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章 學院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2-02-24 16:10      字數:3112
  “不用多禮,咱們也算有些淵源,吳王殿下經江陵西歸之時,吾與殿下一見如故,一番相聚之下,頓覺天下英雄,能勝殿下者稀矣。

  祭酒為吳王許為心腹,也當非凡物……”

  馬周愕然,這誇的有點過啊,而且極為不妥,他本就對李靖的來意有些含糊,這會就更覺不對,什麽叫天下英雄,能勝殿下者稀矣?這話要是傳到陛下耳朵裏,可是極為不妙,你可能沒事,俺嘛,不定就得糟糕。

  他又不敢輕易打斷,不由心說,國丈莫非跟殿下有仇?想要用言語殺人不成?

  想到這裏,心中一凜……

  不會是吳王功大,讓國丈嫉恨了吧?

  於是話語間他再加了十二萬分的小心,“都督與吳王都乃人中之傑,相見之後自然談得來,慕先小人也,可當不起都督如此稱讚。”

  李靖猶自不覺一開口就把人給嚇住(得罪)了,捋著胡須笑道:“祭酒無須自謙,養育賢才者,可為眾人之師也。

  祭酒還這般年輕,將來桃李滿地,成就定不可限量。”

  看著笑容滿麵的李靖,馬周仔細回憶了一下這位國丈的生平,可惜,都是些不盡不實的傳聞。

  隻是聽說大都督在外任職時殺了不少人,嘶,殺過很多人的人,正在一個勁的誇俺,馬周整個後背都涼颼颼的。

  李靖客套的說著話,別看他話裏話外都在稱讚吳王如何如何,好像和杜伏威有交情的樣子。

  實際上當年杜伏威路過江陵的時候,他可不會跟杜伏威有什麽深切的交往,甚至當時他接待杜伏威的時候心裏還在琢磨,這人恐怕是活不長了,自己跟一個將死之人飲酒談笑,也太過晦氣了些。

  ………………

  嘿哈,嘿哈……

  隨著一群少年呼喝之聲,李靖停下了腳步。

  長安海事學院占地很大,有三個大的校場,還有四個小校場,人工湖旁邊,已經修建了兩處船塢,七八艘大大小小的船隻。

  有著朝廷的大力支持,什麽事情做起來都很順利,這裏不像書院修建的那麽雅致,可建造周期估計卻得是書院的幾倍有餘。

  有鑒於規模很大,所以去年海事學院一口氣招收了五百人入學,這還是受製於學院的教授數量,還有就是學院初建,沒什麽經驗,不好廣收生員所致。

  不然的話,數千人入學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

  此時一群少年正在校場之上排著整齊的隊列,來回奔走,教習們圍著隊伍亂轉,不住的嗬斥並發出命令。

  這些少年大多都是春天裏入學,來這裏還沒幾天,除了必要的文化課之外,就是演練軍陣。

  其實和後來的軍人差不多,不管什麽人,從軍之初都要先熟悉軍規戒律以及各種操典,為的也都是一個目的,就是培養軍人的紀律性,讓他們融入軍陣當中,而非是熱血上頭的逞英雄。

  當世施行的府兵製,主要也是這個作用,府兵人家每年農閑之時都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操練,實戰技巧什麽的都在其次,重要的是讓府兵一旦被招募,就能迅速的融入大軍當中,做到最基本的來之能戰的效果。

  所以府兵製明顯優於秦漢時的兵製,動員能力得到極大的增強,戰鬥力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

  有教習喝令一聲,少年們停了下來,迅速再次整理隊伍,然後用力的拍擊著稚嫩的胸膛……

  “呼荷……”

  各個做仰天長嘯狀,如狼初啼,嘯叫一番才在教習帶領之下,排隊回去讀書去了。

  這個李靖就太熟悉了,唐軍征戰習慣用呼嚎之聲來壯盛血氣,增加聲勢,不論是進攻還是得勝,都要如此這般。

  這是秉承於邊軍的習慣,不是唐軍獨有,前隋的軍旅其實也是如此,往往能收先聲奪人之效,令敵人未戰先怯三分。

  不過李靖還是喜歡勝利之後,軍人們在戰場之上用此來表達得勝之情,雄壯軍威,更可令殘敵喪膽……

  李靖駐足看了一會,頗為感慨的對馬周言道:“某少時便喜兵事,也還薄有名聲,可那時若有這樣的地方,靖也必為眾少年之一。”

  馬周就算提起了戒心,可聞言還是有些得意,海事學院便是他這兩年的心血所在,有生二十餘載,做下的最大一件事。

  “大都督才高德厚,正是此間少年需要努力效仿之人,都督既然喜歡,日後若是有閑,不如常來走動,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才是真正的世間俊傑。”

  李靖哈哈大笑,不見外的拍打著馬周的肩膀,“你這個祭酒當的實在稱職,想給這些少年人尋個教授就直說嘛,教養賢才正是吾輩之責也。

  可惜啊,俺就要離京他去,近些年怕是沒這個工夫了,等俺下次回來,咱們再好好說說,說出來不怕祭酒笑話,俺這人最是好為人師,就怕到時祭酒嫌棄俺嘮嘮叨叨,不配為人師表。”

  馬周有些詫異,“俺可不敢對大都督說三道四,隻是俺聽說都督才剛回京述職,怎的又要離京?”

  朝廷詔令已下,李靖也沒什麽好隱瞞的,笑道:“俺這就要去東萊領兵,估計過些時候就要跟吳王殿下匯合於新羅。

  也正因如此,臨行之前才來海事學院拜訪,吾雖熟於軍事,可對水戰卻是一知半解,如今還要領兵出海,心中多有惴惴,唯恐誤了大事。

  所以便到此來跟祭酒等人討教一番,還望祭酒不吝賜教才是。”

  馬周恍然大悟,就是說嘛,李藥師身為國丈,位高權重,又怎會無事來海事學院這地方閑晃?

  這會知道了李靖來意,馬周放下了些心事,之後引著李靖和元朗一起去到學院的待客之處。

  ………………

  李靖年近六旬,求知欲卻還非常旺盛,讓馬周把學院中那些教授,老軍,船工等都陸續召到近前。

  談的興起,索性在學院中留了下來,一待就是三日。

  其實也不光是為了熟悉水戰諸事以及海情之類的東西,他還帶著摒除領兵過程當中的一些麻煩的目的。

  因為到了東萊,他麾下必定有一部分水軍將領聽令,你若是這也不知道,那也不曉得的,怎好服人?讓人糊弄了又怨誰去?

  ………………

  也就這幾天的工夫,可把馬周給忙壞了。

  一邊是學院中的事務,一邊還得給請來的畫師訴說吳王生平經曆,為人秉性,按照李客卿的話說,給人作畫,不但要表似,還要神似,就是要將人的精氣神融入其中,才能形神兼備,成為令人滿意的上乘之作。

  而那邊李靖也要求多多,需要馬周這個祭酒親自支應。

  三天下來,弄的馬周已經是頭大無比,外加滿肚子的苦水想要找人傾訴,學院當中他本來是土皇帝,沒想到卻來了兩位爺爺,把他像孫兒一樣來使喚,你說上哪說理去?

  好在李靖在這裏待不住,三日之後便離開了學院,臨別之際李靖還有些不舍。

  他這大半輩子東奔西走,好像從來沒停下過腳步,所以學院的環境真的是讓他非常喜歡,於是老毛病就又犯了。

  他跟馬周說,日後若有礙難,盡可來尋他李靖,當盡力相幫,就算他李靖不在京師,不還有韋節,元朗等人嘛,再說了,他女兒是皇後……讓馬周千萬不要見外雲雲。

  馬周大喜,可算是能結下點善緣,他這種無根無基之人,缺少的可不就是個人脈?

  ………………

  李靖走後,學院中就剩下了一個祖宗,大畫師的作畫周期很長,尤其是好的作品,都需要仔細研磨,耗費十幾二十天那是常事,一年半載對於大畫師而言時間也不算長。

  呂鄉君一瞧這架勢,第二天就早早的溜了,之後時常來探望一下坐監的姐妹,又送了兩個丫鬟過來服侍李客卿的飲食起居。

  李客卿也不埋怨,這事若是成了,對她好處多多,比如馬周見她用心,便曾許諾海事學院當中的一些雕刻模本給她來做。

  把名妓當做工具人來使喚,聽上去有點不像話,可李客卿卻是欣然而受,她也想像呂鄉君那樣,給自己弄個一官半職的,不成在海事學院任職也成啊。

  這比名妓的生活可紮實多了,在江南可沒這樣的機會,人們都說江南文風鼎盛,可越是如此,風氣和北邊相比也就偏於保守,遠不如京師這裏民風開放。

  其實關於當世女人地位提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戰亂過後,男少女多,一些女人沒個依靠,也就獨立了起來。

  再有就是胡風南漸,鮮卑人統治了天下那麽長一段時間,改變了很多風俗習慣。

  還有就是一些傑出女性的代表作用。

  如此種種,都決定了唐初的風氣開放程度乃曆朝之冠,女子為官者,大多也都出現在這個時節。

  後來有記載的那些,也隻是其中一小部分,比如說前隋時在宮廷走動的就有不少女博士,軍中也不乏女子的身影,隻是能落於讀書人筆間的,沒有幾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