意無意的為此付出努力。

  當那些異族能夠自豪的道上一聲,我是唐人的時候,才算是大功告成。

  但那也未必是什麽好事,隻是說明民族大家庭中好像是多出了一個成員而已。

  ……………………

  大唐已經接待了不少外邦使節以及叛將,逃人之類的團隊,漸漸有了經驗,管理的層次性也建立了起來。

  這個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覲見於皇帝陛下,想要見到皇帝,必須表現出你的價值,囊聶在這方麵沒有任何優勢。

  他以吐蕃邊將,叛臣的身份來到長安,接待他的是鴻臚寺少卿劉善因,其他人正在忙著跟突厥人商議邊市,疆界的細節問題,顧不上搭理他。

  值得一提的是,新羅來的遣唐使留在了長安,其中一些人會在之後進入到國子監進學,另外一些據說是花郎徒的新羅貴族,則會被分散到羽林軍,左右屯衛中任職。

  當然了,在這之前還要進行一段時間培訓,起碼你得能流利的說好漢話才成。

  很明顯,作為大唐的第一個確定下來的屬國,他們得到了一定的優待,就像是今年考出來的進士一樣,會給後來人起到一個示範作用。

  金春秋此時則已經帶人趕回了新羅,他基本上達到了此行的目的。

  一個是確立了新羅的藩屬地位,求得了大唐的冊封。

  在這件事上,李破沒怎麽費心,隻是按照新羅人的習慣,賜新羅女王金德曼為真我王。

  而既然受到了大唐的冊封,大唐將不再準許新羅有自己的年號,曆法等。

  無論是郡縣的劃分,官階的製定,等等等等,一切都要依照大唐的禮儀規製來進行。

  可以說因於大唐極端的優勢地位,大唐對這個藩屬國進行了嚴格的約束,一係列操作下來,新羅幾乎已經相當於前漢時封賜的藩國。

  這也是新羅求得大唐庇護的代價,忌憚於陳兵於東萊的十餘萬大軍,金春秋等人不敢爭辯,幾乎是全盤接受了下來。

  這也達成了他出使大唐的第二個目的,避免被大唐滅國之憂,結果對於新羅來說,算不上有多好,但也絕對不算糟糕。

  新羅在經曆了二三十年的困境之後,現在終於可以安心的喘口氣了。

  除了對大唐卑躬屈膝之外,他們完全可以在鄰居麵前耀武揚威一番,尤其是高句麗和倭國。

  新羅人的狗腿子屬性漸漸蘇醒,抱上了一跳大粗腿之後,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報複那些曾經欺負過他們的人了。

  比如說金春秋在長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屢屢提議,去攻打高句麗,大唐如果有意的話,他們甚至願意放棄與倭國的仇恨,聯合倭國一起行事。

  高句麗一直以來就是懸在新羅頭頂的一把利劍,弄的新羅人寢食難安,可以說新羅人立國之後,最大的一個目標就是能打到江北去,滅亡了高句麗。

  與高句麗相比,百濟,倭國都要放在後麵,嗯,主次分的還挺清楚,卻也將小國掙紮求存的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

  大唐元貞五年九月初的大朝會上。

  李破詔朝臣初步總結了一下今年的諸多事務。

  今年大唐的氣象和往年又有所不同,開始全麵轉向於內政,戰事不多。

  各道的剿匪戰事漸漸接近尾聲,尤其是北邊河南,山東,河北幾個地方,該鬧的都已經鬧完了,該死的人也都死光了,和平時期的到來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

  最重要的則是和北方強鄰的關係徹底緩和了下來,邊境上的流血衝突幾近絕跡。

  那些遊蕩在兩國邊界附近的突厥部族,也不再敢於南下騷擾。

  大唐的威懾力正在增強,當然最主要的應該還是那些草原部族受到了突厥王庭的約束。

  從這裏其實也能看得出來,兩國君王都在國內有著權威,控製力也毋庸置疑。

  於是兩國漫長的邊境線上,終於平靜了下來。

  而當各處邊市建立起來之後,兩國的人們還會增加許多相互交流的機會……

  嗯,長長久久,和和美美對於南北兩個帝國來說基本上不太可能實現,但現在他們確實有了些和平共處的模樣。

  兩國的君王時不時的互通音信,隻要他們都健健康康,活蹦亂跳,神智清明,想來不會讓那些心懷叵測之人挑撥起兩國的對立。

  當然了,如果他們中間有一個人突然翻了臉,那就是另外一說了。

  ………………

  由於北方沒了邊患,大唐元貞五年的戰事主要集中在半島之上。

  百濟人的反抗比較激烈,這是因為唐軍兵少的緣故,讓百濟人發現了可乘之機,當十餘萬唐軍陸續上島,即便目標不是他們,半島上的局麵也會迅速得到控製。

  再就是嶺南地區的蠻族,在大唐不斷進剿之下,已是元氣大傷,統一之後的中原王朝,不是他們能夠抗衡的了的。

  可以說大唐在元貞四年與突厥會盟之後,大唐的戰略環境空前優越了起來。

  到了元貞五年,大唐在內政上也便出現了一係列的成就,為之後的興盛逐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

  這次大朝會開了有多半天,朝臣們回顧這一年,都是頗為欣喜。

  大唐接手的是諸侯割據留下的一地爛攤子,經過幾年的治理,終於讓中原各處有了些複蘇的模樣。

  朝臣們多數都覺得大家正走在康莊大道之上,前麵不遠就是陽光普照之地,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掉隊。

  ………………

  九月已是初冬,竟然還下了一場小雨,比起往年天氣確實有點反常。

  李破覺著肯定是有誰釋放了過多的廢氣,於是他抬頭看向了遙遠的西方……

  秋狩的陣仗比之祭祀天下可要大的多了。

  事先散布在獵場上的各部京師駐軍就有八千多人,幾天前就已經把獵場清理了一遍,以免有什麽刺客藏身其中,然後便不再許人進入獵場一步。

  到了九月初十這一天,李破帶著李碧為首的嬪妃們,在宮人以及羽林軍的護衛之下,從宮中起行。

  等到禦駕走上朱雀大街的時候,人群便膨脹了好幾倍。

  這還隻是一小部分,官員,貴族,凡是被準許參與秋狩的人們,大部分其實都已早早等在東城之外。

  大唐立國之後的第一次秋狩就這麽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