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啟程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0      字數:2152
  這次軍議的目的不在於什麽軍事戰略戰術的製定,因為不到時候,李靖打算到新羅,跟杜伏威等人商量一下。

  杜伏威,文士弘等人都熟悉水軍,出海的話,能給予他很多幫助和有用的建議。

  另外他還要和在那邊的倭國降人說說話,如果還成的話,他需要一些熟悉倭國地形和風土人情的帶路黨。

  所以說,此戰要等去到新羅才能製定出來詳細的進軍計劃。

  ………………

  至於向眾人解釋出兵倭國的目的,那其實也沒什麽必要。

  大軍一旦成型,兵鋒所向,滅國而已,哪還需要什麽理由?這又不是中原內亂,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以保證師出有名。

  出海作戰,滅掉百濟,倭國這樣的小國,不用任何借口,誰讓你離著大唐近呢?

  所以此次軍議,李靖隻是讓領兵將領們見見麵,觀察一下諸人的言行,瞧一瞧各人的脾性。

  之外就是讓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其中一些人都屬於初次見麵,算是打個招呼,有他李靖坐鎮,也不用擔心這些人起什麽齟齬。

  本來李靖留出一個月時間整軍,但朝廷催促他盡快起兵,時間也就緊張了不少。

  好在大軍並非臨時征調,各部在東萊已經操練了一段時日,準備工作做的也很充分。

  在他到來東萊之前,船隊已經來往了兩次,運了兩萬多兵馬以及一部分糧草到新羅,這給李靖大大節約了時間。

  接下來的日子,一場場的軍議下來,李靖和軍中將領們迅速熟悉了起來,李靖耐心和將領們談論著軍事,話題並不局限於當前的戰事。

  他在試探著各人的才能和領兵作戰的特點,將軍們也很願意和他交談,在他的誘導之下吹噓著自己以前的戰績和功勳。

  順便李靖用他那豐富到快要溢出來的軍事知識告訴所有人,起碼在軍事理論上,你們都是渣渣。

  等到大家都知道這位國丈大將軍,並非是單單靠著皇親國戚的關係領得兵權,人家確實通曉軍事,並不是無能之輩的時候,李靖也就初步的在軍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私下裏,蕭嗣業更是以師禮侍之,不管是攀附還是真心向學,反正此戰過後,蕭嗣業若能立下軍功,表現出自己的才能的話,李靖座下估計就又要多上一位弟子了。

  李靖在東萊待了半個多月,大部分時間都在軍中,巡營十餘次,上船遊弋兩天,大船小船都試了試,之外還要處理軍務,熟悉麾下將領。

  精力旺盛之處根本不像是一位已經年近六旬之人。

  李靖的日子過的非常充實,和在江陵任職時完全不一樣,那會他有點懶洋洋的,偶爾才有崢嶸流露,

  而到了東萊,好像整個人都蘇醒了過來,每天渾身上下就像有著使不完的勁。

  在他整軍備戰的這段時間裏,他還派了王雄誕率領船隊又運送了三萬人和大部分糧草去了新羅。

  一來一回,把王雄誕也累的夠嗆。

  這次回轉,左驍衛將軍,武邑縣公蘇定方也隨船而來,他沒敢在那邊等著李靖的到來,而是提前來拜見李靖。

  他是河北人,按照前隋時的說法,那就是北齊餘孽,沒根沒基的若還不主動一些,不定就要得像那些前輩一樣被排擠冷落。

  不過如今北齊時的山東,河北軍事集團早已煙消雲散,關西人對他們的警惕也早在隋末戰亂當中消逝殆盡。

  很多河北人現在都在長安任職,也沒見受到多大的排擠,早年那些恩怨,確實已經時過境遷,也就是大家有時候還在嘴上念叨幾句罷了。

  李靖見到蘇定方之後,對他不吝讚賞之詞,旁邊又有高雅賢在訴說著大都督的好處,蘇定方不但放下了心,而且還對李靖的賞識頗為感激。

  這就是李靖去洛陽走了一遭的好處了。

  尋相是晉人,甚至可以說上一聲從龍之臣,所以他在出自晉地的軍中將領中間很有影響力。

  之外那些從洛陽帶過來的將領,也各有出處,有他們隨行在身邊,足可以鎮得住軍中大部分驕兵悍將。

  而高雅賢和蘇定方則是河北降人,十餘萬大軍中,有一部分來自河北,高雅賢和蘇定方和他們說得上話。

  你瞧瞧,領兵的學問可不止是兩軍廝殺,戰陣爭鋒那麽簡單,如何能讓大軍保持凝聚力,同樣是將領們必須考量的大事之一。

  ………………

  大唐元貞五年七月初,李靖終於率領餘下的五萬餘大軍,登船啟程。

  海風呼嘯,東萊碼頭之上,東萊郡太守宇文士及,率領苗海潮等一眾東萊官佐為李靖送行。

  “預祝大都督此去能旗開得勝,載譽而回。”

  東萊郡官員們隨之紛紛躬身一禮。

  李靖回禮之間笑道:“多謝諸位相送,糧草之事就拜托太守了,此去靖必滅國而還,功勞之上,吾與諸位同享。”

  看著意氣風發的李靖,宇文士及那叫一個羨慕,心說也不知道自己五六十歲的時候能不能有李藥師這般風光。

  ………………

  “張帆嘍……”

  水軍士卒們一聲聲的喊著號子,船隊陸續升起船帆,調整航向,向東而去。

  船隊漸行漸遠,宇文士及等人舉目而望,都沒動彈地方,他們隱隱感覺到,這應該是曆史性的一刻。

  十餘萬大軍跨海而戰……宇文士及心潮起伏,回首對苗海潮道:“前些時都督應是邀了苗兄隨軍吧?苗兄為何不曾答應,豈不是浪費了一次大好機會?”

  苗海潮笑笑道:“郡守又來笑話於俺,郡守也曉得的,俺和那些人比起來,也就是多出了幾次海而已。

  那些將軍們郡守也見了,哪個不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和他們說上幾句,咱背後就冒涼氣。

  當年俺要是遇到這些人,一定是唯恐跑的不夠快,被人追上砍了腦袋。

  和他們在一處共事……嗬嗬,俺還想多活幾年呢,郡守就不要消遣俺了,俺覺著還是跟在郡守身邊安心一些。”

  宇文士及不由哈哈大笑,拍打著苗海潮的肩膀道:“苗兄妙言妙語,總是這麽有趣……行了,咱們也莫要沮喪。

  沒聽大都督說嘛,功勞總是有咱們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