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煩人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8-19 20:02      字數:4064
  雲定興稍稍老實了一會,心裏琢磨著是不是還要努力送孫女入宮,最後決定這事還得努力辦。

  別看皇帝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但那也許是麵子上抹不開,自家孫女聰明伶俐,模樣長的也好,皇帝見了一定喜歡。

  想當年他就是把女兒嫁給了楊勇,才開始在仕途上發跡,不然以他的出身和才能,哪裏可能屢任大府,工部那樣的正官要職?

  更不可能與那些功勳卓著的大將軍們並列一處,隻可惜,楊勇最後沒當上皇帝,不然的話……

  現在他這個工部尚書當的很不穩當,大家合起夥來排擠於他,若能有人時常在至尊旁邊吹點枕頭風什麽的,會讓人安心不少。

  他的政治智慧就是這個樣子了,抱上大樹就要牢牢抱穩,從不講究擁抱的姿勢,至於是不是抱對了,等到時候再說,反正眼前的樹他肯定選最大的那顆來抱。

  他卻從來沒有想過憑借自己的真本事來得人賞識……楊勇,楊廣兄弟奪位,那麽激烈的政爭,隋末亂世,洛陽城中那麽混亂的朝局,他竟然都能安然度過,並在工部尚書位上活蹦亂跳,你說這運道也是沒誰了。

  ……………………

  時當正午,到了飯點,李破也不另擇他處,便在湖邊選了個空地,來了個露天燒烤。

  皇帝率性而為,其他人也沒辦法,便都紛紛席地相陪。

  李破還在那裏擺劃,“朕當年領兵北出,破突厥精騎數萬眾,再領兵至黃旗海……突厥人沒什麽見識,一片湖泊都說成是海了,其實和這裏差不多,都是窪地積水而成的湖泊而已。

  朕在那裏待了兩天,吃的都是烤的牛羊,雖然沒什麽滋味,還腥膻的緊,可卻很是痛快,因為保家衛國,驅除外敵,本就是吾輩份內之事。

  如今朕為大唐天子,卻要跟突厥可汗去會盟了,你們說這是個什麽道理?”

  說到這裏,他也頗為悵然,畢竟當年意氣風發的時候,還想著若給他十萬大軍,必能掃平漠北,傲視群雄。

  可轉頭他就投入到了亂紛紛的隋末戰事當中,再也無暇跟突厥較勁了,等到他平定了天下再一瞧,他娘的大家已經打的頭破血流,沒什麽力氣再折騰了。

  當年的那點雄心壯誌現在再想一想,真像是玩笑一般。

  ………………

  皇帝在回憶當年的豐功偉績,這個時候就沒人再認為他是吹牛了。

  當年他在馬邑邊地的赫赫戰功在他登基為帝之後,正是需要大書特書的故事,真實性已經不用懷疑。

  因為那些事情都已被記錄了下來,以後會成為唐史的一部分。

  作為大唐的臣子,懷疑什麽也不應該去懷疑開國皇帝的戰功,那簡直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那樣的蠢人估計也不會出現在朝堂之上。

  至於後來人……多數也不會再做改動,因為沒有任何意義,即便是抹黑前朝,也不會去黑一位開國皇帝。

  末代君王那麽多的缺點,何必讓自己顯得過於下作呢?

  ………………

  此時圍在李破身邊的臣下們都明白,皇帝這是有點觸景生情了。

  馬屁精雲定興立即便道:“至尊英武,天下皆知,如今與突厥盟好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異日定能重回黃旗海,到時臣當為至尊把盞,慶四海升平,外敵消弭之歡。”

  這話說的……確實讓人很舒坦啊,李破斜眼望過去,心說也不知這廝曉不曉得黃旗海在哪裏……

  魏征終於找到了機會,當即正色道:“還請雲尚書慎言,會盟之事未定,怎可稱之為權宜之計?

  兩國相交,或可虛與委蛇,不過至尊即願與突厥可汗相見,到時天子親口所出,唯重信守諾方顯大唐之風範。

  若心懷卑鄙,言有欺詐,必有傷國體,於天子大不利,還請至尊明鑒。”

  這是當世比較主流的價值道德觀,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憲,不能出爾反爾,那樣會對天子的威信造成極大的損害。

  比如說王世充,很多人都不願意為他效力,一個是他出身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此人太過奸狡,從來不講信用。

  當年他在黃庭澗坑殺數萬義軍降俘就極大的敗壞了自己的人品,後來更是和李密反反複複的往來幾次,信用徹底破產。

  作為天子,你可以運用手段,那屬於帝王權術的範疇,但絕對不能給人留下背信棄義的印象。

  一次兩次可能還成,次數多了,以當世貴族群體的尿性,當人家不再相信你的鬼話的時候,你統治的基礎也就動搖了起來。

  隻是李破並不同意魏征的觀點,他已想象過無數次和阿史那楊環見麵時的情景,唇槍舌劍,互道短長,爾虞我詐那是最為基本的操作。

  而且就算相互許下承諾,估計也維持不了幾年,兩國漫長的邊界線,以及不同種族,不同的生活方式,都讓兩國無法相安無事的相處下去,而戰爭就是解決南北兩國紛爭的唯一途徑。

  這是農耕帝國和遊牧民族的本質所決定的,盟約改變不了什麽……

  如今兩國會盟的大前提就是兩國都需要整理內部,其中或者還夾雜些其他什麽,但那絕不會是兩國會盟的主因。

  ……………………

  此時雲定興瞪了魏征一眼,他最討厭的就是言官,總是來找他老雲的麻煩,隻不過門下省的諫義大夫,他還是得容讓三分。

  人家是皇帝近臣,而且門下省的兩位宰相他也得罪不起。

  “魏大夫說哪裏話,當年楊廣會啟民可汗於榆林,如對奴仆,至尊勝楊廣百倍,將來如何不能與突厥定下父子之盟?

  這麽說來,今至尊欲與突厥可汗相會,豈不就是權宜之計,俺說的有錯嗎?”

  魏征立即反駁道:“即便如此,尚書也不該於大庭廣眾之下妄言此等大事,傳到突厥使者耳中,到時豈不惹人質問?你讓至尊如何應之?”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就這麽對上了,其他閑雜人等都垂下頭,豎起了耳朵,暗呼精彩,就差拍巴掌給兩人喊加油了。

  當然了,大家還是希望魏征獲勝,連姚淺也不例外,畢竟雲定興的名聲太差了些。

  兩個人又叨叨了兩句,火氣漸盛,估計再過一會就改人身攻擊了,兩個人屁股都不幹淨,雲定興聲名狼藉不假,可魏征的過往也不是那麽令人稱道。

  互揭老底大家麵上都無光彩。

  李破聽了聽,覺著兩人說的倒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隻不過沒什麽新意,一個緊著拍他的馬屁,一個對此行為大加指責,就這麽吵吵起來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於是他擺了擺手,讓兩人住嘴,“行了,你們若有話說,具折上奏便是,莫要在這裏逞那口舌之快,沒的讓人笑話,你們都是朕之肱骨,就不能穩重些嗎?”

  兩人順勢住了口,其實心裏都鬆了口氣。

  對於魏征來說,場合不對,和雲定興這樣的人爭辯對他沒有任何的好處,沒看顏師古等人都沒有幫腔嗎,這要是換了太極殿,眾人一定會群起攻訐,隻要皇帝不開口,大家就能把雲定興按在地上摩擦。

  而對於雲定興來說,他隻想過自己的好日子,得罪人的事其實他很少做,奈何名聲太差,總有人欺上門來,弄的他也很是無奈。

  去年冬天還有人找他的後賬,參他和段達,長孫安世等人在洛陽亂政,幫王世充篡位等事,讓他心驚肉跳了許久。

  段達已被斬於河北,長孫安世則隨王世惲來了長安,閉門不出已有一年多了,此事一發,長孫安世兄弟便進了大理寺。

  如今掌管大理寺的是大理寺少卿長孫無忌,那是長孫安世兄弟的弟弟,但也是他們的死對頭,想來他們在大理寺中的日子過的極為艱難,哪天聽到他們的死訊也不奇怪。

  隋末諸侯之妄為,卻要大唐來主持公道,聽上去有點玄幻,可諸侯篡位之事,屬於大義名分的範疇,自古以來都會受到口誅筆伐,除非你成為幸存下來的那一個。

  宇文化及兄弟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證,誰捉住了他們,都會拿他們來做法。

  這是對皇權的維護,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在這一點上雲定興十分的清楚,所以才會害怕。

  好在沒什麽動靜,好像點到為止的樣子,不然就是皇帝把他保了下來,他消息不很靈通,根本不知道這事是如何開始,又是如何結束的。

  等到風聲過了,他也就安心了下來……

  ……………………

  李破此時也不願再聽到什麽會盟不會盟的煩心事,隨口吩咐道:“把那個琴師叫過來。”

  接著笑謂眾人道:“呂鄉君之名你們都聽說過吧?方才與其偶遇,便召她隨行至此,正好讓其奏上一曲,清一清咱們的耳朵。”

  說到這裏,他還瞅了瞅雲定興和魏征,那意思再明確不過,這兩個比較煩人,擾了他的興致……

  眾人會意之間,頓時嘴角都勾起了弧度,若是換了將軍們在此,估計已是笑倒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