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馬場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0      字數:2097
  大唐的仁慈……不好說。

  隋唐之際,民風之彪悍,不讓於秦漢,甚至猶有過之,不好把他們和後來的漢人王朝做比。

  因為此時尚武成風,連讀書人都身懷利刃的他們極具侵略性,從來沒有不能擅啟戰端的說法,對待鄰居的態度可算不得友好。

  不說前隋了,比如說現在的大唐,戰略重心已經東移,目光正在海上逡巡,找尋著有價值的對手,準備著篡取海上之利。

  而南邊的觸角已經伸展至交趾,林邑,並在那裏建造碼頭,為大唐船隊橫行於海上做著準備工作。

  扶南雖然遣使來朝,執禮甚恭,卻並不能得到大唐真正的友誼,大唐的戰略在李破和群臣商議之間,已經略略成型,在將來不會給予那些東南亞小國獨立自主的機會。

  那裏隻能是大唐伸展爪牙的跳板……

  而即便如此,大唐也沒忘了西域,那裏一直散發著芬芳,完全可以和海路形成閉環,不然與突厥可汗阿史那楊環會盟之時,李破也不會說西域諸國,他都不在乎,隻想取天竺一地。

  在阿史那楊環看來,李破也許是信佛,所以想把天竺僧人接到長安去講法,可實際上,在李破看來,南亞次大陸隻是另外一塊跳板而已。

  至於大唐的船隊將來是不是能夠到達那麽遙遠的地方……嗯,誰還沒點夢想呢?

  ………………

  所以說有李破在位,大唐的侵略性會表現的更為明顯,足可以說是吃著鍋裏的看著碗裏的,野心已經快收不住了那種。

  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帝國,雖然經過戰亂沒幾天,還在虛弱當中,可作為外邦之人,冠之以仁慈之名,你在開玩笑嗎?

  當然了,也許相比於吐蕃的野蠻來說,大唐確實可以稱得上一聲仁慈。

  因為在吐蕃人眼中,不論是戰敗被俘的,還是自動來降之人,都會被他們視作奴隸,一個新興的奴隸製王國,確實不好跟大唐談什麽仁慈不仁慈的話題。

  來到姑臧城的囊聶等人,完全處於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麵之下,唯一的價值,其實就是讓大唐的貴族們能夠更深刻的了解一下吐蕃而已。

  像求知欲比較旺盛的涼州總管範文進就是如此,他親自接待了囊聶,可以說是頗為禮遇,他想要從囊聶這裏得到的,就是吐蕃國中之事。

  這幾年他除了治理涼州之外,剩下的就是跟吐蕃較勁了。

  他在涼州這些年,新出現在高地上的吐蕃人給涼州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之前涼王在位時,被吐蕃驅趕下高地的吐穀渾部族,屢屢入侵涼州。

  後來吐蕃人更是親自操刀,進犯涼州諸郡,甚至一度打到了姑臧城下。

  所以也難怪範文進會對吐蕃如此關注,之前朝中幾乎所有關於吐蕃的消息,都是由他派人刺探而來。

  好在皇帝比較英明,沒有置之不理,反而派遣大軍來援,不然的話,涼州上下遭的災估計不會比白喻娑之亂時差上多少。

  ………………

  “原來吐蕃人崇敬的雅隆部的祖先嗎?那香雄人和蘇毗人也能心服?”

  涼州總管府後宅當中,範文進設宴為降人接風洗塵。

  其實就是他與囊聶兩個人,外加兩個吐穀渾人翻譯罷了。

  張倫此時不在城中,從入春開始,張倫便帶著人離開了姑臧城,去巡視河西諸部了。

  他先是到張掖那邊看了看西突厥降部的情況,西突厥降部如今由阿史那同俄和闕度兩人統領。

  遠在長安的阿史那泥孰過的有滋有味,估計已經把他們給忘了。

  突厥人在張掖這邊定居了下來,一部分放牧,一部分種上了田地,順便響應大唐的號召,剿除河西地區的匪患。

  當然了,他們還要和駐守在這裏的唐軍一道,守衛大唐的“西疆”。

  由於這兩年大唐的實力有所恢複,已經可以兼顧到玉門城,玉門城守孫世恩晉張掖郡丞,他在河西駐守多年,對河西走廊地區非常熟悉。

  帶著唐軍和西突厥的散兵遊勇們清理起了河西走廊中的部族,努力的想要重新把大唐的威嚴帶到敦煌那邊去。

  張倫到這邊轉了一圈,長了許多的見識,對孫世恩等張掖官吏很是滿意。

  他到張掖的目的除了巡視之外,也還要傳令給張掖上下,近兩年估計要在張掖設下邊市,和西突厥人做生意了,讓張掖這邊準備一下,迎接商隊的到來。

  接下來張倫又馬不停蹄的帶兵去拜訪了一下涼州的一些部族首領,這些家夥向來是涼州的禍亂之源,剿除幹淨是不可能的,隻能恩威並施讓他們老實一些。

  張倫一行的落腳點是西海之畔,涼州馬場所在。

  由於被龐玉抽走了很多兵馬,這裏還剩下兩千多人的唐軍將士,還有一些為大唐養馬的羌人牧夫以及吐穀渾人在這裏聽用。

  馬場初建,還不成規模,牧養的多數都是唐軍自己的戰馬,離著重新恢複涼州馬場輝煌的日子還遠。

  範文進和張倫商量過,涼州馬場的馬匹來援主要應該有三處。

  一個就是北邊的草原馬,另外是高地馬,這兩種都屬於吃苦耐勞型,為將來進軍高地做準備,東邊的戰事抽調不到涼州馬場的馬匹,有代州馬場在呢。

  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西域大馬,因為隋末戰亂的關係,涼州馬場廢棄已久,和西域斷絕了往來,軍中能夠衝鋒陷陣的戰馬越來越少。

  當初李破在馬邑起兵的時候,還有著一些,可隨著戰事的進行,能夠披上重甲衝陣的戰馬在各部騎軍當中已然絕跡。

  大家都換上了草原馬,換句話說,唐軍騎軍和前隋時的騎兵已是兩個樣子,全部都成了輕騎兵,少了爆發力,明顯威懾力不足。

  涼州馬場重建之後,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引進西域戰馬,然後進行配(和諧)種培育,為唐軍騎兵繁育出更為優良的戰馬。

  西突厥人的到來,給涼州馬場稍稍帶來了一些希望,因為他們一些將領騎乘的戰馬分外高大健壯,正是西域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