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攀附(一)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4-20 16:15      字數:2156
  <b></b>“瞧您神完氣足,頭角崢嶸,定是一方之主無疑。”

  馬周是可勁的忽悠,他哪裏知道杜伏威的來曆,所以年拿一方之主這樣涵蓋範圍極大的話來糊弄人。

  衛府大將軍可以說是一方之主,各部尚書同樣如此,宰相就更不用說,即便是一郡太守,也可以說成是一方之主。

  他是真沒想到會遇上一位諸侯。

  杜伏威聽到過無數諂媚之語,倒也不以為意,隻是心說這人在旁邊倒是聽到不少,也不知他是不是知道咱的身份。

  若是曉得咱是吳王,卻還敢湊上來,膽子倒是不小。

  上下打量了對方一下,穿戴中規中矩,自稱小人,肯定身無官職,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杜伏威見多識廣,看著有點大大咧咧,那都是表象,心裏的主意其實比誰都多,“你是哪家子弟,知不知道俺是哪個?”

  一個還算不錯的開頭,馬周知道機會稍縱即逝,這些貴族能跟不相幹的人說上一句兩句,都算脾氣不錯的,不然撇下他就走,他也不敢上去繼續糾纏。

  如今搭上了話,他可不敢怠慢,立即恭敬的道“小人馬周,清河人,如今寄居長安已有數載,之前在左禦衛將軍常將軍府上參讚。

  今與貴人偶遇,幸何如之,之前稍有唐突,還望尊上莫要見罪。”

  報上履曆,順便扯出常何的大旗增加點分量,能不能攀上去,也就在這隻言片語之間了。

  “左禦衛將軍?”這些天杜伏威正在背長安的英雄譜,長安的高門大戶眾多,光頂級門閥就有二三十家,常何官職雖顯,卻還排不上號。

  不過他的侍從除了幾個從南邊帶來的衛士之外,其餘都是精挑細選,幾個是千牛備身府的千牛備身,還有左右屯衛出來的世家子弟。

  這些人來到他的身邊,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是題中應有之義,之外呢,就是他如果在京師跟人衝突,或者惹了其他不必要的麻煩,給他擦屁股用的。

  諸侯來歸大體上就是這樣一個待遇,沒什麽奇怪的地方。

  這些人常年混跡京師,英雄譜背的都熟,見他有些疑惑,立即便有人為他解惑,常何是河南人,李密舊將,前些年隨李密,宇文穎來投李淵。

  先後在劉弘基,宇文穎賬下效命,曾隨秦王李世民征討薛舉,積功遷至左禦衛將軍,現在人應該在洛陽,隨左禦衛大將軍王智辯鎮守東都。

  另外有人插話,宇文穎與偽王李元吉交好,四年前因楊文幹謀反一案被殺,常何與偽王李世民友好,所以未受牽連,反而節節高升。

  又有人道“年前的時候,常何的兒子被捉進了長安令衙,關了好些時候,聽說是咱們千牛備身府做的。”

  這就是千牛備身厲害之處,耳目眾多,消息靈通,是皇帝的羽林護衛,同時也是皇帝的耳目,京師長安中的大事小情,一般瞞不過他們。

  七嘴八舌間,常何的家世來曆就被刨了個幹淨。

  杜伏威大體一聽就明白,常何是個外來戶,在長安也才算站穩腳跟,還和李密啊,李世民之類的牽扯上了關係,不在他結交範疇之內。

  眼前這位還真是個正經的小人物,在常何府上入幕,身上沒什麽官職,清河人……清河倒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但跟他杜伏威沒什麽關係。

  杜伏威頓時失去了興致,舉步前行,不打算搭理這人了。

  家世在當世之人的心目中就是這麽重要,家世好的人不管做什麽事都能事半功倍,家世差的人即便做的是惠及眾人的好事,也有可能節外生枝。

  見杜伏威不再搭話,邁步就走,曆經冷眼的馬周知道又要遭遇挫折了,不由有些沮喪。

  他在長安待了數載,因為際遇的關係有些憤世嫉俗,可他這人確實極為聰明理智,埋怨世道不公之餘,對自己的毛病也有所反思。

  一個就是他太年輕了,年輕人說的話總是分量不足,外加他自認無論才能還是學識都不讓於人,也就有些驕傲,所以不為人喜。

  這些還都是細枝末節,最致命的地方在於他沒家世,孤零零一個,既無妻兒承歡於身側,又無親戚幫扶於左右,連普通人家都不如,就更別提跟官場中人打交道了。

  人家交往首先就要看家世,他這樣的孤魂野鬼根本靠不上去,幾乎是一提家世就糟。

  隻是這人還能跟他說上兩句,實屬不易,他得盡力爭取一下,於是在讓開道路之際,他再次開口道“瞧您儀態閑適,應是率人出遊……小人寄居長安已有數載,此間名勝盡在小人胸中,不知可為導引乎?”

  杜伏威聞言止步,侍從中有人笑道“俺在長安二十多年了,什麽地方沒去過?還用你來多嘴?”

  有人就又道“文皇帝建大興城也不過四十多年,哪有什麽名勝古跡?大王莫要聽他瞎說。”

  馬周頓時一笑,有人搭梯子可是好事,就怕這些人不理人,打量著這些人的行跡,馬周眼珠一轉,篤定一笑。

  “秦之鹹陽,漢之長安,至隋乃有大興之城,夫做事者,必於東南,收實功者,常於西北。

  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此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之饒,北具胡宛之利,阻三麵而受,獨一麵而製諸侯,諸侯安定,挽河漕而向天下,西給京師。

  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

  秦地如身軀,長安若髒腑,髒腑之細,庸人何察也?

  觀貴人左右,皆軍旅之人……譬如長安東南有一池,名之曲江池,諸位可知當年宇文大匠為何開此池於長安東南?又比如長安西北有一塔,塔中供奉舍利子六顆,可知塔之其用,舍利之來曆?

  遊山河者,不知其始,未曉其終,上不能俯瞻其全貌,下不能探知其深淺,來亦不來,何如之?”

  侃侃而談之間,唬的一群人目瞪口呆……

  。